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氧化苦参碱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肥大细胞的影响

    李丹;豆玉凤;李小青;史艳平;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和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组小鼠每日腹腔接种0.1 mL不含病毒的Eagle’s液,余3组腹腔接种0.1 mL含柯萨奇病毒B3的病毒液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共7 d。第8天开始,氧化苦参碱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25 mg/(kg·d)和0.1 mg/(kg·d)氧化苦参碱溶液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10 d。第18天取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IF蛋白表达情况,用偏相关分析研究MIF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理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肥大细胞数量和MI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氧化苦参碱低、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MIF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F蛋白高表达与心肌损害密切相关,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减少心肌肥大细胞数量、降低MIF表达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炎性病变,且有剂量依赖性。

    2019年20期 v.28 2167-2171+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8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周仲瑛教授运用黑料豆经验研究

    顾袁圆;陆明;朱垚;

    目的分析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运用黑料豆的经验及配伍规律。方法利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从诊断、症状、病机、方药配伍等多方面对周仲瑛教授运用黑料豆的医案资料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诊断中频数最高的是白癜风,其次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症状中频数最高的是口干,其次是下肢浮肿、疲劳乏力;舌象中频数最高的是苔黄腻和质暗红,脉象出现频率最高的为细脉;病机中频数最高的是肝肾亏虚,其次是湿热、血瘀;与黑料豆配伍的药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楮实子,其次是鸡血藤、白术;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为兰豆枫楮汤。结论黑料豆所对应病机主要包括肝肾亏虚、湿热、血瘀,主要用于补益肝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要针对下肢浮肿及疲劳乏力的症状而设,最常与楮实子同用。数据挖掘对于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有重要价值。

    2019年20期 v.28 2172-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0 ]
  • 清痰化瘀饮联合穴位贴敷对清晨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中医证候及UA、BUN、Hcy水平的影响

    李娜;邓雅芳;孙金芳;姜荣钦;李乾;王保和;

    目的观察清痰化瘀饮联合穴位贴敷对清晨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中医证候及尿酸(UA)、血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清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57例应用清痰化瘀饮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中医证候积分及UA、BUN、Hcy水平的差异。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BUN、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痰化瘀饮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清晨高血压能明显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UA、BUN、Hcy水平。

    2019年20期 v.28 217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4 ]
  • 针推联合治疗对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耿文婧;李雪;冯颖;赵敏;

    目的评价针推联合治疗对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婴幼儿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婴幼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患儿给予针推联合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66.7%,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除CD8~+外,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推联合治疗婴幼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效果理想,且对患儿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2019年20期 v.28 2181-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6 ]
  • 中药熏蒸与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

    任志宏;廖伟东;王涵;金维;罗伟俊;钟世明;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与手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缓激肽(BK)、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与手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主要证候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患肢Fugl-Meyer(FMA)评分及血尿CGRP、BK、NO、ET-1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主要证候评分、SHSS评分、VAS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浆BK、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FMA评分及血浆CGRP、NO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中药熏蒸与手法结合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调节CGRP、BK、NO、ET-1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能力。

    2019年20期 v.28 2185-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2 ]
  • 冠心病双生子差异表达mRNAs筛选及功能分析

    李彩红;苏洁;苏征;

    目的筛选冠心病-健康者双生子差异表达mRNAs,分析其在冠心病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选择3对冠心病-正常双生子为研究对象,其中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3例正常者为空白组。分别抽取2组受检者外周静脉血5 mL,Trizol法提取总RNA,Human Genome Array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表达mRNAs,利用DAVID生物软件对差异表达mRNAs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21个特异性差异表达mRNAs,其中3个上调,18个下调,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免疫调控。结论冠心病双生子存在差异表达的mRNAs,这些基因主要与免疫相关,参与了炎症因子的异常调控,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之一。

    2019年20期 v.28 2189-2192+2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CD138与E-钙黏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姜思旭;赵娜;许佳佳;殷利鑫;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138与E-钙黏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5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组织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38与E-钙黏素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是否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相关。结果实验组CD138与E-钙黏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CD138与E-钙黏素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相关性(P均<0.05);CD138与E-钙黏素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分型无相关性(P均>0.05);CD138与E-钙黏素在宫颈癌组织表达均低但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性(r=0.057)。结论 CD138与E-钙黏素的低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2019年20期 v.28 2193-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影响

    赵宁;贾涛;张午临;宋雪冰;刘卓;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建立后大鼠食管病理学变化及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3 d组、模型2周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模型3 d组、模型2周组使用半幽门缝扎和贲门部分肌层切开术制作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术后分别连续喂养3 d和2周处死,观察食管壁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测食管下括约肌中VIP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大鼠食管下段黏膜偶见少量炎细胞浸润,食管肌间神经丛神经节内神经元数目多于胶质细胞。模型3 d组和模型2周组大鼠食管下段黏膜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黏膜层内浸润最明显,黏膜下神经丛中的神经细胞数显著减少,并伴有空泡变性;食管肌间神经元显著退行性变,神经胶质细胞内可见空泡变性及线粒体水肿;模型3 d组及模型2周组大鼠食管黏膜光镜下的病理分级及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3 d组和模型2周组的VIP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模型3 d组与模型2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食管组织呈明显炎症表现,并可造成食管下括约肌内VIP表达减少。

    2019年20期 v.28 2198-2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参芪消结汤配合复方丹参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高凝状态、应激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丘平;

    目的观察参芪消结汤配合复方丹参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高凝状态、应激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5例拟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消结汤+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至术后7 d。记录2组术前及术后3 d、5 d、7 d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凝血纤溶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应激反应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的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术后3 d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5 d明显高于术后3 d(P均<0.05);观察组于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而对照组仍低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3~7 d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CD8~+变化趋势与以上指标呈相反趋势。2组术后3 d APTT、PT、TT均明显短于术前(P均<0.05),术后5 d明显长于术后3 d(P均<0.05);观察组于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而对照组仍明显短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3~7 d以上指标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3 d Plt、FIB、D-二聚体、CRP、Co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5 d明显低于术后3 d(P均<0.05);观察组于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而对照组仍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3~7 d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3~7 d的疲乏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芪消结汤配合复方丹参片可显著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抑制高凝状态及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疲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2019年20期 v.28 2202-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2 ]
  • 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郑娜;安智;刘华刚;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研究组53例应用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2019年20期 v.28 2208-2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33 ]

临床研究

  • 温经通络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刘淑文;张淑霞;刘玉双;艾玉娟;谢长荣;

    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联合椒辛散脐部艾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经汤加减口服及椒辛散脐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1年后妊娠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输卵管复通情况:治疗组中痊愈3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中痊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输卵管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年内治疗组妊娠30例,未孕26例,异位妊娠4例;对照组妊娠14例,未孕38例,异位妊娠8例;治疗组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汤加减联合椒辛散脐部艾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显著,优势明显。

    2019年20期 v.28 2212-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8 ]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疗效观察

    杨友高;冉晓刚;冉景福;瞿远喜;李光泽;简丽;王妮;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的效果。方法选择因BAD导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治疗,用药前及后第7,14,30,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疗效,检测2组患者上述时间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用药后第7,14,30,90天,治疗组NIHSS评分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第90天,治疗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第14,30,90天,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第30,90天,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可有效调节急性BAD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第90天mRS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20期 v.28 2216-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5 ]
  • 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琼;王昊;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HS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含西咪替丁的常规综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丹参注射液静滴,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治2个疗程,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用药安全性,并随访12个月,对比2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CD8~+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4.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HSP的临床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2019年20期 v.28 2219-2221+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84 ]
  • 丹参川芎嗪联合NPPV治疗老年肺心病的效果及对VEGF、CTGF的影响

    廖爱华;孙付有;王彦霞;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肺心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老年肺心病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心功能和肺功能指标、VEGF、内皮素-1(ET-1)、CTGF和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及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和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VEGF、ET-1、CTGF及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EGF、ET-1、CTGF及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肺心病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心肺功能恢复,降低VEGF、CTGF水平。

    2019年20期 v.28 22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刘利;高启苹;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入院后给予临床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2组中医症状积分(疼痛、麻木、肿胀、跛行)、足部溃疡愈合状况(溃疡面积、创面氧分压、创面pH)、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麻木、肿胀、跛行评分和溃疡面积、创面pH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和溃疡面积、创面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创面氧分压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RI及PI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够快速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症状,纠正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促进足部溃疡愈合,两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2019年20期 v.28 2226-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9 ]
  • 温通三焦针法联合大剂量血脂康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胡晓红;邓景元;

    目的观察温通三焦针法联合大剂量血脂康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MAU)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伴MAU的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通三焦针法+大剂量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脂代谢指标、炎症和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与总积分及BMI、SBP、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三焦针法联合大剂量血脂康治疗伴MAU的MS患者疗效确定,不仅可提高微量尿蛋白转阴率,还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2019年20期 v.28 2229-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补肾调经汤内服加活血散结栓塞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体液免疫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影响

    武芳;罗珉;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汤内服加活血散结栓塞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液免疫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活血散结栓塞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补肾调经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指标及异位包块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C_3、C_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降低或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异位包块均明显减少(P均<0.05),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经汤内服加活血散结栓塞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缩小异位包块,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20期 v.28 2234-2236+2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0 ]
  • 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参麦注射液对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MMP-9、VEGF水平的影响

    屈小会;马萌;姬芳琴;康汝光;车虹彩;

    目的观察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参麦注射液对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化疗6个疗程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MMP-9、VEGF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降低(P均<0.05),CD8~+均明显增高(P均<0.05),但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MMP-9、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卵巢癌疗效更好,且可显著降低血清MMP-9、VEGF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019年20期 v.28 2237-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6 ]
  • 空腹血清生长抑素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赵玉兰;孙明谨;

    目的探讨空腹血清生长抑素(FSS)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踝臂指数(ABI),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2例,ABI 1.0~1.4)和糖尿病合并PAD组(38例,ABI<0.9),选择40例单纯周围血管病变者作为单纯PAD组,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统计4组一般资料,检测4组空腹血清生长素(FGH)、皮质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胱抑素C(Cys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FSS、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记录ABI。结果糖尿病合并PAD组FGH、HbA1 c、FPG、Cr、收缩压、TG、LDL-C及同型半胱胺酸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HDL-C及ABI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糖尿病合并P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FGH、TG、LDL-C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而舒张压、FSS、ABI均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SS、TG、LDL-C是2型糖尿病性PAD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FSS与PAD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性PAD患者FSS明显降低,考虑FSS可能为2型糖尿病性PAD的保护因素。

    2019年20期 v.28 2240-2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2 ]
  • 桂莪棱乌汤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

    王曼;陈龙;

    目的探究桂莪棱乌汤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0例E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地诺孕素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桂莪棱乌汤治疗,2组均用药6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痛经疼痛VAS评分、囊肿大小、CA1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4%,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桂莪棱乌汤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痛经疼痛程度,缩小囊肿最大径线,并可降低血清CA125水平,用药安全可靠,且有助于减少病情再次复发。

    2019年20期 v.28 2244-2246+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2 ]
  • 顺铂同步放疗联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研究

    冯蓓;冯艳;师晓艳;

    目的探究顺铂同步放疗联合扶正驱邪中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顺铂+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顺铂20 mg/m~2和紫杉醇35 mg/m~2每周1次,共治疗6周;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外照射和~(192)Ir后装放疗机内照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扶正驱邪方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治疗时间同化疗时间。观察对比2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用药安全性,并随访6个月,对比2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Ⅲ级及以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KPS提高率为4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予以顺铂同步放疗联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可取得更为满意度近期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药物毒副反应,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9年20期 v.28 2247-2249+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1 ]
  • 自拟宣肺化痰方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疗效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玉;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化痰方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疗效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西医对症干预治疗,观察组42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宣肺化痰方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氧分压[p(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N)、粒淋比(NLR)、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p(CO_2)、WBC、GRAN、NLR、ESR、CRP、PCT、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p(O_2)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宣肺化痰方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可显著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改善肺部通换气功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

    2019年20期 v.28 2250-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9 ]

麻醉

  • 不同穴位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甘建辉;谷书涵;郑智文;王承志;李峰;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穴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得出更优的刺激穴位。方法选取21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关元+三阴交穴(Ⅱ组)、足三里+涌泉穴(Ⅲ组),每组70例。3组均常规行蛛网膜下腔麻醉,除Ⅰ组外均以TEAS的方法刺激上述各穴位。刺激方法为:从麻醉前半小时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电刺激,并于术后2 d内,每隔8 h间断行TEAS 30 min。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4 h(t_1)、术后8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患者48 h内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术后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结果Ⅱ、Ⅲ组t_1、t_2、t_3、t_4时点VAS评分、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均低于或少于Ⅰ组(P均<0.05);Ⅱ组t_1、t_2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Ⅲ组(P均<0.05),膀胱痉挛的次数均显著少于Ⅲ组(P均<0.05),且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与Ⅰ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疼痛,也可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强度;关元+三阴交为更优的刺激穴位,可进一步减少前列腺电切术中及术后初期的疼痛,也可减少48 h内膀胱痉挛次数并且降低患者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2019年20期 v.28 2254-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6 ]
  •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

    袁亮婧;常颖;伊军;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滞麻组和全麻组,每组50例,全麻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滞麻组给予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疼痛、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康复情况。结果滞麻组麻醉后10 min、术中、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均<0.05),滞麻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滞麻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滞麻组和全麻组不良反应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滞麻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P均<0.05)。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可有效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康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20期 v.28 2257-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0 ]

护理研究

  • 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张丹丹;仇爱珍;

    目的探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2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时间、康复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功能、知觉功能和关节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进食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20期 v.28 2261-2263+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4 ]
  • 保护动机理论综合护理模式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殷雪莲;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综合护理模式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为糖尿病高危足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08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4)与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患者糖尿病高危足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给予患者PMT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前后应用糖尿病足自护能力评估表与GQOL-74生活质量评估表测评2组患者的足部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统计2组足部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各项目(除足部有问题时找医生处理一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血糖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足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以PMT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模式用于糖尿病高危足的护理有良好效果,达到了控制血糖、改善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20期 v.28 2264-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6 ]

综述

  • 双歧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韩丹;孙宏文;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多因素、病因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但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高峰出现在30~40岁阶段,有明显的地区和经济学差异,不存在性别优势~([1-2])。UC临床上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常见的症状有出血和里急后重,并且有可能是直肠炎患者的唯一症状。当病变累及近端结肠时,常见腹痛、腹泻。对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涉及遗传易感性、上

    2019年20期 v.28 2268-2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38 ]
  • 子宫动脉血流异常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张硕;金志春;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国内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则采用2次或以上作为RSA的标准。临床上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应予高度重视,再次妊娠时胚胎丢失率可明显提高,及时加以干预可能会避免再次流产的发生~([1])。研究显示,育龄期女性中自然流产发生率为25%~50%,其中RSA发生率为2%~4%~([2])。RSA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2019年20期 v.28 2272-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7 ]
  • 中药抗白念珠菌研究进展

    韦雅芳;林洒洒;李鑫懿;钱荣华;

    <正>白念珠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又称白假丝酵母菌。所致疾病一般为黏膜念珠菌病,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随生物膜的形成,最小抑菌浓度和耐药性都明显增加。因此,从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方面入手,探究其与耐药性形成的相关性,成为针对耐药菌株研究新药的突破口,为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但白念珠菌病也常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呈现内脏念珠菌病。有研究显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便是白念珠菌,占已统计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的66.19%~([1])。而近年来由于

    2019年20期 v.28 2276-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0 ]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

    <正>《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旬刊,每月1日、10日、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88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83/R,邮发代号18-167。本刊办刊宗旨:以弘扬中华医药学为己任,面向临床,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先进性、实效性。1本刊设有栏目分子中医学研究、中医治未病研究、性医学研究、论著、临床研究、中医论坛、综述、物理诊断、临床检验、护理研究等。2来稿要求2.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真实准确、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文稿要求7 000字以上。

    2019年20期 v.28 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