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明;霍晓辉;李全海;郑峥;安永辉;马明;王淑琴;闫景卉;赵婷婷;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CIK细胞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行单纯PDT治疗,先给予光敏剂喜泊分注射液5 mg/kg静脉注射,于24 h后在胃镜引导下使用630nm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功率密度150 m W/cm2,持续30 min,能量密度270 J/cm2。B组30例行PDT联合CIK治疗,CIK免疫细胞培养14 d,期间第12天给光敏剂药物,第13天进行胃镜引导下激光照射治疗,第14天回输免疫细胞,每次回输细胞>1×109个,间隔1~2 d 1次,共3次。检测2组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第2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发热、胸痛、咳嗽咳痰不良反应发生率,复查内镜并取组织病理检查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肿瘤原位复发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CD3+、CD3+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B组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B组治疗后CD3+、CD3+CD56+明显高于A组(P均<0.05),2组CD3+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均<0.05),12个月局部控制失败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PDT联合CIK细胞治疗模式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患者机体整体免疫功能,改善肿瘤微环境,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25 571-573+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志成;张浩明;郑翔;闵利;李海涛;
目的观察不同瘤夹时间对颅内动脉瘤模型制作期间失血性休克的影响。方法将8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只,除A组外,B、C、D组采用改良胰弹性蛋白酶诱导动脉瘤方法制作动脉瘤模型,瘤夹时间分别为20,25,30 min,瘤夹松开即刻和术后1 h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评估失血性休克和动物自身凝血功能变化;颈总动脉多普勒超声观察动脉瘤形态,测定血流速度,评估不同瘤夹时间对动脉瘤模型成瘤的影响。结果 B、C组术中和术后血气分析p H值明显低于A组和D组(P均<0.05),碱剩余和乳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D组(P均<0.05)。B、C、D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均<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明显短于B、C组(P均<0.05),各组组内术中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D 4组分别有0,8,6,2只兔发生失血性休克,D组失血性休克发生比例明显低于B、C组(P均<0.05)。3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B、C、D组颈总动脉瘤夹部位血管内径均明显大于A组(P均<0.05),近心端和远心端局部瘤样扩张血管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5),且近心端局部瘤样扩张血管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远心端(P均<0.05);B、C、D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瘤夹时间可有效预防动物动脉瘤模型失血性休克发生,减少死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2016年06期 v.25 574-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清华;旷劲松;赵玉蓉;程岚;张秀彬;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C(PKC)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防治早期D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用封闭群4周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糖尿病组(20只)和非诺贝特组(20只)。非诺贝特组和糖尿病组均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非诺贝特组每天给予非诺贝特10 mg/kg与饲料混合后喂养,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记录给药前及给药4,8,12,16周时3组空腹血糖水平。给药16周后处死大鼠,取眼球,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和PKC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给药4,8,12,16周非诺贝特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6周后3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糖尿病组与非诺贝特组大鼠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均<0.05),但非诺贝特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均<0.05)。非诺贝特组及糖尿病组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但非诺贝特组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非诺贝特可下调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PKC表达,减少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干预早期DR的发生发展。
2016年06期 v.25 578-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小兵;董燕飞;马红星;郝玉杰;穆永茂;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辨证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中医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肾阴虚型患者WBC、RBC明显高于肾阳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P均<0.05);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Plt呈依次递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水平肾阳虚型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2肾阳虚证患者CD3+、CD8+明显低于肾阴虚型及肾阴阳两虚组,而CD4+与CD56+16明显高于肾阴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肾阳虚型髂骨部位骨髓增生明显减低(P<0.05),胸骨增生活跃与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型胸骨部位增生活跃明显(P<0.05),髂骨部位增生活跃和增生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胸骨和髂骨两处骨髓增生均明显减低(P均<0.05)。4应用补肾中药治疗肾阳虚型效果最明显,有效反应率为83%,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阴虚型治疗效果最差,有效反应率为66%。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不一,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演变辨证治疗。
2016年06期 v.25 582-584+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敏杰;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25 mg/kg组、葛根素50 mg/kg组、葛根素100 mg/kg组、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夹闭双侧肾蒂血管45 min后松夹恢复血流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各给药组立即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肾小球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检测肾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RT-PCR法测定肾脏组织中bax和bcl-2 mRNA表达量,并计算bax/bcl-2比值。结果葛根素50,100 mg/kg组血清BUN、SCr、U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各给药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小球细胞凋亡状况呈不同程度改善,以葛根素100 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葛根素50,100 mg/kg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指数及肾脏组织中bax mRNA表达量、MDA含量及bax/bcl-2比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肾脏组织中SOD、CAT活性及bcl-2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葛根素100 mg/kg组血清T-AOC水平和肾脏组织中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葛根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改善肾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并降低bax/bcl-2比值有关。
2016年06期 v.25 585-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廖贵华;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舌根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重度OSA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低温等离子舌根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清咽化结汤"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8周。比较2组术后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各项中医症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并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低温等离子舌根射频消融术联合清咽化结汤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免疫功能,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疗效有明显价值。
2016年06期 v.25 590-592+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莉英;高月求;周振华;
目的观察芪参养肝方对刀豆蛋白A(Con A)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胶原合成及细胞因子α-SMA、TGF-β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参养肝方组,造模期间芪参养肝方组给予芪参养肝方药液灌胃。检测3组小鼠肝功能、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和α-SMA、Col I、ColⅢ、TGF-β1mRNA表达以及α-SMA、Col I、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芪参养肝方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HE、天狼猩红染色显示,芪参养肝方组肝小叶破坏及胶原纤维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好转。模型组肝组织中α-SMA、TGF-β1、Col I、ColⅢmRNA表达量及α-SMA、TGF-β1、ColⅠ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芪参养肝方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芪参养肝方能抑制Con A肝纤维化小鼠α-SMA、TGF-β1分泌及HSC活化,促进活化的HSC凋亡;并能下调ColⅠ、ColⅢmRNA表达,抑制胶原纤维增生;其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作用。
2016年06期 v.25 593-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露;王玮;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5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CVVH治疗。统计2组治疗效果、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呼吸、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血淀粉酶、血乳酸、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及血淀粉酶、血乳酸、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CVVH能显著提高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值得研究应用。
2016年06期 v.25 598-600+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林琳;邰贺;朱红霞;赵明光;冯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乳剂瑞先对肝硬化肝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功建立肝硬化肝癌模型大鼠26只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只。2组均应用Higgins法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术后6 h灌胃肠内营养乳剂瑞先,连用7 d;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不予肠内营养液。比较2组大鼠术前及术后7 d免疫功能与营养状态。结果术后2组血清TG、TC、LDL、Hb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CD3+、CD4+、CD4+/CD8+及Ig G、Ig M、Ig A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CD8+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观察组CD3+、CD4+、CD4+/CD8+及Ig G、Ig M、Ig 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肝硬化肝癌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乳剂有助于改善大鼠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
2016年06期 v.25 60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巍;
目的探讨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用美多芭治疗,观察组37例用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UPDRS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认知功能评分显著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UPDRS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是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认知功能。
2016年06期 v.25 604-606+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葛华;丁敏;王虹;王秦;李长江;张美英;王建英;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鼠双微体基因2(MDM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SCLC组织标本48例和癌旁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BRCA1和MDM2的表达,分析BRCA1与临床病理指标及MDM2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BRCA1异常表达和MDM2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BRCA1异常表达与NSCLC的肿瘤分期(TNM)、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关(P均>0.05)。MDM2阳性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肿瘤分期(TNM)、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无显著性相关(P均>0.05)。相关性分析得出BRCA1和MDM2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BRCA1和MDM2在NSCLC发生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RCA1和MDM2与NSCL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2016年06期 v.25 607-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渊;程春来;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放化疗患者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放化疗患者21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9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109例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状况、机体功能状态、疼痛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CD4+/CD8+、Ig M、NK细胞活性、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显著增加,KPS评分分布情况、疼痛情况均明显改善。观察组CD8+、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CD4+/CD8+、Ig G、Ig M、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显著增加,KPS评分分布情况、疼痛情况均明显改善。观察组CD8+、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4+/CD8+、Ig G、Ig M、NK细胞活性、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KPS评分分布情况、疼痛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应用于放化疗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减毒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6年06期 v.25 609-61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玉泽;张海丛;叶立红;刘志权;戴二黑;杨莉;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及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肝功能的改变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脂肪肝患者56例,分为NAFLD组28例,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28例;另选取正常体检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TNF-α与IL-6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NAFLD组及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NAFLD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TNF-α与IL-6水平会受到影响,肝脏损伤进一步加剧。
2016年06期 v.25 61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栗爱珍;周晓映;邸涛;王惠青;高江彦;王亮;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CD63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盾叶冠心宁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PAC-1、CD62p、CD63水平,并统计治疗4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2组PAC-1、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内观察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能降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2016年06期 v.25 615-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罗钢;
目的观察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中联合中药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将40例40眼外伤性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利水明目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1 d、3个月、1年、2年时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d、3个月、1年、2年时2组患者眼压均明显减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与1年时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末次随访观察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水引流物植入治疗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而活血化瘀利水明目中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改善术后短期与中期眼压,并提高视力改善的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25 61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兵;马芳菲;解燕昭;李欣;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复元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常规给予心理治疗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组40例同时给予自拟中药复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复元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25 620-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吴中华;
目的探讨养心汤合黛力新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养心汤治疗。观察2组入院时、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评分的变化,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HAMA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中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汤合黛力新治疗焦虑障碍,能快速缓解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血脂,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降低黛力新所致不良反应,值得参考。
2016年06期 v.25 622-623+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红帅;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联合中药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肌苷片等基础护肝药物,并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逍遥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ALT复常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联合中药逍遥散加味方剂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25 624-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清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各项临床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鼻纤毛传输时间(MTT)均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好,能更好地促进鼻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
2016年06期 v.25 626-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崔海彬;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渗透压的特点,探讨血浆渗透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65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登记其在院资料及随访情况,按随访1年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进行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胶体渗透压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浆渗透压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各种并发症以及各评分对预后的评价能力。结果在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280 mmol/L、血浆胶体渗透压<25 mm Hg(1 mm Hg=0.133 k Pa)的患者中,腹水、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渗透压正常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组的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胶体渗透压评分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均<0.05),而MELD评分以及MELD-N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MELD-Na评分、MELD评分、胶体渗透压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Youden指数以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最高,MELD-Na和MELD评分次之。结论血浆渗透压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之间有密切联系,血浆渗透压可以作为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2016年06期 v.25 62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华锋;
目的探讨乙肝抗纤汤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肌内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内服乙肝抗纤组方。经治疗3个月后,分析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以及肝脾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肝纤维化三项(HA、LN和Ⅳ-C),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量,肝纤维化程度评分(KnodeⅡ积分和PGA指数)均出现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辨证内服乙肝抗纤汤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程度,是一种临床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
2016年06期 v.25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乐翊;
目的探讨中风解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 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风解郁汤,每天1剂,分早晚2次口服。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HSS)量表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并加以比较。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2组抑郁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8,12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和NH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焦虑2例、失眠2例,于治疗开始1~2周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结论中风解郁汤和氟西汀联合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2016年06期 v.25 634-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慕;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运动、饮食指导及西药降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NAFLD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对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有益。
2016年06期 v.25 636-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刘益国;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护肝、利尿与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15,30 d后的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X)和D-乳酸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治疗组的血浆DAO、ETX和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0 d后,2组血浆DAO、ETX和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血府逐瘀汤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患者转氨酶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25 639-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姜子峰;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放疗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存活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6及9个月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FACT-G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放疗后1~3周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可减少放疗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存活率,提升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
2016年06期 v.25 64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方媛;
目的观察中医五苓散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适宜保守治疗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五苓散加味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五苓散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结石效果理想,可降低近期复发率,提高排石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25 644-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威;
目的探讨益气凉血方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益气凉血方联合环孢素A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病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病症评分均显著降低,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临床病症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益气凉血方联合环孢素A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6年06期 v.25 646-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娜;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单、双相抑郁患者110例,其中单相抑郁患者74例(单相组),双相抑郁患者36例(双相组),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多导睡眠仪对患者睡眠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双相组焦虑/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单相组(P<0.05);单相组和双相组体质量变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以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相组总记录时间(TRT)、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期时间(SPT)、S1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SWS)、快动眼(REM)、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S1%、SWS%和REM%均高于单相组,而S2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潜伏期(REML)低于单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双相抑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和日夜变化因子正相关(r=0.563,0.492和0.460,P均<0.05);低通气事件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认知障碍因子、阻滞因子和日夜变化因子正相关(r=0.681,0.564,0.733和0.779,P均<0.05)。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其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2016年06期 v.25 649-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宏伟;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泌尿系感染部位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3例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组(n=47)和下尿路感染组(n=56),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RP、PCT水平及尿检情况。结果上尿路感染组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05),下尿路感染组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103例患者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1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8株(57.63%),革兰阳性菌43株(36.44%),真菌7株(5.93%);不同病原菌患者之间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显著升高,其中上尿路感染患者升高程度更加显著,对急性泌尿系感染部位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6年06期 v.25 652-653+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