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醒脑开窍针刺通过Nrf2/HO-1通路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和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张璟婷;张弛;薄化君;张冰倩;陈文辉;

    目的 基于核转录相关因子2 (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探讨醒脑开窍针刺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和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SD组、二甲基亚砜组、醒脑开窍针刺组、醒脑开窍针刺+ML385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Longa线栓法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制备PSD模型。造模成功后,二甲基亚砜组给予40 mg/(kg·d)的二甲基亚砜灌胃,醒脑开窍针刺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干预,醒脑开窍针刺+ML385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干预和30 mg/(kg·d)的ML385灌胃,假手术组和PSD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干预21 d。记录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的行为学改变,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PSD组大鼠糖水摄取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中央探索时间明显缩短(P<0.05),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明显延长(P<0.05);梗死灶周围脑组织出现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脑组织中DA、5-HT、NE含量及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PSD组比较,醒脑开窍针刺组和醒脑开窍针刺+ML385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糖水摄取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均<0.05),中央探索时间均明显延长(P均<0.05),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均明显缩短(P均<0.05);脑组织病理形态明显减轻,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脑组织中DA、5-HT、NE含量及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醒脑开窍针刺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ML385组(P均<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可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保护神经和抗PSD作用。

    2024年18期 v.33 2483-2488+2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延龄草总皂苷对缺血卒中后认知障碍大鼠Tau蛋白磷酸化及p38MAPK/NF-κB通路的影响

    李贵友;陈显兵;袁林;张朝贵;黄淼;满劲进;李慧;陈娟;

    目的 基于Tau蛋白磷酸化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延龄草总皂苷对缺血卒中后认知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延龄草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缺血卒中后认知障碍模型。术后延龄草总皂苷低、中、高剂量分别给予延龄草总皂苷50 mg/kg、100 mg/kg、 200 mg/kg灌胃(灌胃量5 mL/kg),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8周。末次灌胃结束后,采用Zausinger六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情况,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RT-q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桥接整合因子1(Bin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Tau、磷酸化Tau(p-Tau)、p38MAPK、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皮质区及CA1区神经元数量较少,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Bin1 mRNA相对表达量和NLRP3、Tau、p-Tau、p38MAP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延龄草总皂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均<0.05),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海马CA1区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多(P均<0.05),海马组织中Bin1 mRNA相对表达量和NLRP3、Tau、p-Tau、p38MAP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延龄草总皂苷对缺血卒中后认知障碍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下调NLRP3、Tau、p-Tau、p38MAPK、NF-κB蛋白表达有关。

    2024年18期 v.33 2489-2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肝郁痰凝型与冲任失调型乳腺癌中医证型的价值

    许荣;刘磊磊;林晴;张陆婷;苏林丘;刘琛;欧阳秋芳;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肝郁痰凝型与冲任失调型乳腺癌中医证型的价值,寻求有助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术前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且有完整中医辨证资料的231例(247个病灶)乳腺癌患者资料,获取术前超声图像,用ITK-SNAP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利用Pyradiomics 3.0软件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病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175个)和测试集(72个),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ASSO)进行特征降维筛选,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纳入病例中肝郁痰凝型107例115个病灶,冲任失调型124例132个病灶。LASSO算法筛选出17个可鉴别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乳腺癌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其中前7个特征权重系数较大,分别为DependenceVariance, Correlation, Sphericity, CenterOfMassIndex2,BoundingBox5,Large Dependence High Gray Level Emphasis和Short Run Emphasis。利用上述17个有效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730~0.864)和0.775(95%CI:0.666~0.883)。该模型训练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2.3%(60/83)、73.0%(65/89)、72.7%(125/172);该模型测试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5.5%(37/49)、65.4%(17/26)、72.0%(54/75)。结论 超声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鉴别肝郁痰凝型与冲任失调型乳腺癌,筛选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可作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指标。

    2024年18期 v.33 2496-2500+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蒙药巴特日七味丸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曹雪丽;李琳;王磊;李娜;

    目的 探讨蒙药巴特日七味丸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12月就诊于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的轻中度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组给予蒙药巴特日七味丸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粪便钙卫蛋白(FC)水平、结肠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阳性表达情况和治疗4周后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改良Mayo评分、ESR、血清CRP和TNF-α水平、粪便FC水平、结肠组织中MCP-1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3.3%(22/30),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蒙药巴特日七味丸可有效缓解轻中度UC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愈合,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肠黏膜中MCP-1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24年18期 v.33 2501-2505+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宣肺固金汤治疗痰热蕴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美玲;王莹;王亚楠;张金朋;孙宏;

    目的 观察宣肺固金汤治疗痰热蕴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在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治疗的SAP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46例,脱落4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肺功能训练、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宣肺固金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A、IgM、IgG)、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PIS评分及血清PCT、hs-CRP、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IgA、IgM、IgG、CD4~+、CD4~+/CD8~+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39/42)比80.95%(34/42),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联合宣肺固金汤治疗痰热蕴肺型SAP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更有利于减轻肺部感染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024年18期 v.33 2506-2510+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肠上皮化生患者PG、PGR、LI-CD的影响

    赵源;郎晓猛;要翠翠;康欣;杨倩;刘建平;

    目的 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黏膜中肝肠钙黏连蛋白(LI-CD)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治的120例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分为中药组和中成药组,每组60例。中药组口服化浊解毒活血方(1剂/d,分2次温服),中成药组口服摩罗丹(每次8丸,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像病情程度、病理(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变化程度、血清PG水平、PGR和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胃镜像和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中药组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PGⅠ水平和中药组PG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2组血清PGⅡ水平和中成药组PG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明显低于中成药组(P<0.05)。结论 化浊解毒活血方能有效改善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病理表现,可能与其提升血清PGI水平,下调LI-CD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

    2024年18期 v.33 251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肌内效贴联合针刺对急性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顾玉玲;周徐;陈文雅;盛卫东;孙小星;周晓茂;俞冲;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针刺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PSHS)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PSH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效贴+针刺组、肌内效贴组、针刺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内科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每组给予相应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根据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非有效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浆E和NE水平及治疗措施。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治疗有效的可能因素,然后纳入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可能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P<0.2),进一步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治疗有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浆E、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有效组、非有效组患者病程、治疗后血浆E及NE水平、肌内效贴+针刺治疗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吸烟史、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后血浆E和NE水平、肌内效贴+针刺治疗、肌内效贴治疗及针刺治疗为预警治疗有效的可能因素(P均<0.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血浆E和NE水平、肌内效贴+针刺治疗为预警有效治疗的因素(P均<0.05),其中肌内效贴+针刺治疗患者有良好预后(OR值为4.762),且血浆E、NE水平越低提示预后越好。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可促进急性期P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动态监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估。

    2024年18期 v.33 2516-2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用药规律研究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宋康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陈晗雯;吴凯涵;王维益;

    目的 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网络药理学为基础,探究宋康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用药规律,预测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康教授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案资料,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等,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核心处方药物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共纳入134首有效处方,包括127味中药。核心处方为“蝉蜕、款冬花、枇杷叶、前胡、紫苏子、苦杏仁”。核心处方药物经筛选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关键靶点为IL1B、IL6、TNF、EDN1、PTGS2、ESR1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结论 宋康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常辛开苦降以开宣肺气,调畅一身之气机,寒温并用以祛除顽固之伏痰,肺脾同治,标本兼顾。其核心处方“蝉蜕、款冬花、枇杷叶、前胡、紫苏子、苦杏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潜在靶点主要通过多途径来调节降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肺纤维细胞生成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研究来挖掘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方向。

    2024年18期 v.33 2521-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许昕治疗PCOS-IR用药规律

    李梦元;高征;许昕;

    目的 挖掘全国名老中医许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的用药规律,探析其运用中医药诊治PCOS-IR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许昕治疗PCOS-IR处方,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所用药物、性味归经、核心处方,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纳入PCOS-IR患者228例,涉及1 865诊次,处方1 865首,中药166种,使用总频次26 083。用药以性平、味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胃为主;药物关联网络显示桑寄生、续断、炙甘草、薏苡仁、败酱草、菟丝子、冬瓜皮、枳壳、白术、白梅花、茯苓为核心处方;前五位核心药物有效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日本碱、14-乙酰基-12-烯酰基-2E,8E,10E-白术烯三醇,关键靶点为IL-6、STAT3、TP53、AKT1、EGFR、TNF、HSP90AA1、IL1B、ESR1、EGF,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信号通路以及MAPK、非酒精性脂肪肝、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多种信号通路。结论 许昕治疗PCOS-IR以“清利阳明”为切入点,益肾健脾法贯穿治疗始终,核心药物可能介导了激素调节、炎症、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等过程,发挥PCOS-IR治疗效果。

    2024年18期 v.33 2531-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络药理学研究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刺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晏一平;范志梁;李倩;陈波洋;李月兴;陈云志;秦忠;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刺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ADME数据库和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刺梨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从GeneCards、DRUG BANK、OMIM等数据库获取刺梨的治疗靶点,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靶点PPI网络,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目标基因可视化。最后通过Pymol及Auto Dock软件对刺梨与靶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42个交集靶点,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通过调节PI3K/Akt、MAPK通路等发挥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可较好地与核心靶点结合。结论 刺梨通过槲皮素、鞣花酸、木犀草素等多个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PI3K/Akt通路、MAPK通路、Ras等通路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2024年18期 v.33 2540-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名医经验

  • 谢连娣教授病证结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何海龙;王雅婧;韩雨桐;崔坤;陈怿媛;王璐绮;谢连娣;

    心力衰竭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威胁,尽管其西医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尚存较大空间。中医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特色突出,疗效确切,优势鲜明。笔者以病证结合为理论基础,系统总结谢连娣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经验,提出心力衰竭发病始于中气虚,成于宗气虚,终于元气虚的病机转化特点,中虚不运是起始诱因,宗气虚是心力衰竭发展传变的关键,强调在病证结合视域下分期论治,在分期论治基础上分因论治。附慢性心力衰竭病案1则,为从病证结合、分期辨治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2024年18期 v.33 2547-2551+2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论坛

  • 基于突触可塑性探讨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思路探析

    叶宇;吴凯瑞;程红亮;李学军;吴燕玲;李婉莹;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因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认知障碍疾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VD虽然是唯一能够预防的痴呆类型,但其病程较长,发病机制复杂,且患病率日趋上升,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VD已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不仅是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基础,也是VD的重要机制。然而近年来却鲜有研究将突触可塑性与中医相结合用于治疗VD。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经论治的思维同西医的微观视野进行融合,另辟视角:将突触可塑性与中医的整体观念、病证及“经络病变”融会贯通,基于调节突触可塑性探析中医针、灸、药并举共同治疗VD的临床思路,以期为今后中医诊疗VD提供更高质量的新思路。

    2024年18期 v.33 2552-2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胃癌前病变糖代谢重编程机制

    赵婷婷;王彦刚;徐楚楚;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前的长时间、多阶段的复杂病理过程,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胃癌前病变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关键步骤。慢性炎症是胃癌前病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肿瘤生长的“土壤”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与中医的浊毒病机有重要联系,两者同为机体能量与代谢调节机制失衡,浊毒为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为其进一步进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从浊毒理论入手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可靠的疗效,或可重塑糖代谢重编程,从而达到干预胃癌前病变进展及预防胃癌发生的目的。

    2024年18期 v.33 2558-2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步玉晴;张奇;张利飞;张芬;魏明秀;王晶晶;王霞;王慧纬;张洪珍;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参麦注射液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参麦注射液(每次化疗开始第1~5天100 mL静脉滴注)联合S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对照组仅接受SOX方案化疗,2组均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至少治疗6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治疗6个化疗周期的临床疗效、KPS评分、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33.3%(10/30)和23.3%(7/30),P>0.05]。治疗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相关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贫血、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虽未能明显提高肿瘤控制率,但可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18期 v.33 2563-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柔筋止痉针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李金涛;赵杨;仝燕;张浩;张晶;

    目的 探讨柔筋止痉针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的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及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柔筋止痉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肘关节屈曲90°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2周及4周后主要证候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及肱二头肌均方根值、肱三头肌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柔筋止痉针法较常规针刺法可更有效缓解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相关症状,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这可能与该方案能够更为有效促进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恢复有关。

    2024年18期 v.33 2567-2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朱晓亮;黄平富;王浩;张春超;彭艳;

    目的 探究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10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气阴两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化疗组46例与联合组52例。化疗组采用XELOX方案化疗,联合组采用XELOX方案化疗联合益气养阴解毒方汤剂口服,2组均治疗3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炎性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联合组近期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化疗组[88.46%(46/52)比71.74%(33/46),P<0.05];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2组主症、次症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均<0.05);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化疗组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联合组(P均<0.05),血清IL-6、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联合组(P均<0.05),联合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腹泻、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均<0.05)。结论 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增效减毒作用,且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阴两虚证候,抑制化疗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及炎性应激反应。

    2024年18期 v.33 2571-2574+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祛风败毒散治疗风湿热毒型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苏战豹;原丽琼;周晓芸;王金苗;王晶;刘春汐;

    目的 观察祛风败毒散治疗风湿热毒型成人期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苏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风湿热毒型成人期A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祛风败毒散内服,对照组采用防风通圣丸内服,2组均外用尿素霜,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瘙痒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和血清IL-4、IL-13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SCORAD和EASI评分及血清IL-4、IL-1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CORAD和EASI评分及血清IL-4、IL-1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8/40),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祛风败毒散治疗风湿热毒型成人期A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2024年18期 v.33 2575-2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归芪脱毒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急性高位肛周脓肿疗效及对创面VEGF、TGF-β_1表达的影响

    林子;高静;张书信;

    目的 探讨归芪脱毒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急性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对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5月—2024年4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94例急性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芪脱毒汤冲洗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创面分泌物、疼痛、肛门坠胀、水肿评分及创面面积、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创面组织中VEGF和TGF-β_1阳性表达情况,记录2组患者创面腐肉脱落时间、渗液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分泌物、疼痛、肛门坠胀、水肿评分和创面面积、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创面组织中VEGF、TGF-β_1阳性表达占比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腐肉脱落时间、渗液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为82.98%(39/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芪脱毒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急性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更好,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肛门功能,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VEGF、TGF-β_1表达有关。

    2024年18期 v.33 2579-2582+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胡柏生;谭美春;施巍;姜颢;陆云霞;

    目的 观察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180例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合并AGI患者,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胃肠减压、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肠道动力等西医常规治疗,安慰剂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外敷神阙穴治疗7 d,中药外敷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7 d。比较3组胃肠障碍评分、阳明腑实证积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腹内压、腹围、血清胃肠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7 d后,3组患者胃肠障碍评分、阳明腑实证积分、APACHEⅡ评分、血清DAO和D-乳酸水平、腹内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中药外敷组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3组患者腹围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均<0.05),且中药外敷组均明显小于其他2组(P均<0.05)。中药外敷组AGI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和常规组[88.33%(53/60)比73.68%(42/57)、68.97%(40/58),P均<0.05]。中药外敷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其他2组(P均<0.05),3组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可有效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AGI,可明显降低腹内压,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及相关症状,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2024年18期 v.33 2583-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真武汤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疗效观察

    蒋颖;肖雅;

    目的 探讨加味真武汤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2月—2023年9月在泰州市中医院治疗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呋塞米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真武汤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脾肾阳虚证候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指数、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肝纤维化弹性值(LSM)、腹水深度、脾厚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结果 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77.5%(31/40),P<0.05]。2组治疗后的脾肾阳虚证候评分、APRI指数、GPR指数、ALT、HA、LN、PⅢNP水平及LSM、腹水深度、脾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真武汤口服和穴位贴敷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明显减轻中医症状,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2024年18期 v.33 2588-2591+2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研究

  • 乳腺癌放疗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范红菊;居玲玲;葛圆圆;李棋棋;钱湘云;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评分(PSSS评分)、PTSD症状评分(PCL-C评分)及应对方式评分(MCMQ评分),并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社会支持与单因素分析有价值的一般资料、PCL-C、MCMQ的相关性。结果 110例调查对象中,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不同患者的P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SD率26.36%(29/110),PTSD阴性者PSSS评分为(61.35±4.22)分,显著高于PTSD阳性者的(50.35±4.03)分(P<0.05)。倾向MCMQ积极应对者占42.73%(47/110),倾向于消极应对者占57.27%(63/110),积极应对者PSSS评分为(68.79±3.78)分,显著高于消极应对者的(52.73±4.05)分(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SSS评分与积极应对、已婚、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再体验、回避/麻木、高警觉、PCL-C总分、消极应对及无子女、医疗费用自费、灵活就业或无业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乳腺癌放疗后患者易伴有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在临床护理中重视社会支持,有助于鼓励患者采取积极地面对方式,减轻或预防PTSD的发生。

    2024年18期 v.33 2592-2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高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赵聪颖;孙洁;温树彬;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高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100例高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采用传统凯格尔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干预的50例作为对照组,以2022年2月—2023年1月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进行干预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分级情况、治疗效果,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次后、治疗20次后盆底各个肌群肌肉收缩的最大值。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盆底肌肌肉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44/50)比72%(36/5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静息阶段的盆底肌及臀大肌肌肉收缩的最大值、慢肌阶段的腹肌及大腿内收肌肌肉收缩的最大值、后静息阶段的大腿内收肌肌肉收缩的最大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快肌阶段的盆底肌、臀大肌、大腿内收肌肌肉收缩的最大值和慢肌阶段的盆底肌肌肉收缩的最大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高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肌力。

    2024年18期 v.33 2596-2599+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护理人员主导模式对肺癌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文辉;谭蕾;侯琼;

    目的 探讨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对肺癌靶向药物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护理人员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干预,2组干预周期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的治疗完全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94%(31/33)比75.76%(25/33),90.91%(30/33)比66.67%(22/33),P<0.05];干预期间,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6/33)比45.45%(15/33),P<0.05];干预8周后,2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肺癌靶向药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18期 v.33 2600-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砭石太极揉腹联合灸法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萌;李燕峰;白雪艳;

    目的 观察砭石太极揉腹联合灸法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F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香砂养胃丸口服及常规护理干预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砭石太极揉腹联合灸法干预,每周干预3次,连续干预6周。记录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结果 2组干预后的各单项症状(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嘈杂、嗳气、反酸、口中黏腻、急躁易怒、便溏、倦怠乏力)评分和总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的FDDQL量表各维度(日常生活、饮食、饮食、忧虑、睡眠质量、不适、压力、疾病控制与健康感觉)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27/30)比70.0%(21/30),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砭石太极揉腹联合灸法干预FD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医学经济学优势。

    2024年18期 v.33 2604-2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宣谕;李杰;洪含霞;张少波;夏炜;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方案干预,2组均护理干预管理3个月。比较2组术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性生活质量调查表性生活质量部分(SLQQ-QOL)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分,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IIEF、SLQQ-QOL评分与GSES、PTGI评分的关系。结果 干预后2组IIEF、SLQQ-QOL、GSES、PTGI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Pearson分析,干预后的IIEF、SLQQ-QOL评分与GSES、PTG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和性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体验。

    2024年18期 v.33 2608-2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健康宣教”在胸外科日间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

    秦婷婷;杨月芹;丁洁霞;贾敏;

    目的 观察“互联网+健康宣教”在胸外科日间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外科行日间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互联网+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宣教护理干预,比较2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焦虑及抑郁程度、术后并发症、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4.0%(47/50)、70.0%(35/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50)、18.0%(9/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0%(48/50)、78.0%(39/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健康宣教”应用于胸外科日间手术患者中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4年18期 v.33 2612-2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亚实性肺结节中西医治疗探讨

    王林枫;刘瑞;

    近年来亚实性肺结节的检出率迅速增长,随着对亚实性肺结节医学认识的加深以及诊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亚实性肺结节的治疗手段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更加强调个体化、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理念。本文从密切随访、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消融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5个方面,阐述近年来亚实性肺结节中西医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2024年18期 v.33 2617-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

    杨成妍;韩名媛;吕晓琳;王羽心;朱嘉民;常新玥;高睿泽;仲思潼;孙忠人;尹洪娜;

    术后肠麻痹(POI)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胃肠功能障碍疾病。针灸能有效改善POI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疗效显著。本文通过回顾近十年针灸治疗POI的相关文献,发现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单纯针刺、电针、艾灸、穴位贴敷等,其中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效果明显;针刺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和抗炎机制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针灸治疗POI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针灸治疗POI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优化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2024年18期 v.33 2624-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

    <正>《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半月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88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83/R,邮发代号18-167。本刊办刊宗旨:以弘扬中华医药学为己任,面向临床,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先进性、实效性。

    2024年18期 v.33 2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