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脾胃虚弱型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孙闻佳;张星星;张梦雪;袁梦云;陈雨萱;强永虎;吴坚;刘沈林;

    目的 基于肠道微生态学探讨健脾养正消癥方辅助胃癌化疗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2021年1—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脾胃虚弱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3例,另以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以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养正消癥方加减口服,2组均完成2个化疗周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人的粪便样本,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物种结构、相对丰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Shann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Chao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hao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菌群物种结构较对照组更接近健康组。2组患者治疗前梭杆菌门、脱硫弧菌属、梭杆菌属及颤螺旋菌科UCG_002属的相对丰度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霍氏真杆菌属明显低于健康组(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霍氏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下降(P<0.05),颤螺旋菌科UCG_002属相对丰度明显上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霍氏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上升(P<0.05),梭杆菌门、梭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下降(P均<0.05),颤螺旋菌科UCG_002属相对丰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养正消癥方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富度,逆转化疗导致的部分肠道菌群变化,增加有益菌,减少条件致病菌,从而发挥辅助脾胃虚弱型中晚期胃癌化疗的作用。

    2024年15期 v.33 2045-2051+2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探讨九味健步饮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郑全伟;刘建航;吴思贤;卓涛;胡俊雄;王国威;朱开勋;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预测及验证九味健步饮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1)运用数据库筛选九味健步饮每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膝骨关节炎的靶点,对九味健步饮与膝骨关节炎的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挖掘九味健步饮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及机制。(2)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九味健步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碘乙酸钠关节腔注射方法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2周后,九味健步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7.78 g/(kg·d)、15.56 g/(kg·d)、31.12 g/(kg·d)九味健步饮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2周。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情况,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果 (1)九味健步饮有效成分123个,与疾病作用的共同靶点为248个,涉及到的通路为细胞凋亡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其相对应的活性成分结合均具有良好稳定性。(2)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分层不清,软骨细胞数减少;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软骨组织中p-PI3K、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九味健步饮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分层较清晰,软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多;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软骨组织中p-PI3K、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上述各指标均随着九味健步饮剂量增高而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九味健步饮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调节IL6、TNF、IL1B、AKT1等靶点的表达,以减轻关节内炎症反应,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2024年15期 v.33 2052-2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厚朴酚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IL-6、VEGF表达的影响

    于丽贤;李春年;

    目的 观察厚朴酚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病变及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厚朴酚治疗牙周炎的价值。方法 取3月龄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选取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正畸结扎丝结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结扎4周后,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局部治疗组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即结扎丝;厚朴酚治疗组在不去除结扎丝的情况下给予厚朴酚50 mg/(kg·d)灌胃,局部+厚朴酚治疗组在去除结扎丝的同时给予厚朴酚5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干预8周。观察各组大鼠牙体牙周组织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周组织中IL-6、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龈缘红肿;结合上皮离开釉牙骨质界向根方移位形成深牙周袋,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局部治疗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周围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破坏严重,牙槽嵴顶可见新生骨形成。厚朴酚治疗组和局部+厚朴酚治疗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龈红肿较轻或无红肿;牙周袋浅,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牙槽嵴顶均可见新生骨形成,其中局部+厚朴酚治疗组牙周组织破坏更轻。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L-6及VEGF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厚朴酚治疗组和局部+厚朴酚治疗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L-6及VEGF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牙周炎组(P均<0.05),且局部+厚朴酚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局部治疗组(P均<0.05)。结论 厚朴酚能够显著降低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牙周病变,改善牙槽骨的新生状态。

    2024年15期 v.33 2062-2065+2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祛瘀护膜法调控PI3K/Akt通路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E-钙黏蛋白表达和食管黏膜修复的影响

    胡绍江;吴婷婷;朱惠萍;梁国强;丁姮月;杨欣;王敏;孙宏文;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调控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探讨祛瘀护膜法对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食管黏膜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采用4.2 mm幽门夹+2/3胃底结扎术方法建立RE模型。将56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雷贝拉唑组给予雷贝拉唑0.001 8 g/kg灌胃,铝镁加组给予铝镁加混悬液0.013 5 g/kg灌胃,雷贝拉唑+祛瘀护膜剂组给予雷贝拉唑0.001 8 g/kg+祛瘀护膜剂1.62 g/kg灌胃,雷贝拉唑+加味祛瘀护膜剂组给予雷贝拉唑0.001 8 g/kg+加味祛瘀护膜剂2.97 g/kg灌胃,祛瘀护膜剂组给予祛瘀护膜剂1.62 g/kg灌胃,加味祛瘀护膜剂组给予加味祛瘀护膜剂2.97 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淀粉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末次灌胃结束后取出全胃计算胃内色素残留率,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食管组织Cajal间质细胞结构,RT-PCR法检测食管组织中E-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lug)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组织中E-cadherin、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组织中E-cadherin、Caspase-1、PTEN、PDK1阳性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升高(P<0.05);食管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层轻度增厚,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食管组织中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和E-cadherin、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cadherin、PTEN阳性表达面积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Slug mRNA相对表达量和Caspase-1、p-PI3K、p-Akt、PDK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aspase-1、PDK1阳性表达面积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Caspase-1、IL-1β、IL-17、IL-18、IL-23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食管组织损伤明显减轻;雷贝拉唑+祛瘀护膜剂组、雷贝拉唑+加味祛瘀护膜剂组食管组织中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和E-cadherin、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cadherin、PTEN阳性表达面积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Slug mRNA相对表达量和Caspase-1、p-PI3K、p-Akt、PDK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aspase-1、PDK1阳性表达面积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Caspase-1、IL-1β、IL-17、IL-18、IL-23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雷贝拉唑组比较,雷贝拉唑+祛瘀护膜剂组、雷贝拉唑+加味祛瘀护膜剂组食管组织中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和E-cadherin、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cadherin、PTEN阳性表达面积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Slug mRNA相对表达量和Caspase-1、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aspase-1、PDK1阳性表达面积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雷贝拉唑+加味祛瘀护膜剂组食管组织中PDK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血清Caspase-1、IL-1β、IL-17、IL-18、IL-23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雷贝拉唑+加味祛瘀护膜剂组食管组织中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血清Caspase-1、IL-1β、IL-17、IL-18、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雷贝拉唑+祛瘀护膜剂组(P均<0.05)。结论 祛瘀护膜法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过度激活作用于E-cadherin、Slug转录因子,在下调Caspase-1、p-PI3K、p-Akt、PDK1蛋白表达的同时上调E-cadherin、PTEN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血清中Caspase-1、IL-1β、IL-17、IL-18、IL-23水平,减轻上皮组织细胞的炎性病变和(或)抑制细胞的转移、浸润,促进食管黏膜损伤修复,其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且优化组方作用更明显。

    2024年15期 v.33 2066-2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同仁牛黄清心丸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陈霞;张思玉;刘丹;朱晓光;李晋生;

    目的 探讨同仁牛黄清心丸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取11只作为假手术组,暴露但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其余大鼠均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同仁牛黄清心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1只。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12 mg/kg灌胃,同仁牛黄清心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4 g/kg、1.2 g/kg、0.6 g/kg同仁牛黄清心丸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记录测试象限内游泳路径长度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处死大鼠,测定脑脊液中阿尔茨海默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和脑组织中胆碱能指标[乙酰胆碱酯酶(AchE)]、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测试象限内游泳路径长度明显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同仁牛黄清心丸高、低剂量组大鼠测试象限内游泳路径长度明显增加(P均<0.05),同仁牛黄清心丸高剂量组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脊液中AD7c-NTP含量和脑组织中AchE、MDA、IL-6、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脑组织中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同仁牛黄清心丸高剂量组大鼠脑脊液中AD7c-NTP含量和脑组织中AchE含量、同仁牛黄清心丸低剂量组大鼠脑脊液中AD7c-NTP含量、同仁牛黄清心丸中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AchE含量及尼莫地平组和同仁牛黄清心丸各组大鼠脑组织中MDA、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尼莫地平组和同仁牛黄清心丸各组大鼠脑组织中SOD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同仁牛黄清心丸能够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通过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2024年15期 v.33 2078-2082+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心不藏神不寐大鼠海马与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研究

    胡龙涛;张星平;陈旭;王菲;邓汉沣;

    目的 探讨心不藏神不寐与海马和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1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正常组,每组7只。模型组大鼠采用咖啡因+对氯苯丙氨酸腹腔注射方法构建心不藏神不寐模型,正常组大鼠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注射10 d后处死2组大鼠,RT-PCR法检测海马和心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和心肌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TUNEL染色观察海马与心肌组织细胞情况,并计算凋亡率。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ax、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和心肌组织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海马组织和心肌组织中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和心肌组织细胞均出现凋亡,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心不藏神不寐大鼠海马与心肌组织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心不藏神不寐的发生发展与海马和心肌组织细胞的过度凋亡有关。

    2024年15期 v.33 2083-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龙柴降血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蛋白的影响

    郑茂凤;李芋锦;杨二鹏;李雨蒙;孙妍;陈科;陈卓;吕妍;王明镜;胡晓梅;

    目的 观察龙柴降血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ET患者22例,给予龙柴降血方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时间(R)、凝血速率(K)、纤维蛋白功能(Angle)、血栓最大振幅(MA)、血栓最大振幅时间(TMA)、即时振幅(A)、30 min振幅(A30)、从血样开始检测到曲线分叉所需时间(SP)、血凝块溶解时间(CLT)]、高凝状态发生率和积分变化。选取其中15例ET患者,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 (GPIbα)、糖蛋白VI (GPVI)、选择素-P (SELP)]表达水平,分析比较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和血小板聚集增强患者上述各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取5例健康者和10例ET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GPIbα表达情况;分析15例ET患者MA与血清GPIb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龙柴降血方治疗后MA、CLT、高凝状态发生率、高凝状态积分和血清GPIbα、GPVI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SELP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清GPIb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血小板聚集增强患者(P<0.05),GPVI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人相比,10例ET患者治疗前血清GPIbα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10例ET患者治疗后血清GPIbα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龙柴降血方治疗后MA下降与GPIbα表达下调呈正相关(r=0.698 6,P<0.05)。结论 龙柴降血方能够抑制ET患者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PIbα蛋白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有关。

    2024年15期 v.33 2088-2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倍芪脐贴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儿童夜间遗尿症疗效观察

    毛艺;林昕迪;吴雨涵;陆佳怡;钟韦;马骏;

    目的 探讨倍芪脐贴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儿童夜间遗尿症的疗效及对儿童脑-膀胱功能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8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就诊且主诉为夜间遗尿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倍芪脐贴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行为干预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的每周遗尿次数及治疗8周后的遗尿好转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膀胱功能轴指标(尿意觉醒程度评分、最大日/夜间膀胱容量、最小日/夜间膀胱容量、平均日/夜间膀胱容量、次日清晨第一次尿量、单位体表面积的饮水总量、日间排尿量、夜间排尿量)及最大排尿量(MVV)/年龄预期膀胱容量(EBC)、夜间总尿量(TVV)/EBC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4周后每周遗尿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明显低于治疗4周后,且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的每周遗尿次数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4%(1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98,P<0.05,Cohen’s d=0.70)。治疗8周后,治疗组尿意觉醒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808,P<0.05,Cohen’d=0.73);2组最大和最小日间膀胱容量、日间平均膀胱容量、最大和最小夜间膀胱容量、夜间平均膀胱容量和次日清晨第一次尿量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单位体表面积日间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2.672,P<0.05,Cohen’s d=0.51),单位体表面积夜间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2.543,P<0.05,Cohen’s d=0.67);对照组单位体表面积夜间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2.238,P<0.05,Cohen’s d=0.36),日间排尿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8周后,2组的MVV/EBC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TVV/EB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积极的行为干预可改善夜间遗尿症患儿脑-膀胱功能轴指标,联合倍芪脐贴治疗后可进一步改善患儿遗尿症状,主要是提高尿意-觉醒功能。

    2024年15期 v.33 2094-2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三才连梅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胃饥饿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

    韩栩珂;陈一丁;吴粤;文青;张晓叶;陈秋;

    目的 观察三才连梅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胃饥饿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10%间的60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在给予个体化的基础干预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试验组给予三才连梅颗粒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体重、体质指数(BMI)、HbA1c、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血清酰基化胃饥饿素(AG)、去酰基化胃饥饿素(DAG)、GLP-1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三因子饮食量表R21评分,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2组体重、BMI、HbA1c、O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HOMA-IR、血清AG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三因子饮食量表R21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试验组胰岛素释放试验中1 h、3 h时的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HOMA-β及血清GLP-1、DAG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胰岛素释放试验中0 h, 2 h, 3 h时的胰岛素水平和0 h时的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D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三因子饮食量表R2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三才连梅颗粒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血糖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降低患者食欲,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AG水平、上调GLP-1水平实现的。

    2024年15期 v.33 2100-2105+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卵巢早衰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聚类分析研究

    麦哲芬;黄娇娇;熊仪;韩霞;

    目的 探讨卵巢早衰女性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2019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妇产科门诊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病例资料,规范化其中医证型及证素名称,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7.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探讨卵巢早衰证素间潜在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门诊病例104例,经规范化处理后,得到常见中医证型共14种,频数最高的证型为脾肾阳虚证。提取得到证素共10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和阳虚。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肾-阴虚。结论 脾肾阳虚证及肾精亏虚为卵巢早衰的常见证候特点,肾-阴虚为卵巢早衰关联强度最强的证素组合。

    2024年15期 v.33 2106-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中医论坛

  • 基于《内经》“二阳结谓之消”探讨糖尿病“热伤气阴”病机

    魏金艳;赵进喜;王世东;暴雪丽;张华;罗文轩;黄为钧;

    传统中医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部分学者对此存在异议,认为其并不符合疾病特点,但各家学说自成体系,不利于我们把握疾病本质特点。本文基于《内经》“二阳结谓之消”理论,综合古今医家的阐释和发挥,认为此理论蕴含着糖尿病“热伤气阴”病机内涵,胃、大肠及手足阳明经之热是糖尿病的始动因素,胃肠及其经脉是重要病位,“二阳之热”难以消除,耗伤气阴,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因此,“二阳结谓之消”可视为古代医家对糖尿病“热伤气阴”复杂病机的准确把握和高度凝练。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由脂肪堆积和肠道菌群紊乱参与的全身性弥漫性低度炎症反应是触发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病理环节,这与“二阳结谓之消”蕴含的“热伤气阴”病机高度契合,可为清热益气养阴治法的确立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2024年15期 v.33 21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发病源流探讨哮喘病变中化痰类方药应用

    黄娟;劳慧敏;李浦光;

    支气管哮喘作为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以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哮病专主于痰”,痰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因病机,化痰药对于治疗哮喘具有良好疗效。查阅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证治究源等方面追根溯源,究其病机以痰饮伏肺为主,伏痰为哮喘的发病宿根,治疗以化痰平喘为基础,根据痰饮形成的因素以及患者体质,历代医家运用不同的化痰类方药治疗哮喘,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调节水液代谢等途径从根源上消除痰饮以治疗哮喘,疗效显著。

    2024年15期 v.33 2116-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脑肠轴探讨从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张瑞;苏坤涵;刘万里;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反复,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主要在胃,与脾虚、肝郁密切相关,临床常从肝脾论治,疗效显著。诸多研究表明脑肠轴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中医肝脾与现代医学脑肠轴关系密切,本文以脑肠轴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15期 v.33 2121-2124+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名医经验

  • 李晓宁教授从“气虚络瘀”病机论治难治性面瘫的经验

    张亦舒;李晓宁;苗晨欣;高冰洁;

    难治性面瘫是指周围性面瘫久治不愈,遗留偏侧面部感觉麻木,活动不利,甚则面肌痉挛,口眼联动或倒错,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李晓宁教授立足于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神经解剖学,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乃气虚邪留,混入血络,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是因虚致瘀之病理表现,临证治疗以通络泻邪为主,贯之以补虚益气,创新性提出以“气虚络瘀”为基本病机,以“牵正针法”为核心配合刺络、闪罐与远道取穴的综合方术。本文结合验案一则,总结并探讨李晓宁教授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证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15期 v.33 2125-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孙建明教授从“神”论治阳痿

    王俊博;梁世佳;毛剑敏;孙建明;

    阳痿是男科疾病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呈低龄化发展,其中功能性阳痿的病因多属心理因素所致。孙建明教授认为忧思、郁愤、焦虑等负面情绪均可导致气机不调,宗筋失养,发为阳痿。孙建明教授临症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阳痿患者不同时期致病因素特点,选择适宜的安神类药物配伍运用,疗效显著。结合验案总结孙建明教授治疗阳痿应用安神类药物的经验,以期为阳痿的治疗提供不同思路。

    2024年15期 v.33 2129-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络药理学研究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技术探讨黄蜀葵花防治造影剂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缪晓帆;李思洋;林欣;

    目的 探讨黄蜀葵花防治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收集并筛选出黄蜀葵花有效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运用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CI-AKI相关靶点,并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1.1.2软件对活性成分与CI-AKI相关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黄蜀葵花活性成分中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槲皮素、9,12-二烯十八酸等活性成分对于CI-AKI治疗有较强的靶向作用,核心靶点包括IL-6、AKT1、SRC、EGFR、MAPK3、ESR1等。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的调控,主要涉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蜀葵花多种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具有较好地对接能力,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 黄蜀葵花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氧化应激、糖脂代谢、抗纤维化、新生血管生成、免疫应答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CI-AKI的作用。

    2024年15期 v.33 2133-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临床研究

  • 新活素联合真武汤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孙欣;马红彦;李静;董京京;韩国卫;李晓燕;

    目的 探讨新活素联合真武汤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9月在邯郸市第二医院行PCI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治疗3 d,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真武汤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悸、气短、尿少水肿、腰膝酸软、唇甲青紫、乏力)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统计2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LVESD、LVEDD及血浆NT-proBN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LVEF及血浆NO、N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3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44%(2/45)比22.22%(10/45),P<0.05]。结论新活素单用和与真武汤联用均可改善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但联合应用在改善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2024年15期 v.33 2141-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眼针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黄坤;陈真;景蓉;

    目的 观察眼针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3年7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5例。观察组予以眼针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情况[采用改良Lindmark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腕手功能评分、手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评分评估]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估],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改良Lindmark评分、FMA腕手功能评分、手关节活动度、ST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及手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或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67%(62/75)比66.67%(50/75),P<0.05]。结论 眼针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侧手和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加手关节活动度,降低手部痉挛程度。

    2024年15期 v.33 2145-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心血瘀阻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疗效及对EMPs、MMP-9的影响

    王海霞;李娟霞;李慧;宋艳;李玲;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心血瘀阻型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微颗粒(EMP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张家口市肺科医院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血瘀阻型CPHD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活量(FVC)]、肺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肺血管重塑相关因子(EMPs、MMP-9)水平,统计2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Pearson分析EMPs、MMP-9水平与心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治疗4周后,2组LVEF、FEV_1、FVC、PaO_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mPAP、PASP、PaCO_2及血清IL-6、TNF-α、hs-CRP、EMPs、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8%(49/51)比74.51%(38/51),P<0.05]。Pearson分析显示,EMPs、MMP-9水平与LVEF、FEV_1、FVC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瘀阻型CPHD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机制可能与降低IL-6、TNF-α、hs-CRP、EMPs、MMP-9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心肺血管重塑有关。

    2024年15期 v.33 2149-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项丛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王荣华;张占波;蔡硕;张梦娜;姚书燕;杨鑫;王红丹;

    目的 观察项丛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指标、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3年2月迁安市人民医院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98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NMES治疗,观察组给予NMES联合项丛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微型营养评估记录表(MNA)评分、吞咽困难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表面肌电图指标及营养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WST分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WST分级、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NA评分、SWAL-QOL评分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蛋白(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NA评分、SWAL-QOL评分及血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最大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项丛针刺联合NMES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营养指标,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2024年15期 v.33 2153-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活血荣络方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新生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黄雷;康蕾;孙雪琴;

    目的 探讨活血荣络方对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新生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脱落4例)给予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脱落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荣络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血管新生指标[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脑血流灌注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ADL评分及血清VEGF、BDNF、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DL评分及血清VEGF、BDNF、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48/50)比82.4%(42/51),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51)比6.0%(3/50),P>0.05]。结论 联合活血荣络方治疗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VEGF、BDNF、IGF-1分泌以利于血管新生,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24年15期 v.33 2157-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护理研究

  • 快速康复理念下亚急性硬膜下出血围术期管理模式实践研究

    孙金晶;吴瑛;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理念(ERAS)在亚急性硬膜下出血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7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亚急性硬膜下出血行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ERAS护理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2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2/32)、28.13%(9/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ERAS护理用于亚急性硬膜下出血行钻孔引流术患者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15期 v.33 2162-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自制黄柏湿毒膏在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研究

    黄全珍;刘鹏;王杰;蓝珍;陈海丽;陈兰香;

    目的 观察自制黄柏湿毒膏治疗失禁性皮炎(IAD)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治疗的100例IAD患者,随机将I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自制黄柏湿毒膏外用,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均护理干预7 d。比较2组干预效果和干预前后失禁性皮炎严重程度评估量表(IADS)评分、皮损面积、疼痛VAS评分,统计比较2组皮损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经济费用。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47/50)、78.0%(39/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IADS评分、皮损面积、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皮损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经济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黄柏湿毒膏治疗IAD可促进皮损面积缩小,减轻疼痛程度,加速病情康复,且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费用支出。

    2024年15期 v.33 2166-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叙事护理联合延续性认知干预对异基因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胡文静;张彦明;林国强;于友欢;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联合延续性认知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4月—2022年7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异allo-HSC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实施叙事护理联合延续性认知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抑制药物依从性Base评估量表(BAASIS)、服药信念量表(BMQ)、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量表(SEAMS)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BAAS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各维度用药不依从率均低于干预前,该组患者不按时服药率及至少一个方面用药不依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服药必要性评分及BMQ总分均高于干预前,服药顾虑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服药必要性评分及BM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服药顾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SEAM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allo-HSCT患者实施叙事护理联合延续性认知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服药信念、合理用药的自我效能,进而提升其对免疫抑制剂的用药依从性。

    2024年15期 v.33 2170-2173+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团队协作流程优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干预价值研究

    闫露菲;梁燕;

    目的 探究团队协作流程优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收治的1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患者团队协作流程优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1周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 h 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团队协作流程优化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4年15期 v.33 2174-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基于肝脏糖脂代谢探讨中医药调控2型糖尿病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黄东梅;王振刚;白舒琳;徐德玲;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症状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该病患者的多数,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亟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靶点。2型糖尿病涉及的信号通路繁多,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受损及炎症因子有关,同时肝脏糖脂代谢异常影响患者血糖血脂浓度,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西医多以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确切、作用广泛、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因此,现以糖脂代谢失调激活/抑制2型糖尿病相关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总结中药单体、中药复方或针灸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所涉及的PI3K/Akt/PPARγ、NF-κB、SIRT1/PGC-1α、Fetuin B-AMPK/ACC信号通路。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为探寻2型糖尿病防治的新策略拓展思路。

    2024年15期 v.33 217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研究进展

    刘育辰;姚钧仁;林江;

    辨证分型是影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从UC总患者和老年U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肠镜、炎性指标、细胞因子、淋巴细胞亚群、microRNA和体内菌群等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等几方面来对近些年来有关UC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年15期 v.33 2185-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

    <正>《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半月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88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83/R,邮发代号18-167。本刊办刊宗旨:以弘扬中华医药学为己任,面向临床,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先进性、实效性。

    2024年15期 v.33 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