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峰峰;董博;袁普卫;李小群;欧国峰;姚洁;刘继华;方晴;李淼;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小针刀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仪治疗,每天1次,1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疼痛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比较2组治疗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疼痛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及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后疼痛VAS评分及2组治疗2个月、3个月后WOMAC功能评分均较治疗2周后明显升高(P均<0.05)。试验组治疗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后总有效率均较治疗2周、1个月后明显降低(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小针刀疗法、物理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都能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改善患膝关节功能,但小针刀疗法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可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是一种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2019年31期 v.28 3421-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38 ] - 胡飞;尚希福;方文祥;蒋振飞;罗正亮;陈敏;
目的观察三七和茶黄素对成人Ⅳ期股骨头坏死表面软骨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全髋置换手术中获得的成人股骨头表面软骨标本,将标本打碎后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实验分为三七组、茶黄素组、三七+茶黄素组、对照组,对照组细胞培养不添加任何药物,三七组添加30μg/mL三七粉培养,茶黄素组添加20μg/mL茶黄素培养,三七+茶黄素组添加10μg/mL三七粉+10μg/mL茶黄素培养。分别于培养第3天、第7天、第10天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与生长情况,并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培养48 h后软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培养基中可见接种细胞为小圆形细胞,并伸长形成突起状,早期多呈多角形,符合软骨细胞形态。各药物组培养第3天、第7天、第10天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软骨细胞增殖活力OD值三七组为0.34±0.02,茶黄素组为0.36±0.03,三七+茶黄素组为0.37±0.01,对照组为0.36±0.03,各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独应用三七和茶黄素,或者两者混合物都不能改善成人股骨头表面软骨细胞的生长活性。
2019年31期 v.28 3426-3428+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郭洁;李佃贵;冯天骄;侯硕;彭飞飞;田振峰;刘小发;张林;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宣肺解痉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化痰解痉、吸氧、预防感染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μg/250μ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宣肺解痉法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病情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胸中闷胀、哮鸣、神疲乏力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简略版本(mini A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PEF变异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_1、PEF、FEV_1/FVC、FEF25、FEF50、FEF75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50)和78%(39/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宣肺解痉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还有利于哮喘病情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2019年31期 v.28 3429-3433+3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5 ] - 李爱军;苗进昌;王鑫;刘延杰;
目的探讨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大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黄组,每组24只。分别在造模后24 h、48 h、72 h、96 h,从每组动物中各取6只,在2%戊巴比妥麻醉下开腹,留取空肠,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腔静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造模后96 h,检测各组大鼠腹腔细菌移位情况。结果光镜下对照组肠腔上皮细胞结构清晰,绒毛排列整齐,未见炎细胞浸润;脓毒症组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绒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有炎性细胞浸润;大黄组肠黏膜仅有轻度的充血水肿,病理学改变介于脓毒症组与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腔静脉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腔静脉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但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造模96 h后,对照组大鼠肝、脾、淋巴结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脓毒症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83.3%(15/18),大黄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44.4%(8/18),大黄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内毒素及炎症因子TNF-α、IL-6在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大黄能抑制机体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减轻病理改变。
2019年31期 v.28 3434-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0 ] - 段铭铭;
目的观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CA)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126表达情况,探讨microRNA-126潜在靶基因及其在ICA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住院或体检的ICA患者120例作为ICA组,另选取体检无ICA且性别、年龄、伴随疾病与ICA组匹配者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定量检测2组受检者外周血中microRNA-126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UCSC数据库对microRNA-126的基因位点及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TargetScan数据库及CoMeTa数据库对microRNA-126的潜在靶基因进行预测,采用DAVID数据库对microRNA-126的潜在靶基因的功能富集(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进行分析。结果 ICA组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126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共获得包括ITGA6、CRK、PCDH7、ADAM9等在内的15个潜在靶基因;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microRNA-126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蛋白质结合的形成以及FAS信号通路中。结论 microRNA-126在ICA患者中表达上调,并通过调控FAS信号通路中的多个靶基因参与ICA的发生。
2019年31期 v.28 3439-3443+3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3 ] - 柳爱军;王玉华;宋金东;苏海涛;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治疗意愿分为2组,手术组60例接受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保守组68例接受常规内科保护治疗,比较2组治疗1 d、3 d、7 d后血肿消散率和治疗3 d、7 d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记录2组血肿完全消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7 d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记录随访3个月时2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1 d、3 d、7 d后血肿消散率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均<0.05),治疗3 d、7 d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组(P均<0.05),血肿完全消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保守组(P均<0.05),住院费用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均<0.05);2组治疗3 d、7 d后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手术组ET-1水平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低于保守组,NO水平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2分、MBI中Ⅰ~Ⅱ级者所占比均显著高于保守组,且mRS评分显著低于保守组,MBI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明显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并发症更少,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2019年31期 v.28 3444-3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1 ] - 刘刚刚;孙钰;耿君;
目的观察导气督穴针法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牵引+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导气督穴针法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瘀症状评分、Oswestry评分、M-JOA评分、WHO QOL-BREF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VEGF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瘀症状评分、Oswestry评分、M-JO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及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WHO 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44/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37/4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气督穴针法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肢体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可能与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下调炎性因子和VEGF水平有关。
2019年31期 v.28 3450-3453+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75 ] - 李国锋;李瑞玉;魏玉清;贾亮;郭医杰;王玉;吴力娟;
目的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住院脑梗死老年患者315例,按患者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76例、非MS组139例。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情况、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及抽烟史,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2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疗效及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Logistic回归分析MS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MS组患者高血压、肥胖、饮酒及抽烟比例及FPG、TG、TC、HbA1c、C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HDL-C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总有效率为52.27%(92/176),显著低于非MS组的82.73%(115/139)(P<0.05);MS组患者冠心病、肺部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及肥胖是MS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其中高血压、肥胖、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是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
2019年31期 v.28 3454-3457+3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6 ] - 苏虹;张翠英;王东;王文利;李仕林;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生脉丹参补血方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肾血流灌注和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NSTEMI并发1型CR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泵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丹参补血方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梗死killip分级、心肌损伤标记物、肾血流灌注和心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导联数目、T波倒置深度及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心肌梗死killip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均明显增高(P均<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D)均明显缩短(P均<0.05),肾内段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明显增快(P均<0.05),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尿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明显增加(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生脉丹参补血方对可显著改善NSTEMI并发1型CRS患者心肌缺血损害及肾血流灌注,具有显著的心肾功能保护效应。
2019年31期 v.28 3458-3462+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夏加辉;李思宁;
目的探讨强心汤联合伊伐布雷定对心气不足、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N端脑钠肽前体、内皮素(ET)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34例心气不足、阳虚水泛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标准CHF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心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射血充盈血流速转间期(FRI)、射血充盈血流速转率(FRR)、左心室射血期峰值流率(FRPE)、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ET)水平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窦性R-R间期的均方差(SDNN)、每5 min窦性R-R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SDNN均值(SDNNI)、全部窦性R-R技巧的均方根(RMSSD)]变化,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2组FRI、LVEDD、ET、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FRR、FRPE、LVEF、SDNN、SDANN、SDNNI、RMSS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5%(6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53/67)(P<0.05)。结论强心汤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心气不足、阳虚水泛型CHF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异性及降低NT-proBNP、ET水平相关。
2019年31期 v.28 3463-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6 ]
- 田振峰;李洁冰;张帅;张弛;宋亮亮;毕伟东;商永伟;武建忠;张立兴;
目的探讨采用正中神经有限松解结合术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行正中神经外膜有限松解结合术,治疗组术后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4 d。对照组术后不予特殊干预。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优2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8%(30/3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时间3~12(4.8±2.6)个月。对照组优21例,良4例,可6例,优良率80.6%(25/3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时间4~18(7.3±3.2)个月。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腕管彻底减压、正中神经有限外膜松解结合术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腕管综合征优良率更高,且可明显缩短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2019年31期 v.28 3468-3470+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4 ] - 杜玄;张池静;蒋志伟;温玉梅;闫少凯;杨立丛;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诊断多发骨折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48例多发骨折合并DIC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48例为健康组。观测并比较2组受检者的D-D和Hcy水平,对D-D和Hcy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评估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的D-D和Hcy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均<0.05)。病例组中的D-D和Hcy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D-D和Hcy对于多发骨折合并DIC患者均具有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单独采用D-D和Hcy有所提高,且其曲线下的面积(AUC)最大。结论 D-D和Hcy水平升高是判断多发骨折合并DIC患者发病的重要指标,且D-D与Hcy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D-D和Hcy具有诊断准确性。
2019年31期 v.28 3471-3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2 ] - 张素华;曹红九;
目的观察二乌红藤酒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1次,来氟米特1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二乌红藤酒熏蒸治疗,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情况,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4/25),对照组为88%(22/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关节压痛数(TJC28)、关节肿胀数(SJC28)、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28个关节超声滑膜增厚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症状分级量化积分、SJC28、TJC28、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评分、ESR、CRP水平、28个关节超声滑膜增厚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但2组RF、抗CCP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出现1例肝功能异常,于试验结束时恢复正常。结论二乌红藤酒熏蒸治疗可明显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良好。
2019年31期 v.28 3474-3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67 ] - 甄志刚;张秋莲;张生;张莹莹;张立成;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评分、TOAST分型等。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查与此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预后与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基线NIHSS评分高[OR=1.131,95%CI(1.039,1.231),P=0.005]、TOAST分型[OR=0.504,95%CI(0.331,0.767),P=0.001]、高血压病史[OR=4.811,95%CI(1.715,13.496),P=0.003]是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TOAST亚型中SAA型预后良好(mRS≤2)比例最高,CE型次之,LAA型比例最低;相反,预后不良(mRS>2)以LAA型最多,CE型次之,SAA型比例最低。结论 TOAST分型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密切相关因素之一,对3个月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2019年31期 v.28 3478-3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66 ] - 刘敏;李新芳;李建辉;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腑净化汤预防ICU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CU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净化汤治疗,疗程均为7 d。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7 d后相关ICU危重评分、血气分析指标、肾功能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检测2组血浆D-D、ET-1、NF-κB水平,并记录以上时间点AKI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3 d、7 d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剩余碱(BB)、血乳酸、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肾叶间动脉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浆D-D、ET-1、NF-κ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O_2)、Sv(O_2)、pH、6 h乳酸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量、肾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Vmax)和舒张末期最小血流(Vmin)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治疗7 d后明显较治疗3 d后好转(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3 d、7 d后的AKI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AKI发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腑净化汤能够缓解ICU脓毒症患者病情,改善机体微循环及肾脏血流动力学,降低AKI发生率,具有良好的肾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D-D、ET-1、NF-κB水平有关。
2019年31期 v.28 3483-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6 ] - 周治明;张敏;杨柏霖;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止痒汤熏洗治疗湿热型肛周湿疹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湿热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化湿止痒汤熏洗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瘙痒、湿疹面积、皮疹形态、肛周渗液)及生活质量(症状情感、休闲、日常活动、社会交际、工作学习、治疗)的改善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肛门瘙痒、湿疹面积、皮疹形态、肛周渗液评分和症状情感、休闲、日常活动、社会交际、工作学习、治疗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清热化湿止痒汤熏洗治疗湿热型肛周湿疹,能够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临床复发率较低。
2019年31期 v.28 3488-3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79 ] - 武国营;蒋华;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膏外敷对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予以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非切割型挂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如意金黄膏外敷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创面修复(瘘口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肉芽生长情况)、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第28天,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积分及肉芽生长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FGF-1、FGF-2、VEGF、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5),IL-1β、IL-12、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肛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膏外敷可显著促进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术后患者创面修复,降低肛瘘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2019年31期 v.28 3492-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528 ] - 任方元;段俊;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确诊为CHB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Glo)、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B超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HBV DNA水平。结果经过6个月的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5%(32/37),对照组为64.9%(24/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 DNA载量均显著下降(P均<0.05),2组间HBV DNA载量、HBeAg阴转率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B超影像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均<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CHB肝纤维化患者疗效好。
2019年31期 v.28 3496-3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98 ] - 杨秀翠;陈焕梅;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及华佗夹脊穴联合消疲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所致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AS治疗,对照组同时补充维生素、加强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督脉穴及华佗夹脊穴联合消疲汤内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症状量化评分标准评价2组治疗前后疲劳、咽痛、头痛、肌痛和睡眠障碍积分,采用疲劳量表-14(FS-14)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程度,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各症状量化评分和疲劳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2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督脉穴及华佗夹脊穴联合消疲汤可以有效降低AS所致CFS疲劳程度,减轻负性情绪,可能与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关。
2019年31期 v.28 3500-3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8 ] - 黄健;
目的观察通淋排石汤联合抗生素防治无发热结石性脓肾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及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无发热结石性脓肾行PCNL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于术前3 d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应用至术后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当天给予通淋排石汤治疗,疗程为7 d。记录2组术后1 d、3 d、7 d SIRS发生率和总发生率,观察2组术后1 d、3 d、7 d炎症指标、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3 d SIRS发生率和术后SIRS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SIRS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3 d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于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 d、3 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eGFR于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的eG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变化趋势则与eGFR相反,观察组术后1 d、3 d、7 d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菌尿、发热、肾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淋排石汤联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的合成,抑制或延缓无发热结石性脓肾患者行PCNL后SIRS的发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具有肾保护效应,可改善临床结局。
2019年31期 v.28 3504-3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朱彬;田兴琴;雷爽;范利锋;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21 d,观察对比2组近期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3.3%(70/75),对照组为78.7%(5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68±0.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9±0.4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为(27.21±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45±0.75)分(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腰痛,改善腰椎功能。
2019年31期 v.28 3508-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55 ]
- 陈义彤;
目的观察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应用对照实验研究设计,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社会家庭支持等。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QOL)评分、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cd6)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干预3个月后的QOL评分、Secd6评分以及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干预组干预后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9年31期 v.28 3512-3514+3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0 ] - 李玉敏;陈小莉;王红莲;乔秋阁;赵巧艳;许丽莉;
目的观察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拟定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分级和术后发生时间分布情况,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间皮瓣体征评分的变化,评价2组下肢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2组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分级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管危象出现时间为术后(48.19±16.21)h,对照组为术后(36.23±14.30)h,观察组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观察组术后6~72 h的疼痛、皮瓣颜色、皮瓣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度、皮瓣质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2 h及出院时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可延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发生,并降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改善移植后皮瓣血运,提高患者下肢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满意度。
2019年31期 v.28 3515-3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6 ] - 王治霞;徐俊芳;
目的探讨个性化指导方案结合高压氧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试验对象,采取1∶1随机等分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并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基础护理措施,包括防感染、控制血压以及颅压等常规干预,试验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指导方案结合高压氧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血压、并发症、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以及Fugl-Meyer总分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指导方案结合高压氧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调控血压,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2019年31期 v.28 3519-3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30 ] - 曹子君;王亚兰;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理念配合凝胶体位垫预防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术后急性压力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拟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理念配合凝胶体位垫干预。比较2组术后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发生部位、损伤个数、术后疼痛情况与损伤面积,记录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急性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均为颊部、肩部、髂嵴、膝部、脚趾,2组好发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损伤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0 min、术后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损伤面积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理念配合凝胶体位垫可显著降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术后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并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9年31期 v.28 3523-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