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王文文;魏迪;柏永全;邓乐乐;陈果;
摘要(Abstract):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定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眩晕情况[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DHI评分、DARS评分及BAEP潜伏期Ⅰ波、Ⅱ波、Ⅲ波和BAEP波峰潜伏期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5%(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定眩汤能够显著改善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速缓解眩晕症状,安全可靠。
关键词(KeyWords):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活血定眩汤;脑血流动力学;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文文;魏迪;柏永全;邓乐乐;陈果;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肖瑶,彭逢春,王净净,等.眩晕定颗粒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家兔模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297-5301.
- [2] 杨晶.益肾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530-532.
- [3]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 [4] 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63-66.
-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24-26.
- [6] 刘兰,刘筠,许亮.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2):62-66;99.
- [7] 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175.
- [8] 路辉.浅析后循环缺血的预防和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8):92;96.
- [9] 鲁文琴,尹航.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临床研究与药理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130-131.
- [10] 韩炜.川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341-1349.
- [11] 徐丽君,黄光英.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1(1):45-48.
- [12] 王新胜,吴艳芳,马军营,等.半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J].齐鲁药事,2008,27(2):101-103.
- [13] 张晓莹,郭宏伟.石菖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2):320-321.
- [14] 金艳.珍珠母重镇安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5):388-389.
- [15] 张晓娟,左冬冬.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8,35(6):101-106.
- [16] 戴东璟,桑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1):46-47.
- [17] 张振芳,王雯,黄静,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价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6):23-24.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