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润燥化痰消瘀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蔡巍巍;王婷;魏睦新;

    目的观察润燥化痰消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3例伴口干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给予化痰消瘀方口服,观察组给予润燥化痰消瘀方口服,2组总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胃镜疗效及口干症状疗效。结果治疗后,总体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48%,对照组为84. 62%;胃镜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 30%,对照组为53. 85%;口干症状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 87%,对照组为57. 14%; 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润燥化痰消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化痰消瘀方。

    2019年07期 v.28 685-687+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0 ]
  • 调神止痛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IL-1、hs-CRP的影响

    曹淑华;曾华武;梁结玲;

    目的探讨调神止痛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神止痛针法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血清IL-1、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00%(P <0. 05); 2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各项评分及血清IL-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中疼痛评分和日常功能活动评分及血清IL-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调神止痛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法,且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明显下调IL-1、hs-CRP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2019年07期 v.28 68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5 ]
  • 药物罐联合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M-JOA评分、ODI指数、生活质量的影响

    翟炳生;王朝鲁;

    目的观察药物罐联合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疗效及对M-JOA评分、ODI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1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1例),2组均首先接受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药物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夹脊穴深刺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腰背肌后伸活动度(ROM)和等长肌力(IMS)、肌电图、M-JOA腰痛评分表、ODI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级和平均分值均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腰背肌ROM、IMS,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M-JOA评分,ODI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 05),动作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评分量表(WHOQOL)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独立性、环境因素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药物罐联合夹脊穴深刺治疗LDH疗效确定,能够显著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提高腰背肌肌力和活动度,促进肌电图恢复,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9年07期 v.28 692-696+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99 ]
  • 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杨杰;张丽曼;王丽丽;张天鹏;王书奇;尹晓辉;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以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为治则的中药汤剂口服及保留灌肠,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泻、便血、腹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单项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诱导缓解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能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诱导缓解率和临床总有效率高。

    2019年07期 v.28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刘垠浩;陈丽贞;苏小惠;蓝元隆;戴秀娟;

    目的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筛选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气阴两虚证的差异蛋白。方法采集37例Ⅲ~Ⅳ期气阴两虚证DN患者(DN气阴两虚证组)、33例Ⅲ~Ⅳ期非气阴两虚证DN患者(DN非气阴两虚证组)和3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采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各组血清蛋白表达谱,后运用Biomarker WizardTM和Biomarker PatternsT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特异蛋白,建立诊断决策树模型。结果 DN气阴两虚证组与健康对照组共有8个蛋白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DN气阴两虚证组与DN非气阴两虚证组共有11个蛋白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质荷比为4 986. 15Da所代表的蛋白可能在Ⅲ~Ⅳ期DN气阴两虚证患者中呈特异表达;以质荷比为1 084. 57 Da等11个蛋白组成的证候决策树模型,敏感性为97. 3%,特异性为95. 6%。结论Ⅲ~Ⅳ期DN气阴两虚证的发生发展,可能是以质荷比为4 986. 15 Da蛋白的差异表达为物质基础的。

    2019年07期 v.28 701-704+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

    夏清岫;苗志凯;王立胜;罗艳艳;潘亮;孙宝山;王庆海;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将91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影像学和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观察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头颅CT检查指标(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脑中线移位)均有显著改善(P均<0. 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显著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OP)、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均显著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GOS评分、BI评分分级和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能够减轻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预后和日常活动能力,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脑血流动力学,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2019年07期 v.28 705-709+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9 ]
  • 参附注射液、甲强龙联合亚低温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尹璋星;赵文旭;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甲强龙)联合亚低温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及对神经体液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H并发NP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甲强龙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颅内出血情况、危重和神经损伤相关评分、血气分析和肺循环相关指标、血清神经体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记录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颅内血肿量、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p(CO_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炎性细胞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GCS评分、p(O_2)、Sa(O_2)、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ARDS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参附注射液、甲强龙联合亚低温能够显著改善SAH合并NPE患者神经损伤和肺氧合功能,具有显著的脑、肺保护功效,可改善临床预后,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神经体液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2019年07期 v.28 710-71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3 ]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的影响

    王鑫;

    目的通过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探索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26只Wiste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染毒组、血必净组,每组42只。染毒组、血必净组均腹腔内注射百草枯进行造模,血必净组造模后每天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腹腔内注射。分别于实验的第1,3,7,14,21,28,35天,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肺组织标本,镜下观察病理变化,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MMP-2、MMP-9、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毒组肺泡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炎性细胞大量浸润,第35天时成纤维细胞大量融合,形成纤维化;血必净组肺泡水肿、炎细胞浸润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均好转,病理改变介于染毒组与正常组之间。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MMP-2、MMP-9、TIMP-1蛋白表达水平第1天即开始上升,MMP-2第7天达到高峰,MMP-9第3天达到高峰,TIMP-1第21天达到高峰,达到高峰后,MMP-2、MMP-9逐渐下降,TIMP-1却维持在高水平,各时段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与染毒组比较,血必净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P <0. 05),MDA含量及MMP-2、MMP-9、TIMP-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SOD活力仍较低(P <0. 05),MDA含量和MMP-2、MMP-9、TIMP-1蛋白表达量仍较高(P均<0. 05)。结论 MMP-2、MMP-9及TIMP-1在百草枯所致大鼠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肺组织中氧自由基反应,降低MMP-2、MMP-9、TIMP-1的表达,减轻染毒大鼠的肺损伤。

    2019年07期 v.28 714-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的研究

    荆仕娟;周伟;张智敏;张五星;王昱景;李杨;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Ⅲ~Ⅳ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复方α酮酸+缬沙坦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祛湿饮辅助治疗。统计2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IL-6、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SOD、GSH-Px水平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复方α酮酸+缬沙坦联合扶正祛湿饮治疗Ⅲ~Ⅳ期慢性肾脏病可有效控制相关症状体征,促进肾脏功能恢复,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SOD、GSH-Px及TGF-β1水平,且安全。

    2019年07期 v.28 720-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电针联合扶正祛邪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TNF-α、SIL-2R、CRP的影响

    王晔;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扶正祛邪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电针联合扶正祛邪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CRP、SIL-2R、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分别采用健康评估量表(HAQ)和生活质量量表(QQL)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治疗3个月后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AS28积分、HAQ评分、QQL评分及血清TNF-α、SIL-2R、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联合扶正祛邪方能够有效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降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07期 v.28 724-72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1 ]

临床研究

  • 桃仁承气汤联合唑来膦酸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PVP/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疗效及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曹舜;丁洪伟;

    目的观察桃仁承气汤联合唑来膦酸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老年OVCF行PVP/PKP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每隔3个月注射1次,共4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当天给予桃仁承气汤口服,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影像学情况,并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记录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椎体再发骨折情况。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VAS评分、ODI指数及血清β-CTX、PI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矢状面Cobb角、矢状径指数、骨密度(BMD)均显著改善(P均<0. 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椎体新发骨折率及总骨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桃仁承气汤联合唑来膦酸能够显著减轻老年OVCF接受PVP/PKP术后患者疼痛,改善病变椎体影像学形态,防止骨破坏并增加骨密度,降低术后椎体骨折再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骨代谢有关。

    2019年07期 v.28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6 ]
  • 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王建兵;赵保礼;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和六味地黄丸+普拉提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普拉提运动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比较2组受试者VAS评分及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 03±1. 29)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为(4. 17±1. 69)分,对照组分别为(4. 21±1. 02)分和(2. 54±1. 3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4周后观察组ODI为(18. 51±8. 96)%,治疗前后的差值为(18. 20±4. 57)%,对照组分别为(26. 39±9. 84)%和(9. 57±3. 6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有效。

    2019年07期 v.28 73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6 ]
  • 超声引导下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姚晖;王楠;朱瑜琪;王智耀;刘风华;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后阻滞,对照组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寰枢关节后方阻滞治疗。每周治疗1次,1次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第3个月末的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ND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ND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疗程结束第3个月末随访,2组患者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均较疗程结束时上升(P均<0. 05),但仍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患者NDI均较疗程结束时明显上升(P <0. 05),但治疗组NDI仍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N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更有效,且安全。

    2019年07期 v.28 736-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7 ]
  • 小承气汤加味灌肠联合电针干预对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顾皛星;王彦;陈勇;赵颖;

    目的探究小承气汤加味灌肠联合电针干预对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重症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小承气汤加味灌肠联合电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对比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2组术后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肠功能障评分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对照组治疗后DAO未见明显变化(P>0. 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重症腹部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小承气汤加味灌肠联合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保护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少相关继发症发生,对改善术后预后质量有重要价值。

    2019年07期 v.28 74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2 ]
  • 中药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何婉霞;魏海瑛;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甲巯咪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三碘甲状原氨酸(T_3)、四碘甲状原氨酸(T_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_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原氨酸(FT_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治疗前增高,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中药联合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少。

    2019年07期 v.28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65 ]
  • MRI评分系统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评估价值

    毕文忠;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分系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RA患者资料,依据活动性分为活动组148例和缓解组52例,2组均给予MRI检查,MRI评分系统采用OMERACT RAMRIS,并增加腱鞘炎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MRI评分系统及其改良后对RA活动性的评估价值。结果活动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MRI评分、腱鞘炎评分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均<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RI评分、腱鞘炎评分均与血清CRP、RF、ESR水平和DAS28评分呈正相关(P均<0. 05); 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评估RA活动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方面,MRI评分(以> 4. 50分为临界值)分别为87. 84%,84. 62%,87. 00%,0. 824,MRI评分联合腱鞘炎评分(以> 0. 68分为临界值)分别为97. 30%,96. 15%,97. 00%,0. 901,二者联合明显高于MRI评分单独应用时(P均<0. 05)。结论 MRI评分系统可有效反映RA的活动性,可作为评估RA活动性重要的方法,且联合腱鞘炎评分具有更佳的评估效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2019年07期 v.28 747-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 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丁丽;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及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心绞痛情况、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SBP、DBP、TC、TG、LDL-C、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HDL-C、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较佳,且可降低血压及血脂,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

    2019年07期 v.28 75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0 ]
  • 安宫牛黄丸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郑冀;张秀萍;李君辉;窦建胜;郭永彬;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2例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2 mg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纳洛酮0. 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 L中持续泵注,治疗14 d后,剂量调整为每日4 mg,应用7 d后停药,同时给予安宫牛黄丸鼻饲,初始7 d每日1丸,7 d后每3 d 1丸。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1 d,治疗周期内恢复意识立即停药。比较2组患者的清醒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清醒率为73. 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 15%(P <0. 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肝肾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可显著提高患者清醒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2019年07期 v.28 7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腹腔感染对T淋巴细胞数量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

    陈康;施晓军;金叶;沈青;徐卫明;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腹腔感染对T淋巴细胞数量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T淋巴细胞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2、TLR4)表达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CD8+水平及TLR2、TLR4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上述指标增高及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调节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降低Toll样受体水平,疗效更好。

    2019年07期 v.28 757-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 头颈部穴位针灸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MRI 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及预后的影响

    吴威;刘娜;崔艳;

    目的探讨头颈部穴位针灸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治疗效果、MRI典型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及患者后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8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颈部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6周。治疗后根据TIA复发率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进行MRI检查,观察血管高信号(FVH)阳性情况,治疗1,3,6个月随访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FVH阳性率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药物,药物联合头颈部针灸治疗对预防和治疗TIA复发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联合针灸治疗对患者3~6个月的FVH产生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更好的预防作用。

    2019年07期 v.28 760-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7 ]
  • 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心肌损害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卫艳宁;张彬;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心肌损害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疗程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心肌酶阳性率和含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心电图情况,记录2组患儿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7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阳性率和含量及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第3天、第7天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参麦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心肌损害患儿心肌酶含量,改善心电图,缩短住院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IL-6水平有关。

    2019年07期 v.28 763-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16 ]
  • 行气散结解毒方合马应龙痔疮膏用于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程芳;臧峰;

    目的观察行气散结解毒方合马应龙痔疮膏用于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2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1例给予壳聚糖保护膜治疗,观察组7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行气散结解毒方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创面疼痛、创面水肿、创面渗液、创面范围、创面肉芽组织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PDFG、VEGF、bFGF水平,统计2组相关症状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2组治疗后创面疼痛、创面水肿、创面渗液、创面范围及创面肉芽组织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血清PDFG、VEGF及b FG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相关症状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行气散结解毒方合马应龙痔疮膏可有效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明显减轻相关症状体征,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2019年07期 v.28 767-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6 ]
  • 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疗效观察

    吴家辉;郑宗志;高晓哲;

    目的观察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研究组61例给予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评定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疗效显著。

    2019年07期 v.28 77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6 ]
  • 半夏泻心汤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评价

    王海英;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统计2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7期 v.28 773-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00 ]
  •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白合提尼沙·阿地力;王环;谭星;丁永红;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常规挂线手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患者选择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选择常规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疗效指标、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以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比治疗前及观察组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 05)。结论切开挂线引流术能够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持术后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效果较为理想。

    2019年07期 v.28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08 ]

护理研究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卓儒红;姚红艳;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2019年07期 v.28 78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87 ]
  • 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奚;吴淑芳;潘卫平;顾志贤;徐萍;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有效率、TIA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33%(P <0. 05);观察组TIA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分别为(1. 13±0. 82)次/月、(3. 42±1. 12)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87±1. 01)次/月、(4. 32±1. 30) min (P均<0. 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及PSQI评分分别为(38. 43±5. 26)分、(39. 87±5. 06)分、(5. 37±1. 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 13±4. 04)分、(42. 93±4. 11)分、(6. 73±2. 02)分(P均<0. 05)。结论三位一体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TIA患者的近期疗效,减少TIA发生次数,缩短持续时间,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2019年07期 v.28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2 ]
  • 院后延伸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燕敏;杨慧;

    目的探讨院后延伸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基础护理,护理组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院后延伸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测评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个月随访显示,护理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护理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护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院后延伸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9年07期 v.28 787-78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84 ]

综述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研究进展

    郑圣;冯倩云;张学利;

    <正>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造成骨骼脆性明显增加,从而增加骨折发生率风险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2019年07期 v.28 790-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0 ]
  • 蠲痹汤及其变方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

    仲超;马勇;周雪添;宗永刚;

    <正>蠲痹汤出自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由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甘草组成,全方具有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者。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本方对治疗多种骨伤科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近5年来蠲痹汤在骨伤科

    2019年07期 v.28 79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

    <正>《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旬刊,每月1日、10日、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88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83/R,邮发代号18-167。本刊办刊宗旨:以弘扬中华医药学为己任,面向临床,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先进性、实效性。

    2019年07期 v.28 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