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华;2006年23期 3173-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成国;2006年23期 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毅明;韩华钦;2006年23期 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有志;李巨民;2006年23期 3175+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艳松;曹洁;朱宝玉;郑立文;王娟;张静;马辉;
目的经吸气肺功能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推测吸气肌群功能状态,进而探讨OSAS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51例门诊可疑的OSAS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及睡前和醒后的肺功能监测,观察15例鼾症和36例OSAS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用力吸气1 s率(FIV1/VC%)、用力呼气1 s率(FEV1/FVC%)及口腔阻断压(P0.1)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①鼾症组醒后MIP和P0.1有增高趋势,MEP、FIV1/VC%和FEV1/FVC%均有所降低;②OSAS组醒后数值变化趋势与鼾症组相同,但MIP、FIV1/VC%和FEV1/FVC%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OSAS组和鼾症组相比,睡前及醒后除FEV1/FVC%变化不明显外,MIP、MEP和P0.1均有增高趋势,FIV1/VC%有所降低,但2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OSAS组和鼾症组醒后吸气肺功能下降,而且OSAS组醒后较睡前明显下降,提示OSAS患者可能存在吸气肌疲劳。在除外慢性心脑肺疾病情况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状态在吸气肺功能改变中起主要作用。所以通过监测MIP和FIV1/VC%可以判断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初步推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下降可能与OSAS发生有关。
2006年23期 3176-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建英;高妍婷;任晓慧;闫晓辉;舒宝君;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紫癜性肾炎患者47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冲击剂量的来氟米特口服12周,部分同时使用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以及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冲击剂量的环磷酰胺为对照,监测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以及治疗过程中感染和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期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环磷酰胺,联合黄芪、刺五加及三七总皂苷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2006年23期 3179-3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何胜虎;陈述;张薏;赵福全;徐遐华;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均为新近房颤发作在48 h之内患者4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22例)和口服组(20例)2组。静脉组采用70~140 mg缓慢静脉注射,口服组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300~450mg。所有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服药到转复为窦律的时间。比较2组4 h和12 h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2 h、4 h后房颤转复率分别为64%和73%及25%和55%,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8h、12 h后房颤转复率分别为72%和77%及75%和80%,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是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有效和安全的方法。静脉给药比口服给药起效快,但口服给药方法简便,费用低廉。
2006年23期 3182-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衣瑞菊;高永亮;
目的探讨2次/d与1次/d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感音神经性聋学生50例(100耳),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2次/d与1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比疗效。结果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2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疗效显著。
2006年23期 3184-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水根;2006年23期 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建波;郑小伟;包素珍;
目的探讨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肺癌转移小鼠肿瘤转移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肺组织显微镜下转移灶数目、抑瘤率、抗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53、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PCNA蛋白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加味百合地黄汤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2006年23期 3187-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刘国雄;肖柳斌;邹丽宜;
目的观察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主要负重骨的影响以及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症的特点,同时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制剂对其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予泼尼松按2.7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12周,同时用复方丹参制剂高、中、低3种剂量提取液(2.5,5.0,10.0 g/(kg.d))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取尺骨测定骨中羟脯胺酸(Hyp)、钙(Ca2+)、磷(P3+)含量;取胫骨做不脱钙骨切片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查,取股骨测定骨的物理生长指标来观察糖皮质激素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对大鼠骨质的影响,并观察复方丹参制剂对其的防治作用。结果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后骨量显著丢失,骨生长受到抑制,其中反映骨量的指标明显减少,反映骨吸收的指标明显增加,反映骨形成的动态参数明显下降(P<0.01),反映骨生长的物理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复方丹参制剂治疗组对其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结论泼尼松长期应用可造成大鼠骨质丢失,复方丹参制剂在所用剂量下可显著抑制骨吸收,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2006年23期 3190-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潘燕芝;2006年23期 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鲍志坚;徐俭朴;吴晓晖;胡旭;沈晓强;
目的评价金菌灵胶囊治疗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证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对照临床研究的观察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比为3∶1,分别服用金菌灵胶囊和八珍胶囊,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以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菌灵胶囊治疗气血两虚证临床疗效确切,且较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6年23期 3195-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庄海群;丁振尧;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常规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对照组采用病毒唑静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退热时间(2.2±1.1)d。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退热时间(3.0±1.5)d。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退热天数减少及其他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的所需的时间上,清开灵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故可作为治疗小儿急性热证的首选药物之一。
2006年23期 3197-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姜孝芳;刘庆;凌家艳;
目的探讨高血脂症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终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和二点法分别测定50例各型高血脂症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总抗氧化活性(TAS),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单纯高TG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SCRP和TAS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单纯高TC血症和高TG、TC血症的HS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单纯高TC血症和高TG、TC血症的T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单纯高TG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血管损伤程度无差别,高TC血症患者HSCRP的增高,TAS降低,常说明发生血管损伤,HSCRP和TAS对高血脂症患者血管损伤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2006年23期 3199-3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俊雄;王冠军;潘爱珍;
目的探讨益气补血法合用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参芪四物汤30 d,治疗组服用参芪四物汤合铁剂30 d。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b、SF和FEP治疗后变化不明显;而治疗组患者的Hb、SF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FEP有显著降低。结论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单独使用益气补血法短期疗效不显著,但与铁剂合并使用后,贫血状态有明显的改善,益气补血法合用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006年23期 3200-3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叶勇;王耀东;
目的总结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采取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141例。肝切除术式:单纯左外叶切除126例,左内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7例,左外叶并右肝第Ⅳ段切除2例,左肝外叶切除并右肝实质切开取石4例,右半肝切除1例,同时行胆肠内引流术52例。结果出现手术并发症21例,包括膈下感染、胆瘘等;术后肝内残石21例(14.9%)。105例(74.5%)获得2~7 a随访,优良率达92.4%。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6年23期 3201-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钟永根;封蔚莹;傅佳萍;罗洪强;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CSA)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环孢菌素A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AA患者30例,显效后维持有效剂量0.5~1 a。另设28例CAA患者为对照组,联合十一酸睾丸酮、山莨菪碱、左旋咪唑、硝酸一叶秋碱等常规治疗0.5~1 a。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为(90.2±42.1)d,总有效率达87%以上,治疗4个月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治疗前平均上升2.2×109L-1,血小板计数平均上升49×109L-1,血红蛋白平均上升46 g/L,大多脱离血制品。对照组总有效率54%,治疗4个月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治疗前平均上升1.2×109L-1,血小板计数平均上升24×109L-1,血红蛋白平均上升28 g/L。2组多毛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CSA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AA是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2006年23期 3203-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骆丹东;傅小玲;丁黎明;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组成病例组,经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并排除其他病引起的肾脏损害;随机选择门诊体检健康者76例组成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对象晨尿2管各10 mL,一管立即行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取另一管晨尿离心后的上清液分别测定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和肌酐(Cr)。同时抽取病例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结果尿mAlb/Cr、α1-MG/Cr、TRF/Cr 3项指标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2.81,7.68,2.78,P均<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上述3项指标在病例组内血糖控制良好与血糖控制不良间比较t值分别为2.46(P<0.05)、3.61(P<0.01)和3.44(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判定具有积极意义。
2006年23期 3204-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和清;2006年23期 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正敏;
目的探讨锁孔开颅神经内镜辅助下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内镜手术组48例在锁孔开颅后内窥镜辅助下清除血肿,其余39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比较其近远期疗效。结果内镜手术组有效率96%(46/48),传统手术组有效率51%(20/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组近期、远期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锁孔开颅内窥镜辅助下清除血肿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2006年23期 3207-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芳琴;2006年23期 3208-3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迈蕴;2006年23期 3209-3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亚红;2006年23期 3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海兵;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神经内科的病原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56.8%,其次为泌尿系和皮肤。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最常见的为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然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最敏感的药物,酶复合制剂的敏感性较好。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革兰阴性杆菌已经出现,多重耐药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出现。
2006年23期 3211-3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伟平;牛国忠;蒋琳;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监测用药前后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7%、66%,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梗死后出血等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6年23期 3212-3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陆威;2006年23期 3213-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莉;张正广;卓华;2006年23期 3214-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金鸾;郭乐凌;修明文;王德安;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98例高血压患者,停约5个半衰期,应用福辛普利疗程6个月,观测血压,通过计算左心室质量,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E、A峰值流速,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A/E比值下降。结论福辛普利在降压疗效方面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显著地改善了左心室舒张功能,逆转了左心室肥厚。
2006年23期 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素社;张学林;马芳菲;邢风琴;贾建国;赵艳;常瑞利;2006年23期 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冠华;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比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
2006年23期 3217-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友清;叶子;2006年23期 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伏庆林;朱正兴;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提高对DRS的认识,总结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DRS的病例。9例DRS中车祸5例、斗殴2例、坠落伤2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保守治疗3例,行脾切除术6例。结果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对DRS的认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密切病情观察,必要的器械检查,完全可提高对DRS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2006年23期 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耀月;胡彩园;2006年23期 3220-3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星海;2006年23期 3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建青;王红卫;
目的评价司帕沙星治疗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口服司帕沙星200~300 mg,1次/d;对照组33例,口服阿奇霉素250 mg,每12 h 1次,疗程7~14 d。结果司帕沙星组与阿奇霉素组有效率分别为91%和91%,痊愈率分别为84%和82%。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91%和9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和6%,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采用司帕沙星治疗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安全有效。
2006年23期 3222-3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昌龙;李明月;龚家权;严林;甘宇;2006年23期 3223-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连华;2006年23期 3224-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裘雨林;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老年结核性胸膜炎对排除胸腔积液,防止胸膜粘连增厚或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5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持续引流的方法,观察对胸腔积液的引流疗效和全身症状的改善。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持续引流的临床疗效为10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持续闭式引流对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有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适宜推广于临床应用。
2006年23期 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其富;俞渭生;单立新;楼静芝;2006年23期 3226-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兰贞;钱美芳;2006年23期 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军;
目的评价热灌注治疗加局部化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综合疗效,并讨论其机制。方法采用循环胸腔43℃生理盐水加顺铂治疗25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访观察胸水疗效、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等,评价综合疗效。并同以往单用顺铂组治疗对比。结果热疗+化疗治疗胸腔积液有效率达96%,对照组仅31%。结论热灌注疗法加局部化疗为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有效新方法。机制为温热使顺铂对耐药细胞毒性恢复并具增敏作用,凋亡介导的癌细胞热杀伤作用,热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和灌洗液的物理冲刷作用是重要机制。
2006年23期 3228-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岑仰军;2006年23期 3229+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易友香;周永来;李青华;杨秋花;金波;熊丽芳;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不同剔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6年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08例为对照组,1997—2005年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02例为研究组,单纯剖宫产组18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病历记录,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天数、产后出血量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连续扣锁缝合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间断-连续缝合组。结论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同时行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连续扣锁缝合组可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术中出血少、产后出血量少、产褥感染少、住院日少的优点。
2006年23期 3230-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侯建萍;林洁;吴爱平;宋青杨;于西全;黄继华;2006年23期 3232-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伟红;孙慧平;
目的比较CAG方案和Ara-c加MIT或HHT或VP-16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成2组,CAG组30例、HAE(MAE)组20例,分别使用以上2种方案进行化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CAG组、HAE组2个疗程CR率为75%和45%,2组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5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AG方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非常少见,主要是血液学异常,粒缺和血小板减少,70%~80%超过NCI毒性Ⅱ级。结论CAG在难治性复发性患者治疗上均有其推广价值。尤其适用外周血白细胞低,骨髓增生低下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2006年23期 323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根本;王植深;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个月。结果经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对神经症状体征改善显著(P<0.01),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2006年23期 3235-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肖仲贤;于杰;李留峥;李爱萍;左峻林;程若川;王宏武;李志庭;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1998年4月—2004年12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3%),吻合口狭窄1例(3%),切口感染2例(6%)。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率。
2006年23期 3237-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亚公;2006年23期 3238-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濮礼春;2006年23期 3239-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苏江;吴鑫洪;
目的观察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46例确诊活动性慢性胃炎伴有H.pylori阳性的患者,进行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结果H.pylori根除38例,根除率为83%。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纳差、腹胀、头昏,但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结论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2006年23期 3240-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晶;蒋春雷;钱友庆;
目的探讨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2005年我院收治的42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12 d。42例病例中,5例术后30 d后恢复胃动力,8例20~30 d恢复胃动力,其余20 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2006年23期 3241-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洪宇;2006年23期 3243-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本格;张再芬;2006年23期 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严艳燕;2006年23期 3245-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善明;石守为;胡小平;胡春鹏;
目的观察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胫骨干骨折均采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结果28例均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主钉、锁钉松动断裂,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2006年23期 3246-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云志;王瑶瑶;任廷军;刘安英;2006年23期 3247-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善村;盛利;2006年23期 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严肖锋;2006年23期 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烈平;2006年23期 3249-3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晓姗;2006年23期 3250-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华芬;李丽芬;2006年23期 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晓燕;黄爱微;2006年23期 3252-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花玲;张学亮;2006年23期 3253-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军;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中创伤性胃肠破裂的治疗。方法对1992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破裂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切口感染7例、腹腔残余脓肿3例、切口裂开2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2例、肠瘘1例、二重感染1例,再手术3例;最终治愈52例,好转3例(转院或其他),死亡3例(1例失血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住院时间7 h~72 d,平均19 d。结论创伤性胃肠破裂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治疗以尽早手术为原则,术前、术中早期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感染。
2006年23期 3254-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青;2006年23期 325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孟;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7月—2006年2月收治的26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病情稳定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严密监护病情。18例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病愈出院。结论延迟性脾破裂具有典型的间歇性腹痛及失血性休克症状,临床医生应保持警惕性,结合影像学诊断、腹腔穿刺进行早期诊断,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根据情况保守治疗亦可治愈。
2006年23期 3256-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春玲;赵瑞花;李晓军;2006年23期 3257-3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戴春华;刘辉;王辉;2006年23期 3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亚;2006年23期 3259-3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邵华;王雅杰;孙武装;2006年23期 3260-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芳;2006年23期 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许晓虎;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的CT影像学特点及各型关系。方法搜集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进行影像学整理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占84%,依次为脑内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下出血。新生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缺氧,并与产伤有一定关系。结论CT是检查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一种确实有效的无创诊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6年23期 3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成亮;崔广发;姜勇;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2001年5月—2004年12月共完成21例手术。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在骨块上准确确定钻孔位置,可吸收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块上的钻孔及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5个月;膝关节活动正常15例,受限5例,但均超过90°;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除2例外均为解剖复位。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2006年23期 3263-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燕;2006年23期 3264-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树辉;2006年23期 326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才友;2006年23期 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钱智燕;胡晓斌;钱玉芳;2006年23期 3268-3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丽娜;2006年23期 3269-3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英;王希;陈涌鸣;陈杰;2006年23期 3270-3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纲;陈荣;2006年23期 3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群丽;吴素香;2006年23期 3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国贞;张林珍;2006年23期 3274-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蕾;郑春华;2006年23期 3275-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晓琼;李疆;2006年23期 3277-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超君;王苗峰;赖小平;2006年23期 3278-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纯纯;林卫红;徐小群;吴哲褒;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82例岩骨后脑膜瘤接受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在遵循规范化原则下给予个体化手术配合。结果82例患者在精心配合和护理下均顺利通过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不同类型的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护理不尽相同。高质量的护理配合、精确的神经监测是岩骨后脑膜瘤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2006年23期 3279-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清秀;郑玉珍;郑光儒;祝英;2006年23期 3281-3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兴娇;王传光;2006年23期 3282-3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利妹;2006年23期 3283-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慧琳;郎云琴;应莲琴;2006年23期 3284-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温曲英;2006年23期 3286-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爱芳;宋正英;2006年23期 3287-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邵红霞;2006年23期 3288-3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傅蓉;2006年23期 3289-3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秀桢;陈艳清;2006年23期 3290-3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文略;2006年23期 3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施景芳;2006年23期 3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家燕;唐业莹;韦献峰;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灌流串联(HD-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21例,每次透析时间4.5 h,在透析1.5 h后,将准备好的灌流器用专用连接管接于透析器后,HD-HP治疗3 h;连续治疗3次后恢复正常透析。结果血压变化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其中血压下降主要发生在HD-HP治疗结束后3~7 d。结论HD-HP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有好的临床疗效,治疗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及静脉压的变化,灌流器及管路充分肝素化等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2006年23期 3293-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丽娟;2006年23期 3294-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丽萍;毛小媛;项玉兰;2006年23期 3295-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亚芬;2006年23期 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英武;2006年23期 3298-3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子;2006年23期 3301-3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瑞环;王玲;2006年23期 3303-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张黎涓;2006年23期 3305-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春林;祝光礼;彭哲;2006年23期 3307-3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珊珊;陶双友;王汝俊;2006年23期 3310-3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燕;李苏利;李杨;2006年23期 3312-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蓉;2006年23期 3314-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亚珍;2006年23期 3317-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传光;吴兴娇;胡兆春;2006年23期 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