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良;孙瑞;陈雪;李婷婷;许建峰;李仕豪;孙博文;马兰洁;杨忠明;
目的 探讨烙灸对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疼痛中枢敏化的影响。方法 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烙灸组,每组15只。模型对照组和烙灸组大鼠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疼痛中枢敏化造模。术后30 d证实造模成功后,烙灸组大鼠给予腰椎局部烙灸,每天1次,每次10 min,连续干预60 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并检测左侧足底触觉痛阈值;术后90 d处死各组大鼠,取L_(4~6)节段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30~90 d,模型对照组与烙灸组大鼠左侧足底触觉痛阈值均明显低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均<0.05),其中术后50 d内逐渐降低,术后50 d后逐渐升高,术后70 d后趋于稳定,但烙灸组术后40~90 d左侧足底触觉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对照组(P均<0.05)。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脊髓灰质区神经元固缩,少量神经元坏死、消失,尼氏小体数量减少,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烙灸组脊髓损伤较模型组轻。模型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和GFAP、Iba1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烙灸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结论 烙灸疗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机制与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中枢敏化有关。
2022年23期 v.31 3213-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余光书;林焱斌;庄福毅;吴春玲;
目的 观察补骨颗粒对体内异位骨形成、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补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补骨颗粒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于股四头肌肌袋中植入灌有VEGF165溶液的缓释泵,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和补骨颗粒组于股四头肌肌袋中植入灌有生理盐水的缓释泵,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补骨颗粒组给予补骨颗粒3.08 g/kg灌胃。3组均于干预2周后取肌袋区域肌肉,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通过组织学观察成骨面积、胶原面积及CD31表达量(血管生成数);取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VEGF与BMP-2含量。结果 补骨颗粒组的成骨面积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3组间胶原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补骨颗粒组的血管生成数明显多于空白组及对照组(P均<0.05)。干预2周后,补骨颗粒组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血清BMP-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骨颗粒可通过上调VEGF和BMP-2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而促进体内异位成骨。
2022年23期 v.31 3219-3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佳梅;蔡紫璨;张花;唐娜;万维;金志春;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途径探讨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法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环磷酰胺组、戊酸雌二醇组及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给予环磷酰胺75 mg/kg单次腹腔注射制备DOR模型。造模后,戊酸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05 mg/kg灌胃,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8.075 g/kg、16.15 g/kg、32.3 g/kg灌胃,空白组和环磷酰胺组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21 d。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动情周期改变;末次灌胃结束后取血,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激素(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苏木素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 (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组织中HO-1和NQO-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环磷酰胺组大鼠体重增长较慢,动情周期紊乱;血清FSH、LH、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AMH、SOD、T-AO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卵巢内生长卵泡数量减少,闭锁卵泡数量增多;卵巢组织中HO-1、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HO-1、NQO-1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均>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动情周期逐渐恢复;戊酸雌二醇组和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中剂量组大鼠血清FSH、LH、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E_2、SOD、GSH、T-AO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各药物组大鼠卵巢内生长卵泡数量增多,闭锁卵泡数量减少;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高剂量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低剂量组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中、高剂量组H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方各组HO-1、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戊酸雌二醇组(P均<0.05)。结论 补肾生精调和气血法可能通过提高DOR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减少卵泡闭锁,从而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延缓卵巢功能减退。
2022年23期 v.31 3224-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然芹;朱慧志;刘向国;任冯春;徐晴雯;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桂龙咳喘宁组及阳和平喘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方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成功后,桂龙咳喘宁组给予桂龙咳喘宁3.5 mL/100 g灌胃,平喘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阳和平喘颗粒1.75 g/(kg·d)、3.5 g/(kg·d)、7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12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和Axin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wnt3a、wnt5a、β-catenin、Axin、CyclinD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壁断裂,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气道壁、气道平滑肌厚度及气道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增加显著;血清PDGF、TGF-β_1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肺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蛋白及wnt3a、wnt5a、β-catenin、Cyclin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Axi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阳和平喘颗粒各组和桂龙咳喘宁组气道重塑改善;阳和平喘颗粒中、高剂量组和桂龙咳喘宁组血清PDGF、TGF-β_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阳和平喘颗粒高剂量组肺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蛋白及wnt3a、wnt5a、β-catenin、Cyclin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Axi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补肾活血化痰方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改善COPD气道重塑。
2022年23期 v.31 3232-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俊豪;徐萍;李双阳;唐红梅;王饶琼;白雪;
目的 探讨通窍益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脑屏障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取2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以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通窍益智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6.25 mg/kg灌胃,通窍益智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通窍益智颗粒23.54 g/kg、11.77 g/kg、5.88 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8 d后,Morris水迷宫评估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伊文思蓝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标记海马CA1区CD31蛋白观察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内皮细胞TEK酪氨酸激酶(Tie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均<0.05),第6天和第7天大鼠穿过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明显破坏,海马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海马组织中Mfsd2a、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Ang-1、Ang-2、Tie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通窍益智颗粒各组大鼠第1~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均<0.05),第6天和第7天大鼠穿过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均<0.05);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破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尼莫地平组和通窍益智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微血管密度和海马组织中Mfsd2a、Occludin、Ang-1、Ang-2、Tie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尼莫地平组和通窍益智颗粒低、中剂量组比较,通窍益智颗粒高剂量组上述指标(除Mfsd2a与通窍益智颗粒中剂量组比较)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 通窍益智颗粒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修复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其机制与上调Mfsd2a、Occludin表达而改善血脑屏障病理通透性,提高Ang-1、Ang-2、Tie2水平而促进血管新生,恢复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相关。
2022年23期 v.31 3238-3245+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梦瑶;张贺芳;牛明明;申英鸽;
目的 探讨健脾理气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取10只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组,另取20只SD雄性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伴NAFLD模型。将19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中药组9只。中药组给予健脾理气活血方17.1 g/(kg·d)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连续灌胃16周。取血检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表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 FPG、FINS、HbAlc、HOMA-IR、TC、TG、LDL-C水平及肝脏组织中G-6-Pase、Fox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HDL-C水平及肝脏组织中IRS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HE染色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核位置偏移,染色变浅或消失,胞浆中可见较多脂肪空泡与炎性浸润;油红O染色见广泛红色脂滴分布在肝细胞中。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清ALT、AST、 FPG、FINS、HbAlc、HOMA-IR、TC、TG、LDL-C水平及肝脏组织中G-6-Pase、Fox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HDL-C水平及肝脏组织中IRS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示中药组大鼠肝细胞形态变化、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轻,胞浆内脂滴减少。结论 健脾理气活血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病理变化,机制可能与调控FoxO1相关通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关。
2022年23期 v.31 3246-3251+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慧;贺彬;黄文杰;刘理静;柯灿;向粤;
目的 研究水蛭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小鼠胚肺成纤维细胞(NIH3T3)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培养NIH3T3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3 ATU/mL、0.6 ATU/mL、1.2 ATU/mL、2.4 ATU/mL、4.8 ATU/mL、9.6 ATU/mL水蛭素处理NIH3T3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根据CCK-8结果选择浓度为1.2 ATU/mL、2.4 ATU/mL、4.8 ATU/mL水蛭素进行实验。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水蛭素组细胞加入4.8 ATU/mL水蛭素培养,TGF-β_1组细胞加入10 ng/mL TGF-β_1培养,TGF-β_1+水蛭素1.2 ATU/mL组、TGF-β_1+水蛭素2.4 ATU/mL组、TGF-β_1+水蛭素4.8 ATU/mL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水蛭素后30 min再加入10 ng/mL TGF-β_1培养。采用CCK-8试剂检测各组细胞活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 4.8 ATU/mL水蛭素对细胞无毒性作用,1.2 ATU/mL、2.4 ATU/mL、4.8 ATU/mL水蛭素能抑制TGF-β_1诱导所致的NIH3T3细胞活力升高,且2.4 ATU/mL、4.8 ATU/mL水蛭素抑制作用更显著。TGF-β_1组细胞中CollagenⅠ、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TGF-β_1+水蛭素2.4 ATU/mL组、TGF-β_1+水蛭素4.8 ATU/mL组细胞中CollagenⅠ、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TGF-β_1组(P均<0.05)。结论 水蛭素可以抑制TGF-β_1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和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2022年23期 v.31 3252-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雯;胡俊威;金珠;
目的 观察针刺透穴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DNP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6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组,另取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养6周后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PN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电针组大鼠予阴陵泉透刺阳陵泉、内关透刺外关,隔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次,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仅捆绑不电针。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水平,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坐骨神经中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和坐骨神经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坐骨神经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糖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坐骨神经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坐骨神经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HE染色显示电针组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结构损伤脱失的程度较模型组轻。结论 针刺透穴法可上调坐骨神经Bcl-2的表达和下调Bax的表达,抑制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过度凋亡,这可能是针刺透穴法修复DNP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延缓DNP进展的机制之一。
2022年23期 v.31 3257-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赟;包玉花;
目的 探讨温经通脉法对奥沙利铂致外周神经毒性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钴胺组、温经通脉低剂量组、温经通脉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正常饲养外,其余组大鼠给予奥沙利铂腹腔注射,2次/周(每周的前2 d),连续4周。造模期间,甲钴胺组同时给予甲钴胺0.135 mg/kg腹腔注射,2次/周(每周的前2 d),连续4周;温经通脉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温经通脉汤剂6.21 g/kg、12.42 g/kg灌胃,1次/d,连续4周。记录各组大鼠实验前及实验第7,14,21,28天的体重和机械性缩足阈值(MWT);实验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RPA1、TRPM8阳性表达情况;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分离背根神经节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后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中TRPA1、TRPM8、TRPV1、TRPV2、TRPV4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实验第14,21,28天的体重及MWT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温经通脉低、高剂量组和甲钴胺组大鼠实验第21,28天的体重和实验第14,21,28天的MWT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RPA1、TRPM8阳性表达量和背根神经节细胞中TRPA1、TRPM8、TRPV1、TRPV2、TRPV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温经通脉低、高剂量组和甲钴胺组大鼠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温经通脉法可有效减轻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P通道激活相关。
2022年23期 v.31 3262-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贡志刚;付志辉;苏昭凤;张荣俊;蒋文斌;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分层研究针灸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2019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风痰瘀阻证中风偏瘫患者,病情稳定1周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三维重建其脑内皮质脊髓束(CST)图像,按照CST受损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级,然后给予针刺祛痰化湿相关穴位治疗3周。比较所有患者及CST不同分级患者针灸治疗前后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评分以及NIHSS评分,评估针灸治疗疗效。结果 磁共振检查发现CST 1级24例,2级28例,3级7例。CST 1级和2级的患者针灸治疗后Brunnstrom上肢评分、手评分、下肢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而CST 3级患者则只有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CST 1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ST 3级患者[91.7%(22/24) vs 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T 1级的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上肢评分、手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但是Brunnstrom下肢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祛痰化湿相关穴位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与患者脑内CST受损程度密切相关,CST未完全断裂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对于CST无断裂的出血性中风患者,针刺有祛痰化湿功能的穴位可有效提高偏瘫侧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对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影响不明显。
2022年23期 v.31 3269-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原;乔爱玲;陈洁;任卫平;李宁;董丽菲;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4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诊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4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度、阴道压力、1 h漏尿量、阴道前后壁膨出率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肌力、肌疲劳度、阴道压力均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率以及1 h漏尿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明显提高盆底肌肌力,减轻肌疲劳度,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同时还能降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率。
2022年23期 v.31 3302-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明晶;刘秀秀;姜之炎;
目的 观察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脾虚痰阻型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66例脾虚痰阻型过敏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运脾化痰通窍方口服,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配合运脾化痰通窍方安慰剂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1,2,3个月后主要症状及鼻腔检查积分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最终完成随访61例。2组治疗1,2,3个月后主要症状总积分、鼻腔检查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主要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各时点鼻腔检查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脾化痰通窍方可明显改善脾虚痰阻型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症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越明显。
2022年23期 v.31 3306-3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佟成成;陈海超;丛中英;王雯;李倩;赵香君;郑莹;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对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秦皇岛军工医院治疗的2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达格列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尿毒清颗粒,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蛋白指标[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Cr、BUN、TC、TG、LDL-C、UACR、TNF-α、IFN-γ、ICAM-1、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治疗组IL-1、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2组患者HDL-C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除GFR外,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尿毒清颗粒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调节患者血脂代谢,减轻炎症状态。
2022年23期 v.31 3310-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记泉;刘白雪;戴俭宇;王列;王巍;马铁明;王星;丁文媛;李思佳;
目的 研究基于“形神一体观”的“形神共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4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2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28例给予形神共调针刺治疗,均隔日1次,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及血清补体C1q、C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6周后,2组患者UAS评分、HAMA评分、DLQ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血清C1q、C3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C1q、C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形神共调”针刺法可通过调控血清C1q、C3和IL-6水平,减轻慢性荨麻疹疾病活动度和瘙痒所致焦虑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2022年23期 v.31 3314-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向文;姜亚君;于林冲;范小华;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汤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需行化疗的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中药组与化疗组各58例。化疗组术后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6个周期,联合中药组在化疗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扶正解毒汤。比较2组化疗前、化疗6个周期后中医症状积分、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生活质量[采用结直肠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QLQ-CR38)评估]和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毒性)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6个周期后,联合中药组中医症状评分及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前及化疗组(P均<0.05),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化疗前及化疗组(P均<0.05)。化疗6个周期后,联合中药组QLQ-CR38量表功能领域中未来展望评分明显高于化疗前及化疗组(P均<0.05),症状领域中排尿便问题、体重下降评分均明显低于化疗前及化疗组(P均<0.05);2组身体形象、性功能、性问题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中药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均<0.05)。结论 扶正解毒汤辅助化疗可以减轻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化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23期 v.31 3318-3321+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娟;亓法英;孟凡欣;姜丽丽;郇靖;金艳;
目的 观察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疗法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6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给予美多芭及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及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39项(PDQ-39)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2组NMSS、HAMD、HAMA、SCOPA-AUT、PDQ-39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NMSS、HAMD、HAMA、SCOPA-AUT、PDQ-39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2组PD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PDS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药联合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2022年23期 v.31 332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舒国银;武忱;袁鑫;陈世荣;
目的 探究致康胶囊联合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根据围手术期用药不同分为2组,每组60例。常规组术前及术后30 min静脉给氨甲环酸,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0 min静脉给氨甲环酸,术后6 h开始口服致康胶囊。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术中术后各种失血量、输血量及下肢深静脉栓形成(DVT)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均较术前1 d明显降低(P均<0.05),2组患者术前1 d及观察组术后第7天Hb、HCT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致康胶囊联合氨甲环酸能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失血量,尤其是隐性失血量,改善患者贫血,且不增加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临床使用较为安全可靠。
2022年23期 v.31 3327-3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晶;韩艳;左江平;刘新红;赵小萌;李梦洁;於海涛;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对子宫超声指标和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张家口市肺科医院和华北医疗健康集团石家庄华药医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地诺孕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地诺孕素片及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估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子宫超声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炎症因子(IL-8、MCP-1)水平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25/27),对照组为70.4%(19/2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经行腹痛、非经期腹痛、性交痛、非经期肛门坠痛积分及子宫内膜厚度、RI、PI和血清IL-8、MCP-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5/27)、11.1%(3/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诺孕素片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不仅可明显减轻症状和改善子宫动脉血流,而且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
2022年23期 v.31 3331-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侯冬藏;何文英;田甘露;陈泽阳;平春荣;张雪;张丽华;
目的 探讨成人患者在血管超声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下中线导管置管中不同扩皮方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适宜扩皮方法。方法 纳入2021年6—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外周静脉穿刺并留置中线导管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扩皮组、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16 G穿刺针扩皮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一次性扩皮及送鞘成功率、置管中疼痛评分、置管即刻出血情况、置管24 h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置管后7 d内维护次数。结果 16 G穿刺针扩皮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和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均为97.5%(39/40),均明显高于传统扩皮组[75.0%(30/40)和70.0%(28/40)]及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77.5%(31/40)和87.5%(3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扩皮组(P<0.05)。16 G穿刺针扩皮组置管中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扩皮组和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P均<0.05),传统扩皮组和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扩皮组和16 G穿刺针扩皮组扩皮后即刻和置管24 h后出血量少量占比均明显低于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P均<0.05),16 G穿刺针扩皮组置管7 d内维护1次占比均明显高于传统扩皮组和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P均<0.05)。结论 3种扩皮方法中,16 G穿刺针锐性扩皮法一次性扩皮及送鞘成功率更高,且患者疼痛较轻,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扩皮组穿刺时即刻出血量与置管24 h后穿刺点出血量更少,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022年23期 v.31 3335-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莉莉;黄玘宁;李承秀;卢琼芳;甘庚兰;黎素清;谭惠莲;林少虹;谭志军;黄月娇;何江芬;陈翠容;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幼儿获得性吞咽障碍(PE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8月贵港市人民医院儿内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PED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PED患儿作为观察组,2组均实施PED康复护理,其中观察组于气管插管成功拔管当日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于基础病情稳定后实施护理干预,均护理干预2周,比较2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呛咳次数、胃管留置时间、改良洼田饮水能力、完全经口进食过渡时间、PICU入住时间、吞咽功能障碍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43/50)和68.0%(34/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次数、改良洼田饮水能力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气管拔管后胃管留置时间、摄食训练开始至完全经口进食过渡时间、P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障碍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4/50)和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插管成功拔管后并发PED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缩短经口进食过渡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2022年23期 v.31 3339-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晶;袁苑;王洁;
目的 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头胎妊娠糖尿病(GDM)产妇二胎妊娠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南京妇幼保健院产检的72例有头胎GDM病史的二胎孕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于每次产检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与随访,实验组于确诊妊娠时在常规产检护理与随访基础上开展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妊娠28周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记录2组孕妇妊娠期平均每周增重、体质指数(BMI)增长量及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妊娠28周的FPG、2hPG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实验组FPG、2hPG变化不明显(P均>0.05),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妊娠期平均每周增重及BMI增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4/36)、36.11%(13/36),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38.89%(14/36)、66.67%(24/36),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3/36)、33.33%(12/36),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头胎GDM病史的二胎孕妇于确诊妊娠时实施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可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相关并发症发生。
2022年23期 v.31 3343-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祝娟;李红叶;龚艳黎;
目的 探讨基于喂养泵间歇性与持续性肠内营养应用于ICU脑出血患者对其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8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2组,间歇性肠内营养干预43例为间歇组,持续性肠内营养干预43例为持续组,统计2组干预第5天时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胃肠道出血)发生情况,检测2组干预前及干预第7天、第14天时血清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干预前、干预第14天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评估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14天时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NIHSS评分及精神状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2组患者体液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间歇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95%(6/43),明显低于持续性组的34.88%(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时2组PAB、TRF水平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且间歇组PAB、TRF水平明显高于持续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持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第14天时间歇组IgA、IgM、IgG水平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均<0.05)。干预第14天时间歇组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持续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持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U脑出血患者采用喂养泵间歇性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喂养耐受度,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恢复。
2022年23期 v.31 3347-3350+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张艳艳;曲晓艳;张玉;崔银杰;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统计分析2组术后恢复指标(住院时间、初次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心理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HPLP-Ⅱ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初次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HPLP-Ⅱ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HPLP-Ⅱ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皮肤冻伤、肝功能损伤、反应性胸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23期 v.31 3351-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