- 王玲;史晓光;高爽;汪唐顺;冯雪;王玉坤;孙萍;左禧萌;高翔;
目的 探讨槐耳多糖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槐耳多糖(0,2,4,8,16,32,64,128μg/mL)处理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并通过CCK-8法评估细胞活性。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槐耳多糖组加32μg/mL槐耳多糖培养,槐耳多糖+铁死亡诱导剂组加32μg/mL槐耳多糖和2μg/mL铁死亡诱导剂培养,铁死亡诱导剂组加2μg/mL铁死亡诱导剂培养,紫杉醇组加2.5μmol/mL紫杉醇培养,紫杉醇+槐耳多糖组加2.5μmol/mL紫杉醇和32μg/mL槐耳多糖培养。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肿瘤蛋白53(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转铁蛋白受体1(TFR1)、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表达情况。结果 槐耳多糖浓度超过4μg/mL时,乳腺癌细胞存活率随槐耳多糖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在32μg/mL时即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ROS含量及细胞中p53、TFR1、DM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sLC7A11和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槐耳多糖+铁死亡诱导剂组和紫杉醇+槐耳多糖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ROS含量及细胞中p53、TFR1、DM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槐耳多糖组(P均<0.05),细胞中sLC7A11和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槐耳多糖组(P均<0.05);紫杉醇+槐耳多糖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ROS含量及细胞中p53、TFR1、DM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紫杉醇组(P均<0.05),细胞中sLC7A11和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紫杉醇组(P均<0.05)。结论 槐耳多糖可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铁死亡,且与紫杉醇联合使用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sLC7A11/GPX4信号轴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23-1028+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代璇;周鹏;孙妲男;李勇;徐丽;
目的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探讨解毒活血汤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尿毒清组、解毒活血汤高剂量组、解毒活血汤中剂量组、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不予处理外,其余组大鼠给予腺嘌呤伴高磷饮食制备CKD模型。实验第5~8周,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0.025μg/(kg·d)灌胃,解毒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5.6 g/(kg·d)、2.8 g/(kg·d)、1.4 g/(kg·d)解毒活血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均1次/d。采用生化试剂盒测定血钙、血磷、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GF-β_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磷、SCr、BUN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钙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脏组织见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条索形成,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及解毒活血汤高、中剂量组血磷、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钙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肾脏结构破坏及纤维化均不同程度减轻;肾脏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解毒活血汤高剂量组和尿毒清组血磷、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和解毒活血汤中剂量组(P均<0.05),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P均<0.05);肾组织病变减轻更明显;肾脏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和解毒活血汤中剂量组(P均<0.05)。结论 解毒活血汤可改善CKD大鼠肾功能,减轻肾脏组织病变,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通路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29-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陈柯村;曹彦俊;薄化君;徐丹丘;张璟婷;肖相如;
目的 基于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化瘀方抑制冻结肩关节囊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大鼠均建立冻结肩模型。造模结束后次日,益气化瘀方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9 mL和1.8 mL的益气化瘀方汤剂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1.8 mL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8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肩关节囊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肩关节囊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CN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肩关节囊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及ASK1、JNK、p-ASK1、p-JNK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肩关节囊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Ⅰ型胶原α1(COL1A1)、Ⅲ型胶原α1(COL3A1)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滑膜细胞明显增生,局部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肩关节囊组织中TGF-β、CCN2蛋白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ASK1、JNK、p-ASK1、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IMP1、COL1A1、COL3A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MMP-2蛋白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MM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滑膜细胞增殖减少,血管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较轻;肩关节囊组织中TGF-β、CCN2蛋白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ASK1、JNK、p-ASK1、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IMP1、COL1A1、COL3A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MMP-2蛋白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MM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益气化瘀方高、低剂量组间比较,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改善均更明显(P均<0.05)。结论 益气化瘀方可以减轻冻结肩大鼠炎症反应,抑制冻结肩关节囊纤维化,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SK1/JNK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35-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谭谈;李维;杨明锦;苏俊檩;
目的 观察复方蛋黄油膏对小鼠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基于Bcl-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NIP3样蛋白X(NIX)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SPF级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蛋黄油膏组、BNIP3过表达组、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每组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溃疡模型。造模后复方蛋黄油膏组、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均每天给予复方蛋黄油膏外敷创面,同时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经尾静脉隔天注射1次BNIP3-siRNA;BNIP3过表达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创面换药,同时BNIP3过表达组经尾静脉隔天注射1次BNIP3过表达质粒;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擦背部皮肤。各组均连续干预21 d。观察造模后第7,14,21天各组小鼠创面愈合情况;造模第21天取小鼠创面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皮损组织病理形态、血管生成情况及成纤维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中BNIP3、NI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复方蛋黄油膏组、BNIP3过表达组小鼠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及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P均<0.05),复方蛋黄油膏组与BNIP3过表达组比较、模型组与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复方蛋黄油膏组及BNIP3过表达组比模型组及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炎症细胞少,血管数目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有序;复方蛋黄油膏组及BNIP3过表达组创面组织中BNIP3、NI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P均<0.05),复方蛋黄油膏组与BNIP3过表达组比较、复方蛋黄油膏+BNIP3沉默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复方蛋黄油膏可能通过调节BNIP3/NIX信号通路激活线粒体自噬,加速血管新生和肉芽组织生成,从而达到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目的。
2025年08期 v.34 1043-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杨静;邬军锋;徐逸轩;张云鹏;黄樱;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骨化三醇组,每组8只。骨化三醇组给予骨化三醇2μg/kg灌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给予生理盐水2 mL/kg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7 d。实验第8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Longa’s method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体积,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观察脑损伤侧皮质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脑损伤侧皮质中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NIP3样蛋白X(NIX)、微管相关蛋白1(Beclin1)、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增加(P均<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红/绿荧光强度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脑皮质线粒体损伤严重;损伤侧皮质中NIX、Beclin1、DRP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OPA1、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骨化三醇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降低(P均<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明显升高(P均<0.05);脑皮质线粒体损伤明确减轻;损伤侧皮质中NIX、Beclin1、DRP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OPA1、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骨化三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减轻线粒体能量耗竭、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等过程,维持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而保护神经元。
2025年08期 v.34 1050-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新蕊;丰丽娟;郭春霞;张晓飞;张雅楠;曹晓蕾;杨莉;赵玉婵;戴二黑;朱博;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孕妇所娩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后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和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分娩的200例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2.0×10~5 IU/mL]慢乙肝孕妇及其所娩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婴儿出生7~12个月时血清抗-HBs水平分为低应答组(≤100 IU/L)和高应答组(>100 IU/L),比较2组婴儿母亲基线时基本情况(包括基本资料、抗病毒用药情况及孕24周时肝功能情况、血清HBV标志物水平、血清HBV DNA水平)、分娩时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指标(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和肝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婴儿出生时情况(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血清HBV标志物水平、HBeAg阳性率)及出生后7~12个月时血清HBeAg水平、HBeAg转阴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婴儿抗-HBs水平的因素。结果 2组婴儿母亲年龄、开始抗病毒用药孕周、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不良孕育史、乙肝家族史及孕24周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HBeAg水平、HBV DNA水平、HBV DNA>8 log_(10) IU/mL的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ALT升高率、AST升高率和孕期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婴儿母亲分娩时血清HBsAg、HBeAg、HBV DNA、ALT、AST水平及ALT升高率、AST升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婴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血清HBsAg水平、血清抗-HB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应答组婴儿出生时血清HBeAg水平及HBe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高应答组(P均<0.05);2组婴儿出生后7~12个月时HBeAg水平、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婴儿出生时HBeAg水平及HBeAg阳性是影响抗-HBs水平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乙肝孕妇所娩婴儿联合免疫后抗-HBs水平与婴儿出生时HBeAg阳性与否及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婴儿出生时检测HBeAg有助于预测出生后7~12个月血清抗-HBs水平,以便早期识别低应答风险者并及早给予强化免疫干预。
2025年08期 v.34 1057-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晴;周子旋;赵莉;乔孟园;解欣然;
目的 观察泻青丸加减方治疗肝亢风动型抽动障碍伴焦虑状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5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儿科门诊的肝亢风动型抽动障碍伴焦虑状态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予泻青丸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评估2组抽动障碍及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YGTSS评分、SCARE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DA、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血清GABA、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抽动障碍及焦虑状态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75%(30/32)、91.62%(29/32)比87.50%(28/32)、71.88%(23/32),P均<0.05];2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泻青丸加减方治疗肝亢风动型抽动障碍伴焦虑状态患儿疗效显著,在改善患儿抽动症状同时可缓解焦虑状态,且安全性佳。
2025年08期 v.34 1063-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许方军;曹晓光;葛苹苹;潘升超;杨光辉;
目的 观察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TOMT组和联合组,每组26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方案训练,TOMT组辅以基于“中枢-外周-中枢”康复闭环理论的TOMT训练,联合组给予TOMT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3组均干预4周。治疗前后分别运用香港版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评估表(FTHUE-HK)、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运动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估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3组患者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3组FTHUE-HK分级情况均改善,联合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TOMT组,TOMT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3组FMA-UE、ARAT、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2周后FMA-UE、ARAT、MBI评分和治疗4周后FMA-UE、ARAT、WMFT、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TOMT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基于“中枢-外周-中枢”康复闭环理论的TOMT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作为偏瘫患者常规康复训练的有效补充方案。
2025年08期 v.34 1068-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倩;姚雪锋;丁乾;刘倩;杨晓丽;徐洋涛;
目的 探讨启阳胶囊辅助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IED)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TGF-β_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治疗的肾虚血瘀型DIED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启阳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性生活情况、性生活质量[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问卷评估]及血清TGF-β_1、BDNF、TSP-1、VEGF、睾酮、雌二醇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积分及血清TGF-β_1、TSP-1、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性交次数、成功性交次数、IIEF-5评分及血清BDNF、VEGF、睾酮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76/80)比83.75%(67/80),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5/80)比7.50%(6/80),P>0.05]。结论 启阳胶囊辅助治疗肾虚血瘀型DIE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勃起功能和性生活质量,分析与降低血清TGF-β_1、TSP-1、雌二醇水平,提高血清BDNF、VEGF、睾酮水平,改善阴茎海绵体和交感神经功能,促进神经血管再生、修复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73-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魏宇森;杨万荣;王阔;田磊;张奇;魏亚红;蔡腾腾;张洪珍;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62例患者癌组织标本和其中1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LAG-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IF-1α和LAG-3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HIF-1α与LAG-3阳性表达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2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HIF-1α、LAG-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40/62)、61.3%(38/62),15例NSCLC患者癌旁组织中HIF-1α、LAG-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15)、0(0/15),癌组织中HIF-1α与LAG-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62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HIF-1α与LAG-3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且癌组织中LAG-3阳性表达率与肺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HIF-1α表达与LAG-3表达呈正相关(P<0.05);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HIF-1α、LAG-3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可能与NSCLC的预后不良存在相关性。
2025年08期 v.34 1078-1081+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华;张军;郭笑;张娟;
目的 探讨络病理论指导下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方案治疗(健康教育、运动指导、血糖控制及甲钴胺、维生素B_1口服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及针灸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MDNS)、神经传导速度、多元醇代谢指标[醛糖还原酶(AR)和Na~+,K~+-ATP酶活性]。结果 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D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AR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Na~+,K~+-ATP酶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络病理论指导下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减轻症状和神经损伤,机制可能与改善多元醇代谢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82-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杨帆;赵亚飞;赵春雷;赵蓝青青;冯巍;王辉;
目的 观察芥仙膏天灸疗法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诊治的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9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贴敷组、理疗组与联合组各30例。贴敷组给予芥仙膏穴位贴敷治疗,理疗组给予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治疗,联合组每天红外偏振光治疗后再贴敷芥仙膏,3组均治疗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Quinnell分级、中医证候积分、掌指关节活动度、高频超声声像图指标、疼痛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评估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Quinnell分级、中医证候积分、低回声或无回声人数、腱鞘最大厚度、疼痛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掌指关节背伸、屈曲、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贴敷组和理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贴敷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理疗组为63.33%(19/30),联合组为90.00%(27/30),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贴敷组和理疗组(P均<0.05),贴敷组和理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芥仙膏天灸疗法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可明显降低疼痛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明显减轻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疼痛和相关症状,提高手指活动度,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
2025年08期 v.34 1087-1090+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许亮;陈杜;罗亦斌;丁赛良;
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2023年3月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治疗的180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9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SOD、GSH-Px、VEGF、NO、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MDA、ET-1、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86/90)比74.44%(67/90),P<0.05]。结论 西医联合真武汤加味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2025年08期 v.34 1091-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丁继果;靳汝辉;杨春睿;张莉;高金辉;
目的 探究疏肝健脾消瘿汤用于甲状腺结节消融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甲状腺结节消融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2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4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医学观察为主,观察组予以疏肝健脾消瘿汤治疗2个月。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最大消融区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统计2组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术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 2组术后2个月、12个月最大消融区甲状腺结节最大径均明显短于术后即刻(P均<0.05),术后12个月均明显短于术后2个月(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2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TGF-β_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0%(42/46)比77.03%(57/74),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消瘿汤可明显减轻甲状腺结节消融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结节吸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GF-β_1、IGF-1水平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96-1098+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庆;黄娟;邵瑜;项凯莉;
目的 探究基于扶阳通痹理论的火龙灸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风湿科收治的102例风寒湿痹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来氟米特片联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火龙灸疗法干预,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病情程度[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及ESR、CRP、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晨僵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P均<0.05),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为78.43%(40/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84%(4/51)比17.65%(9/51),P<0.05]。结论 基于扶阳通痹理论的火龙灸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RA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控制病情,且安全。
2025年08期 v.34 109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永智;刘丹;史志刚;张俊杰;张新庆;
目的 评价升降散加减联合温通降滞针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顺铂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减联合温通降滞针法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水平、生活质量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3%(58/64)比73.44%(47/64),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CD8~+、CEA、CA199、SCC-Ag均明显降低,CD3~+、CD4~+、CD4~+/CD8~+、KP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化疗联合升降散加减及温通降滞针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且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2025年08期 v.34 1104-1107+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