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
米婧;惠建荣;李彬锋;马润泓;马桥林;
摘要(Abstract):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曾经也被形容为“雅皮士感冒”,其主要表现是极度疲劳或易疲劳持续半年以上,休息后无缓解,同时伴有低热、淋巴结疼痛性肿胀、咽喉痛、头痛、关节痛和精神神经症状等表现([1-2])。中医里没有特定的病名,大致可归于“虚劳”范畴,其病因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耗损有关([1-2])。中医里没有特定的病名,大致可归于“虚劳”范畴,其病因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耗损有关([3]),临床上可表现为“懈怠”“周身乏力”“神疲乏力”等症。穴位埋线是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或将药物和埋藏线相结合制成药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3]),临床上可表现为“懈怠”“周身乏力”“神疲乏力”等症。穴位埋线是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或将药物和埋藏线相结合制成药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4])。
关键词(KeyWords): 慢性疲劳综合征;穴位埋线法;机制探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4606);; 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6JQ8020);;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LCPT103)
作者(Authors): 米婧;惠建荣;李彬锋;马润泓;马桥林;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