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皮温与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薛艳;胡鸿扬;蒋鼎;徐勤光;王学宗;何杰;丁道芳;庞坚;郑昱新;曹月龙;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皮温与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104例,以近红外成像拍照技术采集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温度,运用WOMAC评分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TNF-α、IL-6、IL-1β水平,利用Spareman相关和偏相关性分析膝关节各区域皮温与WOMAC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校正相关协变量后,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区温度与WOMAC功能评分及总体评分均具有相关性(r=0.203,P=0.043;r=0.205,P=0.041);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区、外侧胫骨平台区、股骨内侧髁区、股骨外侧髁区、髌上区及整个膝关节的皮温与血浆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263,P=0.013;r=0.224,P=0.036;r=0.236,P=0.027;r=0.269,P=0.011;r=0.246,P=0.021;r=0.269,P=0.011)。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皮温不仅可以反映患者膝关节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且还能体现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

    2019年36期 v.28 3991-3994+4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2 ]
  • 绿原酸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成COX2-MMP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蔡懿;郑巧;何秀云;钱琳;姚德蛟;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成COX2-MMP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00个受精后22 h的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绿原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个。阳性对照组给予瓦他拉尼(PTK787)5 pg/mL干预,绿原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新鲜配置好的绿原酸200μg/mL、100μg/mL、50μg/mL干预。干预26 h后各组胚胎在体视显微镜(明场)和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血管表型观察和拍照,然后将各组斑马鱼胚胎匀浆处理,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斑马鱼胚胎中COX-2 mRNA、MMP-9mRNA、M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绿原酸各组斑马鱼血管抑制明显;绿原酸各组及PTK787组COX-2 mRNA、MMP-9mRNA、MMP-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且绿原酸高剂量组明显低于绿原酸中剂量组,绿原酸中剂量组明显低于绿原酸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绿原酸能够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胚胎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与下调COX2-MMPs信号通路,从而抑制MMP-9和MMP-2基因表达有关。

    2019年36期 v.28 3995-3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脉搏氧灌注指数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

    李旭泽;赵志芳;马淑贤;杨焱捷;

    目的探讨脉搏氧灌注指数(PI)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择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55例)与非低血压组(6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性比例、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和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脉搏指氧饱和度[Sp(O_2)]、鼻咽温),记录2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及PI增加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 2组男性比例、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基础值(P均<0.05),低血压组诱导后SBP、DBP、MAP均明显低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各指标降低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2组基础HR、诱导后HR及降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PI均明显高于基础PI(P<0.05),低血压组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分别与SBP、DBP和MAP降低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679,0.851,特异度分别为84.3%,67.2%,87.7%,灵敏度分别为79.2%,74.3%,81.4%,最佳界限值分别为3.6%,4.8%,46.4%。其中PI增加率预测的AUC最高,其次是基础PI,诱导后PI最低。结论 PI增高可能是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有效预测因素,尤其以PI动态变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甄别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高危患者。

    2019年36期 v.28 3999-4003+4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8 ]
  • 自拟益气养阴方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SPD-L1、EOS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全世明;王昱;卞晓辉;林楠;张鹏;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方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SPD-L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EOS、IgE、SPD-L1、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EOS、IgE、IL-4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50);2组治疗后SPD-L1、INF-γ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可能与下调EOS、IgE、IL-4水平,上调SPD-L1和INF-γ水平有关。

    2019年36期 v.28 4004-4007+4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6 ]
  • 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施栋;曾荣华;周露;陈玲;

    目的观察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贝尔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深刺组采用深刺患侧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翳风穴为主无手法操作治疗,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治疗5 d休息2 d,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躯体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治疗第21天、第28天H-B分级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4个疗程后,深刺组治愈率为26.7%(12/45)、显效率为44.4%(20/45),对照组分别为17.8%(8/45)和35.6%(16/45),深刺组治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躯体残疾和社会心理变化,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无手法治疗。

    2019年36期 v.28 4008-4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67 ]
  • 益肾补髓通络汤辅助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及对炎性因子、HMGB1表达的影响

    李建军;李佳;韩明霞;

    目的观察益肾补髓通络汤辅助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2例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静滴序贯泼尼松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补髓通络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肢体无力、束带感、视力减退)、疾病影响评估[多发性硬化影响量表(MSIS-29)评分]、疲劳状况[疲劳影响量表(MFIS)评分]、血生化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HMGB1]改善情况,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8/41),对照组为73.2%(30/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513,P<0.05);2组治疗后肢体麻木积分、感觉异常积分、肢体无力积分、束带感积分、视力减退积分、MSIS-29评分、MFIS评分及IL-6、IFN-γ、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4/41),对照组为19.5%(8/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2,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益肾补髓通络汤能够有效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平衡,有利于控制疾病发展。

    2019年36期 v.28 4012-4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2 ]
  •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陈秀英;黄文;程畅;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每组8只。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白藜芦醇45 mg/kg和90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14 d。在末次灌胃2 h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姿势反射评分、平衡木测试评分、脱胶试验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及Wn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姿势反射评分、平衡测试评分、脱胶试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各项评分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均显著低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Bax、Wn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Bax、Wn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较白藜芦醇低剂量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Wnt通路降低促凋亡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19年36期 v.28 4017-4020+4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清胃抑反汤对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抗反酸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雅静;刘娟;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清胃抑反汤对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抗反酸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拟接受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对照组术后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瑞巴派特胶囊口服,观察组术后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瑞巴派特胶囊及清胃抑反汤口服,2组均治疗至术后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量表(GerdQ)评分、DeMeester评分、食管内镜检查、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记录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临床疗效,并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治疗后GerdQ评分、DeMeester评分、食管内镜分级、内镜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ET-1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11.4%(5/44),对照组为27.3%(12/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吞咽困难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为75.0%(33/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清胃抑反汤可有效降低GERD患者经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提高术后抗反酸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有效调节胃黏膜NO和ET-1表达有关。

    2019年36期 v.28 4021-4025+4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2 ]
  • 眼针联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

    秦海军;陈艺钦;张倩;周爽;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眼针联合体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觉醒时间(AWT)、觉醒次数(AT)、睡眠潜伏期(SL)、快波睡眠(REM)、REM睡眠潜伏期(RL)、睡眠效率(SE)]、神经肽(NPY)、P物质(SP)、多巴胺(DA)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2组治疗后AWT、AT、SL、R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REM和SE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PSG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NPY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SP和D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眼针联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疗效更好,能够纠正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紊乱,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36期 v.28 4026-4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86 ]
  • 基于NF-κB表达探讨人参皂苷Rd对冈田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玲;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对冈田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胎鼠海马细胞体外实验:①实验分为8组。正常组胎鼠海马细胞不加其他处理因素正常培养,对照组加入ddH_2O培养,冈田酸2 h、4 h、6 h、8 h、12 h、24 h组分别加入10 nmol/L冈田酸进行培养,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②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不加其他处理因素正常培养,对照组加入ddH_2O培养,冈田酸组加入10 nmol/L冈田酸培养,均培养12 h;人参皂苷Rd 2.5μmol/L组、人参皂苷Rd 5μmol/L组先加入相应浓度的人参皂苷Rd预处理12 h,再加入10 nmol/L冈田酸培养12 h。各组培养1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内NF-κB表达情况。SD雄性大鼠体内实验: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冈田酸1周组、冈田酸2周组、冈田酸2周+人参皂苷Rd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进行冈田酸溶液左右侧脑室区注入造模;冈田酸2周+人参皂苷Rd组每天相同时间段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d 10 mg/kg 1次,连续21 d,期间于第8天进行冈田酸造模。冈田酸1周组、冈田酸2周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1周、2周处死,其他组大鼠均于实验第21天给药完毕后处死。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皮质和海马中NF-κB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冈田酸各组海马神经元进行性损伤,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冈田酸组海马神经元细胞中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均<0.05),人参皂苷Rd 2.5μmol/L组、人参皂苷Rd 5μmol/L组明显低于冈田酸组。冈田酸1周组、冈田酸2周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冈田酸2周+人参皂苷Rd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冈田酸1周组和冈田酸2周组(P均<0.05)。结论人参皂苷Rd能抑制冈田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及海马CA1区注射冈田酸大鼠皮质和海马内NF-κB表达,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2019年36期 v.28 4031-4034+4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9 ]

临床研究

  • “平衡阴阳”电针法联合活血通络解痉汤对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下肢肌电图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李宁;薛林霞;袁华;牟翔;王虹;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电针法联合活血通络解痉汤对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下肢肌电图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平衡阴阳"电针法及活血通络解痉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跖屈肌群肌张力、跖屈肌肌力、下肢肌电图、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踝跖屈肌群肌张力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分级、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跖屈肌肌力评分分级、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分级与评分改善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及10 m步行测试(10MWT)相关指标步长、步频、步速明显升高(P均<0.05),腓肠肌iEMG及10MWT相关指标能量消耗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明显更改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FGA)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 "平衡阴阳"电针法联合活血通络解痉汤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跖屈肌肌张力,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及步态,有助于改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2019年36期 v.28 4035-4038+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0 ]
  • 自拟利水方合穴位针刺治疗外伤后继发脑积水疗效及对血清MBP、S100β、NSE水平的影响

    陈星;倪莹莹;

    目的探讨自拟利水方合穴位针刺治疗外伤后继发脑积水疗效及对血清脑髓鞘碱性蛋白(MB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外伤后继发脑积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包括实时监测生命体征、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利水方合穴位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脑室指数、MBP、S100β、NSE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MMSE评分、GOS评分及GCS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脑室指数、血清MBP、S100β及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继发感染、局部血肿及癫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利水方合穴位针刺治疗外伤后继发脑积水可有效提高智力水平,保护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有助于下调MBP、S100β及NSE水平。

    2019年36期 v.28 4039-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清热解毒化瘀汤联合前列腺素E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袁晓红;李鹏;李雯;安鹏;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瘀汤联合前列腺素E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解毒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预后状况,并观察2组治疗后病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脂联素(APN)、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40/46),对照组为69.6%(32/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MDA水平、血清PCT及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SOD、T-AOC、AP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病死率为8.7%(4/46),对照组为23.9%(11/46),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瘀汤联合前列腺素E能够改善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减轻患者炎性损伤,有助于改善预后。

    2019年36期 v.28 4042-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4 ]
  • 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对疼痛为主诉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血清5-HT、NE及DA水平的影响

    左进涛;耿艳萍;汪巧;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对疼痛为主诉的肝气郁结证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疼痛为主诉的肝气郁结证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46例在度洛西汀治疗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合桂枝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HAMA总分)、疼痛情况(头痛、肩痛、背痛、醒时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总体疼痛VAS评分)、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7%(33/46)(P<0.05);2组治疗后心理状态各项评分及总分和疼痛情况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5-HT、NE、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7/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14/46)(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小柴胡汤合桂枝汤能够显著缓解疼痛为主诉的肝气郁结证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疼痛症状和焦虑状态,抑制血清神经递质的表达,且不良反应少。

    2019年36期 v.28 4047-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5 ]
  • 清热解毒方合银杏叶胶囊辅助正念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谢潘潘;别超;付远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合银杏叶胶囊辅助正念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口服阿立哌唑,对照组56例同时给予正念训练治疗,观察组56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合银杏叶胶囊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8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听觉注意测验(AAT)评分,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WCST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AT评分及血清BDNF、GDNF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锥体外系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心电图异常、震颤及肌强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合银杏叶胶囊辅助正念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精神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降低远期复发风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IL-6、BDNF及GDNF水平有关。

    2019年36期 v.28 4051-4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

    刘强;代金玉;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黄芪剂量选择与疗效以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60例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均为每日1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持续14 d),其余3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低剂量组黄芪选择15 mg,中剂量组选择30 mg,高剂量组选择60 mg,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Fugl-Meyer测评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低、中、高剂量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均<0.05)。治疗后各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均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低、中、高剂量各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能力,方中黄芪剂量增加能够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2019年36期 v.28 4055-4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88 ]
  • 参芪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郝尧;张扬帆;胡杰;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与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片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口服,2组均治疗8周。统计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ALB/Ucr)]、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1(MCP-1)]、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LB、mALB/Ucr、MCP-1、ICAM-1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芪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更好,能明显减轻炎性反应,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而促进微循环恢复。

    2019年36期 v.28 4059-4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35 ]
  • 舒筋活血通络方配合电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李春玲;延艳斌;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通络方配合电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筋活血通络方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和颈椎曲度、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房性期前收缩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心悸、胸闷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JOA评分、颈椎曲度、颈部活动度(前屈、后伸、侧曲、旋转)、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SDNN、SDNN5、rMSSD、PNN50、SDANN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NDI评分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房性期前收缩总次数、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多形性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通络方配合电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疗效更好,不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功能,还能减少房性早搏发生次数,改善心率变异性,安全性较高。

    2019年36期 v.28 4062-4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1 ]
  •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董方亮;章以法;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22的影响。方法将9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扶正化瘀胶囊,2组均治疗24周。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Ⅵ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炎症因子水平(hs-CRP、IL-22、IL-6),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4%(42/47),对照组为66.0%(31/4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CⅢ、CⅣ、LN、HA、TBil、ALT、hs-CRP、IL-22、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TA值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更好,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2019年36期 v.28 4067-4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4 ]
  • 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及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散光及视力的影响

    刘晨瑶;刘夕瑶;杨灵芝;张敬;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及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40例(151只眼),按手术切口方式及位置不同分为陡峭轴角膜3.2 mm切口组、陡峭轴巩膜5.5 mm切口组和12点位角膜3.2 mm切口组,手术均由同一名高年资手术医师在OPMI Lumera i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统计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3组患者散光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陡峭轴角膜3.2 mm切口组及陡峭轴巩膜5.5 mm切口组患者散光度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及12点位角膜3.2 mm切口组(P均<0.05),而12点位角膜3.2 mm切口组与术前比较、陡峭轴角膜3.2 mm切口组与陡峭轴巩膜5.5 mm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手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上升,但术后1周3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陡峭轴角膜3.2 mm切口组及陡峭轴巩膜5.5 mm切口组患者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明显高于12点位角膜3.2 mm切口组(P均<0.05),但陡峭轴角膜3.2 mm切口组与陡峭轴巩膜5.5 mm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陡峭轴巩膜5.5 mm切口组2例(4%)患者在术中发生切口处虹膜脱出,经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其余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陡峭轴上做角膜切口及巩膜切口均可以明显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散光度,提高患眼术后视力,且手术并发症均较少,但巩膜切口操作较复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2019年36期 v.28 4070-4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0 ]

护理研究

  •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李玉华;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精神科传统常规干预,研究组则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生活质量、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危险性行为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均<0.05),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以上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积极的干预效果,能够明显降低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2019年36期 v.28 4074-4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27 ]
  • 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预防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疗效及对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窦丽;胡冬雪;聂玉琴;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预防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后接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2组膀胱灌注化疗期间膀胱刺激症发生率和分级,灌注化疗期间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干预结束时评定2组患者膀胱功能状态,记录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期间膀胱刺激症发生率为26.3%(15/57),对照组为57.9%(33/5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膀胱刺激症发生分级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期间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膀胱功能状态评定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中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依从性评定量表中肿瘤知识、灌注知识、不良反应处理措施、按时灌注、配合灌注、定期复查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中躯体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物质领域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可显著降低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发生率,且可减轻膀胱刺激症严重程度,并可提高自我效能,增加灌注化疗期间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2019年36期 v.28 4077-4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5 ]
  • 弹捏法护理联合气压式循环促进仪对脑梗死所致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易倍;朱莹;

    目的观察弹捏法护理联合气压式循环促进仪对脑梗死所致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Ⅰ型患者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3例脑梗死所致CRPS-Ⅰ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弹捏法护理联合气压式循环促进仪干预,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干预后上肢疼痛、水肿和肌力的变化,记录干预后肩关节、腕关节、手功能、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生活能力。结果 2组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上肢水肿分度、上肢肌力分级、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上肢功能)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arroll手功能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及ADL量表中各单项评分和总评分均较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arroll手功能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及ADL量表中洗漱、穿脱衣服、床椅转移、进食、上厕所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弹捏法护理联合气压式循环促进仪可显著缓解脑梗死所致CRPS-Ⅰ型患者上肢疼痛和水肿,改善上肢肌力,改善肩、手、腕及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9年36期 v.28 4082-4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8 ]
  • Orem护理模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脂肪增生疗效及对患者治疗舒适度、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张颖;朱宇;

    目的观察Orem护理模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脂肪增生疗效及对患者治疗舒适度、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Orem护理模式干预,出院后随访6个月。记录2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的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及增生直径,比较2组住院期间干预前后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增生直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住院期间干预后GCQ量表、SDSCA量表中各单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Orem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注射所致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并可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及自我管理能力。

    2019年36期 v.28 4086-4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95 ]
  • 皮硝外敷配合睡眠支架防治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赵小梅;赵鸿斌;徐春霞;张玉蓉;

    目的观察皮硝外敷配合睡眠支架防治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拟定接受ALND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健康教育、功能训练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睡眠支架配合皮硝外敷干预,疗程为14 d。记录2组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双上肢周径差、疼痛的语言评价量表(VRS)评级、患者满意度、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简式评分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上肢水肿发生率为20.6%(14/68),对照组为41.2%(28/6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5 d、7 d、14 d的双上肢周径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疼痛VRS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问卷中主观舒适度、护理专业技能和指导满意度、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DASH简式评分量表中日常社会功能、上肢活动功能、上肢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及总分均著增高(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皮硝外敷配合睡眠支架可有效预防乳腺癌ALND后上肢淋巴水肿,减轻上肢疼痛,促进上肢功能康复,提高患者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2019年36期 v.28 4090-4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4 ]

综述

  • 微透析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

    李孟云;杨建光;陈桂芳;何晓山;

    <正>中医药的产生及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在化学药物产生之前,中医药是维护人类健康,尤其是维护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保障;当前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中医药也继续在促进我国各族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随着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人们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中药成分复杂、药理活性众多、许多作用起效缓慢,有的作用表现出双向调节和复杂性,使单纯的药效学研究难以深入阐明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我们认为,如果能结合中药的药

    2019年36期 v.28 4094-4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0 ]
  •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抵抗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王元艳;杨泽;韦翔耀;黄毅;罗继杭;柏玉举;

    <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肺癌总数比例的85%,且这一数值近年仍在上升,已经成为我国肿瘤性死亡的首要病因~([1])。相关统计显示,国内NSCLC发病率的年增长率达4.7%,且随体检意识增强、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展,越来越多结节型NSCLC被检出。在所有分期的NSCLC中,放疗均有一定地位,可有效杀伤或杀灭肿瘤细胞、降低机体整体肿瘤负荷,由此为根治性手术或者化疗的疗效实现提供辅助作用。目前随着放疗在NSCLC患者治

    2019年36期 v.28 409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5 ]
  • 雷公藤多苷肝脏毒性研究进展

    付晓春;沈小莉;蒋平;

    <正>雷公藤多苷是采用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部提取物制成的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对肾病、风湿性疾病、皮肤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哮喘与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因其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自雷公藤多苷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其毒性反应事件报道频繁,其中报道较多的是雷公藤多苷对肝、肾、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损害,其次是对皮肤黏膜和造血系统的损伤。本文整理和分析雷公藤多苷肝脏毒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综述如下。

    2019年36期 v.28 4102-4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