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红波;杨安;秦志山;田云霄;翟丽芳;
目的探讨NF-кB、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中NF-кB p65及COX-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F-кB p65蛋白和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60%,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和18%,2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和72%,高/中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和47%,2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浸润深度为T3+T4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和66%,T1+T2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和22%,2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Ⅲ~Ⅳ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和74%,Ⅰ~Ⅱ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和37%,2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体分型胃癌组织中NF-кB p65和COX-2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胃癌组织中NF-кB p65和COX-2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0.539,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的NF-кB和COX-2表达增高,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2012年15期 v.21 1597-1600+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傅晨晓;周合冰;闫树旭;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关系及其治疗时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就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退化变性、颗粒、细胞胞浆量与3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ITP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胞浆量增多,退化变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但治疗前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效果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减少者(P均<0.05)。结论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诊断ITP有重要意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巨核细胞数相关,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疗效较好。
2012年15期 v.21 1601-1602+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0 ] - 张华;甘娟;翁碧峰;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解毒汤配合苄星青霉素对梅毒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影响。方法将78例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并且能够完成疗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臀部肌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解毒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初期和后期外周血Th1细胞、Th2细胞以及Th1/Th2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RPR转阴率为95%,对照组为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Th1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Th1/Th2值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汤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RPR转阴率高,且能有效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调节Th1/Th2平衡。
2012年15期 v.21 1603-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 ] - 孟东蕊;单希征;赵艳丽;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皮肤点刺实验、血清IgE检测、鼻咽CT及鼻内镜检查等方法明确早期诊断,采用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及鼻息肉,同时药物治疗AR,于治疗前后跟踪随访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治疗后跟踪随访12个月,单纯手术治疗AR合并OSAHS的治愈率为72%,加用鼻喷激素后治愈率为97%。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OSAHS与儿童AR之间相互影响。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很重要,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2012年15期 v.21 1605-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4 ] - 张勤俭;张建;李燕;陈雅萍;修书军;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 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分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血清HBV DNA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8周后2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和TBil)、Child-Pugh分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和透明质酸)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是2组HBV DNA水平和HBV DNA转阴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肝脏功、抑制肝脏纤维化、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有关。
2012年15期 v.21 1608-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龚恒;吴俐萍;曾宪涛;李妮;秦雪梅;李国义;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针刺治疗耳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base,并手工检索参考文献,收集国内针灸治疗耳鸣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2软件,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常规针刺优于药物(RR=1.99,95%CI(1.38,2.86));温通针刺优于常规针刺(RR=0.83,95%CI(0.68,1.00));电针针刺优于常规针刺(RR=0.76,95%CI(0.59,0.99));体针针刺与腹针无明显差异(RR=0.97,95%CI(0.86,1.10));常规针刺+药物刺穴优于药物(RR=1.26,95%CI(0.95,1.67));常规针刺与电针针刺+药物刺穴无明显差异(RR=1.25,95%CI(0.97,1.60))。无严重不良反应,漏斗图图形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针刺治疗耳鸣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2012年15期 v.21 1611-1613+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6 ] - 孙桂彬;杨景国;李永华;陈哲;汪威;韩樱松;
目的探讨PTEN、p16和CyclinD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TEN、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表达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至胃癌,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16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CyclinD1在不典型增生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在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和p16呈正相关(rs=0.585,P<0.01),和CyclinD1呈负相关(rs=-0.587,P<0.01),p16表达与CyclinD1呈负相关(rs=-0.522,P<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TEN、p16和Cy-clinD1等基因的异常,随着病变进展,PTEN、p16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升高,提示PTEN、p16和CyclinD1可能是胃癌早期分子事件。
2012年15期 v.21 1614-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86 ]
- 任毅英;陈建新;翁锡定;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全套、HBV DNA、肝脏弹性成像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 a后,2组肝纤维化全套、HBV DNA水平、肝脏弹性成像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均<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前Ⅲ型胶原肽、肝脏弹性成像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2012年15期 v.21 1629-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周赟;陶领钢;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4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及治疗4周后的血清心肌酶水平进行监测,并分析患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病型及遗传病史的关系。结果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且随着病情改善呈现恢复趋势。心肌酶水平与精神病遗传史及病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水平升高,与患者病情及发病有关。
2012年15期 v.21 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5 ] - 李大寿;艾远征;李伟;聂红秀;刘继伟;
目的探讨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81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治疗与转归。结果 34种中药及中成药在使用后发生肝损伤,其中轻度肝损害60例(74%),中度肝损害19例(23%),重度肝损害2例(2%)。肝损伤类型:肝细胞型42例(52%),淤胆型l4例(17%),混合型25例(31%)。治疗后,28例在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52例4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仅1例病程长达12周,继续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科学、规范应用中药,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措施。
2012年15期 v.21 1632-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6 ] - 张树才;秦祖芳;王兰芳;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QRS时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H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按照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A,B,C 3组,比较3组之间心功能、QRS时限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的差异。结果 3组间QRS时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QRS时程与LVEF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心功能及LVEDD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QRS时程可反映HF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2012年15期 v.21 1634-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马朝斌;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84例老年肺炎患者和64例中青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中青年肺炎组比较,老年肺炎组气紧、纳差、活动能力减退、体温正常、意识障碍发生率高于中青年肺炎组,痰菌培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于中青年肺炎组,治愈率低于中青年肺炎组。结论老年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治疗疗效差,应尽早诊断,及早治疗。
2012年15期 v.21 1636-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9 ] - 杜林海;张俊会;苗湿平;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予口服西药保列治。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膀胱残余量(RU)、前列腺的体积(PV)、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6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除PV外,I-PSS、Qol评分、RU、Qmax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腹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可靠。
2012年15期 v.21 1637-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4 ] - 罗世芳;曾德志;王兵华;樊学文;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对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增效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丁螺环酮+舍曲林)和对照组(舍曲林),每组40例,观察治疗12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第4,8,12周末,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干预后HAMD总分均较入组前下降;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且存在组间差别;干预后各时点,观察组减分幅度大于对照组。TESS评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丁螺环酮对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2012年15期 v.21 1639-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巫小云;刘全;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50岁男性出现前列腺增生症候群者占23%,而60~85岁时占78%[1]。近年来,我院中医科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并配合电磁波照射(TDP)辅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2例,获得了较
2012年15期 v.21 1641-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2 ] - 殷新;卢传坚;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外涂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外涂,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对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记录。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外涂治疗慢性湿疹疗效优于糠酸莫米松乳膏,且安全性好。
2012年15期 v.21 1642-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57 ] - 李俊立;田荣琳;鲜海波;
目的观察复方枣茯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入选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枣茯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9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枣茯胶囊治疗失眠症有效。
2012年15期 v.21 1644-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吴镝;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收集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较单一西医治疗更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2年15期 v.21 1645-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4 ] - 杨健;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的发生及其关系。方法对新发脑梗死患者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早期容易发生认知损害与抑郁;其认知损害与抑郁及梗死灶数量均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后早期患者容易同时发生认知功能损伤及抑郁,且二者具相关性;发生的认知功能损害与梗死灶数量具相关性。
2012年15期 v.21 1647-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徐金兰;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比利联合四磨汤治疗老年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老年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86例,2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联合四磨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口服。比较2组总体疗效及治疗后1周、1个月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上腹痛、腹部灼烧感、饱胀、早饱、便秘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FBG、BUN、Cr及SGP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联合四磨汤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状态,并且对患者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改善功效。
2012年15期 v.21 1649-1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78 ] - 陈龙林;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治疗急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超过12 h患者的效果,并总结此类病症的治疗经验、方法。方法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需要依据常规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并在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3 a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78例患者中共有4例(5%)复发,4例中死亡1例。结论老年上消化道穿孔超过12 h与胃切除术后风险并无直接关联,导致患者术中出现危险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身的并发症,所以,只要患者的并发症在术前处理得当,那么胃切除术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超过12 h较好的治疗方案。
2012年15期 v.21 1650-1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姜岚;崔玮;
目的探讨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三磷酸腺苷、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纳多治疗,1次/d,疗程均为10 d,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2年15期 v.21 1652-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54 ] - 苏彦忠;孟勤英;李国林;刘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煤矿工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124例与对照组69例,2组均接受常规止咳、祛痰、平喘、吸氧、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酚妥拉明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安全有效。
2012年15期 v.21 1653-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魏千程;燕忠生;孟庆常;闫向勇;丁辉;张慧渊;裴海玲;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8例癌性胸水患者予胸膜腔内注入恩度治疗,于注药前及注药后第1天、注药后1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症状、毒副反应并判断疗效。结果 8例癌性胸水患者5例有效,2例无变化,1例进展,均无毒副反应发生。结论胸膜腔内局部注入恩度治疗癌性胸水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少,对于无法化疗或化疗无效的癌性胸水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2012年15期 v.21 1655-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1 ] - 王炬;苏玉国;李伟;孙春风;边浩鹏;吴国斌;朱明;许明月;郭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8 min,除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3 a内随访4例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微创方法。
2012年15期 v.21 1656-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韦世杰;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薰洗疗法,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西医疗法,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2012年15期 v.21 1658-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5 ] - 席连英;田军;刘琴;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药物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经验,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ACS患者类型、治疗方法、转归及治疗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药物救治成功率。结果 6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通过强化抗栓、调脂、抗缺血治疗,病情稳定50例(83%),效果不良10例中转上级医院行PCI 8例、放弃治疗2例;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5例,再通10例(66%)、转上级医院行补救性PCI 5例。溶栓治疗组3例有出血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在不能开展PCI的情况下,对ACS患者及时进行充分评估,积极强化抗栓、调脂、抗缺血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此基础上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同样可达到较好的救治效果,且并发症少。
2012年15期 v.21 1659-1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高纯清;黄莉芳;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3例,观察组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8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5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2012年15期 v.21 1661-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3 ] - 黄精送;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8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病情重,病程长;发病以农村老人为主,农民40例占69%;并发症56例占97%,合并症36例占62%;复治35例占60%。结论老年肺结核合并症和并发症多,病情重,服药依从性差,耐药率高,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2012年15期 v.21 1662-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9 ] - 任丽萍;史明军;王翠英;刘淑艳;贺彩果;
目的分析新诊断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52例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合并PAD 48例,无PAD 104例,检测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老年T2DM合并PAD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及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患病率,吸烟率及高血压病程均显著高于无PAD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老年T2DM并发PA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合并PAD的老年T2DM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及尿酸代谢紊乱明显,且合并多种疾病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老年T2DM患者更应常规查ABI或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时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并且积极干预,纠正可逆危险因素,延缓及防止病变的发生、发展。
2012年15期 v.21 1663-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9 ] - 朱爱娟;薛国胜;尤晓燕;马宏裕;
目的了解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的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斑贴试验对157例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157例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135例(86.0%)患者斑贴试验呈阳性,22例(14.0%)患者斑贴试验结果阴性。135例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对1种物质过敏者44例,对2种物质过敏者58例,对3种物质过敏者21例,对4种及4种以上物质过敏者12例。较为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硫酸镍、重铬酸钾、氯化钴、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松香、甲醛等。结论斑贴试验是了解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过敏原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找到确切的过敏原,以避免再次接触,最终达到治愈并预防再次复发的目的。
2012年15期 v.21 1665-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冯永军;丁艳红;徐修礼;
目的了解临床感染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方法常规分离培养细菌,获纯培养后用VITEK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到种;血清分型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ESBLs检测采用表型确认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实验确认法。结果 100株铜绿假单胞菌来自呼吸道的占78%,分型率为83%,B型占50%,次为G型和E型分别为9%和6%;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头孢曲松71%,阿乐欣64%,特美汀56%,左氧氟沙星51%,哌拉西林50%,丁胺卡那48%,先锋必47%,泰能38%,马斯平33%,头孢他啶20%,舒普深18%;产ESBLs的阳性率为37%,产AmpC的阳性率为15%;产酶菌对舒普深、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为29.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以B型为主,其次为G型和E型;该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对非产酶菌的治疗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可选用马斯平、头孢他啶、舒普深、泰能,对产酶菌应与丁胺卡那、左养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联用。
2012年15期 v.21 1666-1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陈红;
目的探索一条中药与西药相结合、优化治疗老年人慢性失眠的治疗策略。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百乐眠胶囊组(中药组)、唑吡坦片组(西药组)和百乐眠胶囊+唑吡坦片组(结合组)3组。以阿森斯失眠量表分别对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和8周末时的4个时间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西药组和结合组在第2周末的AIS评分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第4及8周末AI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第8周末,结合组的疗效要优于其他2组(P均<0.01)。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优于单纯西药或中药的治疗。
2012年15期 v.21 1668-1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6 ] - 黄彬;陈黄琴;
目的研究没食子儿茶素浸食子酸酯(EGCG)对牙本质龋进展过程中胶原降解程度的影响。方法使用乙酸溶液构建人工牙本质龋模型。分别用0.5 mL人工唾液或含1%EGCG的人工唾液浸泡24 h,3 d,7 d,14 d和21 d。用试剂盒检测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的含量。结果浸泡溶液的成分和浸泡时间对ICTP的含量均有影响。与人工唾液组相比,添加EGCG能快速、有效地降低ICTP的表达水平。结论 EGCG能有效减少牙本质龋进展过程中胶原的降解,从而阻止牙本质进一步的龋坏。
2012年15期 v.21 1670-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5 ] - 陈玉宝;张琼;王晓燕;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后的脑电功率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45例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前1 d、治疗后30 d分别接受1次定量脑电图检查,比较α、β、θ、δ频段相对功率值。结果与治疗前1 d比较,针刺治疗后30 dα、β频段相对功率值明显增多,θ、δ频段相对功率值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针刺有利于帕金森病患者脑电活动的改善,定量脑电图可作为评价帕金森病针刺疗效的客观指标。
2012年15期 v.21 1671-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75 ] - 杨靖华;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联合静滴维泽等止吐药减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临床56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化疗前30 min常规静滴维泽等止吐药,观察组在常规静滴维泽等止吐药的基础上,于化疗前1 d及化疗期间予足三里针刺疗法。结果配合足三里针刺疗法患者(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明显减少,甚至不发生,患者对化疗接受程度高,显效率92%。而对照组患者仍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显效率为67%。结论足三里穴针刺疗法防治化疗期间消化道反应效果显著。
2012年15期 v.21 1673+1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