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龙;王亮;张印;李绍旦;
目的观察和胃安神方对失眠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中缝背核区域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和胃安神方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法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建模第3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地西泮组给予相同体积92 mg/L地西泮水溶液灌胃,和胃安神方组给予和胃安神方水煎液17.5 g/mL灌胃,均1次/d,连续7 d。观察各组大鼠实验期间行为学和体质量变化;末次灌胃24 h后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IL-13水平,计算IL-2/IL-13比值;取大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脑中缝背核区域Bcl-2及Bax表达情况,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灌胃7 d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血清IL-2水平、IL-2/IL-13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血清I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地西泮组与和胃安神方组大鼠体质量及血清IL-2、IL-2/IL-13比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血清IL-1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和胃安神方组大鼠睡眠昼夜节律基本恢复正常。与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Bcl-2、Bax表达光密度值与和胃安神方组Bcl-2表达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地西泮组比较,和胃安神方组Bax表达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和胃安神方可有效调节失眠模型大鼠IL-2、IL-13合成分泌,增强Bcl-2和Bax表达,这可能是该方治疗失眠的重要机制。
2019年30期 v.28 3307-3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1 ] - 黄志文;雷伟;汪菁;汤镇;张晋霞;黎春艳;朱晔涵;
目的观察低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茶碱缓释片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炎性标志物和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将167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早晚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及口服茶碱缓释片200 mg,对照组患者仅早晚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500μg),2组均治疗观察1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检测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的百分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COPD急性加重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治疗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茶碱浓度,统计2组治疗1年的治疗费用。结果 2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诱导痰上清液中IL-6、IL-8、TNF-α、CRP、MPO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12个月后均明显低于治疗6个月后(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诱导痰上清液中IL-8、MPO水平和治疗12个月后诱导痰上清液中IL-6、IL-8、TNF-α、M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巨噬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12个月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6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2个月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后巨噬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巨噬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年治疗期间治疗组≥1次急性加重的例数(21例)、累计急性加重次数(61次)和因急性加重住院的例数(6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5例、86次、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4/69),对照组为10.3%(7/6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茶碱浓度平均为7.8μg/mL,治疗1年的治疗费用比对照组平均节省1 688元。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联用茶碱缓释片比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500μg)能更好地控制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和减少急性加重发生,且安全、治疗费用低,可能和茶碱的协同抗炎作用有关。
2019年30期 v.28 3312-3317+3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8 ] - 傅良杰;黄子慧;钮晓红;靳汝辉;丁继果;
目的研究银僵Ⅱ号治疗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效应机制,为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1组患者予以泼尼松治疗,对照2组患者予以银僵汤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银僵Ⅱ号治疗,3组均治疗12 d。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及CD4~+/CD8~+比值,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4/36)、75.0%(27/36)和97.2%(35/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P均<0.05);3组治疗后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P均<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僵Ⅱ号治疗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疗效优于银僵汤和泼尼松,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且安全。
2019年30期 v.28 3318-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董立明;刘坤;邱菁菁;李怡良;张君玲;
目的观察填精健脾逐水法联合足量激素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微炎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足量激素治疗,研究组60例给予填精健脾逐水法联合足量激素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微炎状态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填精健脾逐水法联合足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微炎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
2019年30期 v.28 3322-3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8 ] - 云锐;张艳玲;薛超辉;
目的探讨自拟芪黄活血汤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毒素、致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芪黄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电诱发电位起始潜伏期、肌电诱发电位峰-峰波幅值、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异常率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_2-微球蛋白、瘦素、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峰-峰波幅值均显著提高(P均<0.05),起始潜伏期明显缩短(P均<0.05),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异常率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_2-微球蛋白、瘦素、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芪黄活血汤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临床证候,促进感觉神经功能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复常,调节肌电诱发电位水平,加快机体毒素清除,并有助于下调致炎因子表达。
2019年30期 v.28 3326-3329+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1 ] - 李静慧;徐威;姚民武;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67例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胶囊、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标准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结束4周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胃痛(痞满)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其他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证候总积分及胃寒喜热、纳差、困乏、四肢不温、便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100%(33/33),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9%(31/33),对照组分别为53%(18/34)和88.2%(30/34),试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虽不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2019年30期 v.28 3330-3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3 ] - 方蔓倩;蒋海平;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降浊方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西医综合干预,观察组47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痰降浊方合针刺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多导睡眠图监测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总睡眠时间、睡眠期、IL-1β、TNF-α、5-HT及5-HIA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痰降浊方合针刺治疗能够显著延长顽固性失眠患者睡眠时间,促进入睡,降低觉醒频率,并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状态,可能与其能有效调节IL-1β、TNF-α、5-HT、5-HIAA水平有关。
2019年30期 v.28 3334-3337+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3 ] - 刘玉静;纪品川;刘亚茹;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3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09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瘀质、特禀质9种中医体质,收集各体质类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比较各体质类型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总体中医体质、内脂素和内脏脂肪厚度明显异常的中医体质与内脂素、内脏脂肪厚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23例患者中平和质29例,气虚质26例,阳虚质22例,阴虚质24例,痰湿质27例,湿热质23例,血瘀质28例,气瘀质24例,特禀质28例。痰湿质和阴虚质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患者(P均<0.05)。痰湿质患者内脏脂肪厚度最高,其次为湿热质患者,最低为平和质患者,痰湿质和湿热质患者内脏脂肪厚度均明显高于平和质患者(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脂素、内脏脂肪厚度与痰湿体质相关性最高(r=0.607,P<0.05;r=0.398,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和阴虚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明显异常,其中痰湿质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和内脏脂肪厚度变化最明显。
2019年30期 v.28 3338-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1 ] - 王宏峰;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中药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肾阳亏虚型高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慢性乙肝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肾阳亏虚型高ALT水平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试验组68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补肾温阳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统计2组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近期疗效、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L-6、TLR4、Th17/Treg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HBV DNA转阴率和治疗24周后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ST、ALT、TBil水平明显降低,IL-6、TLR4及Th17/Treg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上述各指标改善程度更明显(P均<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温阳中药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肾阳亏虚型高ALT水平慢性乙肝能够有效提高血清转换率,促进HBV DNA和HBeAg转阴,保护肝功能,调节IL-6、TLR4及Th17/Treg水平,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2019年30期 v.28 3342-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9 ] - 郭晓会;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其中Child-Pugh A级23例,B级56例,C级2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hild-Pugh各分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根据有无腹水和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别将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及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组中Child-Pugh A级、B级、C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分别为(1.570±0.046)μg/L、(1.647±0.047)μg/L、(1.727±0.05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67±0.3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910±0.404)μg/L,无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890±0.036)μg/L,腹水组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561±0.372)μg/L,生存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97±0.548)μg/L,死亡组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19年30期 v.28 3346-3348+3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 曾凡业;罗丹;何娜娜;张洪亮;
目的探讨花边莲汤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多西他赛、顺铂、吉西他滨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花边莲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VEGF-C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C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花边莲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利于提高近期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抑制VEGF-C表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30期 v.28 3349-3351+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9 ] - 王会宾;齐丽丽;李尔涛;徐利华;张卫东;费丽伟;石玉宝;刘新彦;白玫;
目的探究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与经泪前隐窝入路在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路径不同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8例,2组术后均随访1年。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统计2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 d 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窥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较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良性病变手术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019年30期 v.28 3352-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6 ] - 朱萍;路毓峰;王丽;王红;杨莉;卢建华;李敏然;叶立红;陈秀丽;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定量与肝脏组织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5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BeAg阳性501例,HBeAg阴性124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肝穿刺病理活检,按肝组织炎症分级分为G1组、G2组、G3/G4组;活检当天采集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抗-HBc定量检测,根据血清抗-HBc定量检测结果分为抗-HBc<20 000 PEIU/mL、抗-HBc 20 000~100 000 PEIU/mL、抗-HBc>100 000 PEIU/mL 3个亚组。分析肝组织炎症分级与抗-HBc定量的关系。结果按炎症分级抗-HBc定量分别为G1组(3.72±1.13)log10 PEIU/mL、G2组(4.48±0.75)log10PEIU/mL、G3/G4组(4.91±0.58)log10 PEIU/mL,不同炎症分级组间抗-HBc定量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在抗-HBc<20 000 PEIU/mL组,G2、G3/G4组抗-HBc水平高于G1组,但是仅G2组与G1组抗-HBc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HBc> 100 000 PEIU/mL组,G3/G4组抗-HBc水平显著高于G1组、G2组(P均<0.05);而在抗-HBc 20 000~100 000 PEIU/mL组,各炎症分级间抗-HBc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阳性组,G1、G2、G3/G4 3组间抗-HBc定量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在HBeAg阴性组,G2、G3/G4组抗-HBc定量显著高于G1组(P均<0.05),但是在抗-HBc<20 000、20 000~100 000、>100 000 PEIU/mL 3组中,各炎症分级的抗-HBc定量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抗-HB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5)。结论血清抗-HBc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根据血清抗-HBc定量可以估计肝组织炎症病变情况。
2019年30期 v.28 3355-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1 ] - 刘畅;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头孢拉定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疗效对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应用头孢拉定治疗,研究组76例应用龙胆泻肝汤联合头孢拉定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水平和听觉功能,评估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和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头孢拉定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疗效满意,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IL-8水平,改善听觉功能。
2019年30期 v.28 3359-3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7 ] - 韩亮;张新荣;刘清尧;陈朝晖;马宝乐;周文亮;
目的评价补肾消癃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BPH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补肾消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舒乐颗粒治疗,疗程均为8周,停药后观察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结束及随访2周时IPSS各项评分。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70.0%(35/50),对照组完成治疗49例,总有效率为51.0%(24/49)。2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IPSS评分、QOL评分、Q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而前列腺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IPSS评分、QOL评分、Qmax、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停药2周后,治疗组患者IPSS总分和各单项评分与2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停药2周后尿不尽、尿线细、夜尿次数及IPSS总分较停药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IPSS总分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补肾消癃方可明显改善BPH引起的临床症状,治疗BPH安全、有效。
2019年30期 v.28 3362-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08 ] - 冯立;彭博文;高智;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α-酮酸片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CR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α-酮酸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及微炎症指标水平,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 UPQ)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肌酐清除率(Ccr)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SCr、BUN水平及24h UP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C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营养状况量表(SG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α-酮酸片可有效抑制CRF患者微炎症反应,改善其肾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30期 v.28 3366-3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16 ] - 张丹峰;杨宏伟;王曼;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甲基化转移酶(DNMT)表达情况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53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对应乳腺癌旁组织中DNMT基因(DNMT1、DNMT2、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癌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均<0.05),且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与否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0.05),而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DNMT1、DNMT3a、DNMT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不同DNMT基因的检测可以为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30期 v.28 3369-3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唐术平;勾宇哲;刘宪彤;
目的观察益神醒脑针灸疗法联合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应用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61例应用益神醒脑针灸疗法联合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均<0.05)。结论益神醒脑针灸疗法联合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眼肌麻痹疗效满意,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
2019年30期 v.28 3372-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0 ] - 周艳;罗凛;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分泌型糖蛋白(Wnt)-3α,β-链蛋白(β-catenin)及骨形成蛋白(BMP)-2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塞来昔布+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7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温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Wnt-3α、β-catenin、BMP-2水平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评分、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主要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Wnt-3α、β-catenin、BMP-2水平及DAS28评分、SDAI评分、CDAI评分和关节晨僵屈伸不利、关节疼痛且痛有定处、关节肿胀、腰膝酸软及肢冷不温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下调Wnt-3α、β-catenin及BMP-2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2019年30期 v.28 3375-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86 ] - 秦海军;张倩;陈艺钦;周爽;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针刺法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中风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督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评量表(HAMD)]、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24/35)(P<0.05);2组治疗后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入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评分和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S-QO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督针刺法联合艾司唑仑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30期 v.28 3378-3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87 ] - 王蓓;张维英;吴卿;马晓红;杨春;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自拟消银汤治疗顽固性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瘦素、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将133例顽固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及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火针联合自拟消银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瘦素、脂联素水平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瘦素水平以及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脂联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自拟消银汤治疗顽固性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脂联素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表达。
2019年30期 v.28 3382-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6 ] - 罗美婷;聂斌;陈璐;李凌云;
目的观察气机升降针刺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气滞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气机升降法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逍遥散方加减治疗,2组患者治疗5周后计算治疗前后的疲劳严重度积分及症状积分,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疲劳严重度积分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疲劳严重度积分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气机升降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气滞证患者的症状,疗效更好。
2019年30期 v.28 3385-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1 ] - 于晓强;柳杨;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联合内分泌药物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及对血脂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应用内分泌药物辅助化疗治疗,研究组69例应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内分泌药物辅助化疗治疗,2组均以28 d为1个化疗周期,持续治疗2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免疫功能,统计2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6%(48/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7%(3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Karnofsky(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内分泌药物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满意,同时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和免疫功能。
2019年30期 v.28 3388-3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45 ] - 项蓉;韩丽丽;刘万根;韩佳;高威;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平均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进行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20 mg/次,每日3次,治疗8周,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针、项针、体针联合治疗,每天1次。14 d后休息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2019年30期 v.28 3391-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7 ] - 周丹梅;刘兵;
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胶囊配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固定义齿修复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固定义齿修复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运动、侧方运动的幅度、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的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囊内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31/34),对照组为73.5(25/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运动、侧方运动的幅度和关节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中功能限制、社交障碍、心理不适、生理性疼痛、生理障碍、心理障碍、残障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单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氨基葡萄糖胶囊配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固定义齿修复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不仅可缓解疼痛,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软骨细胞修复有关。
2019年30期 v.28 3394-3397+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1 ] - 于艳芳;申娜;翟志海;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髓性白血病(ALL)患者3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35例、骨髓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查正常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30例分别作为ALL组、AML组、健康组和对照组。对入组对象进行血清及骨髓VEGF水平检测,并分析VEGF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和AML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ALL组和AML组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仍明显高于健康组及对照组(P均<0.05)。ALL组和AML组患者治疗前骨髓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ALL组及AML组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AML组及ALL组未完全缓解者化疗前的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者(P均<0.05)。Log Rank分析显示,ALL组和AML组低危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高危患者(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VEGF水平呈高表达,VEGF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变化,临床可将VEGF作为判定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2019年30期 v.28 3398-3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