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C反应蛋白和肺功能测定在哮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陈碧华;佘步君;王丹;杨璎;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和2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及对照组的血清CRP、血常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明显高于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FEV1%、FEV1/FVC%及动脉血氧分压(p(O2))均明显低于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哮喘组慢性持续期、缓解期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情3,4级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FEV1%、FEV1/FVC%较第1,2级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血清CRP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一个炎性反应指标,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2010年35期 v.19 4517-4518+4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2 ]
  • 儿童肾病综合征410例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任献国;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樊忠民;何旭;茅松;

    目的分析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0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 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肺脾气虚型61例,脾虚湿困型102例,脾肾阳虚型121例,肝肾阴虚型79例,气阴两虚型47例;肾组织病理:轻微病变(MCNS)133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 sPGN)22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例,膜性肾小球肾炎(MN)7例,局灶节段硬化(FSGS)36例。免疫病理分为4型:IgA型41例、IgM型66例、IgA+M+G+C3型9例、无免疫复合物型294例。结论 5种中医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肺脾气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M sPGN;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中M sPGN均最多,其次为MCNS;气阴两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FSGS。5种中医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在IgA型、IgM型、IgA+M+G+C3型的分布上无明显不同。

    2010年35期 v.19 4519-4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2 ]
  • 血浆B型脑钠肽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预测价值

    邓敏;鲍正宇;张晶;纪军;梁磊;

    目的通过对比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研究脑钠肽与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无房性心律失常病史,但有高血压病史、年龄≥50岁的行肝胆、胃肠手术患者115例,术后出现房颤33例为A组,未出现房颤82例为B组,对比A组与B组的脑钠肽及心脏超声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性别分布、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直径、室间隔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年龄大于B组(P<0.05),A组的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3天脑钠肽水平均较B组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患者行普外科手术,血浆脑钠肽是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的较强而独立的因子。可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类药物,以预防及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

    2010年35期 v.19 4522-4523+4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分类与脑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向明清;成祥林;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不同证候与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IA患者193例,按中医证候分成风痰内盛、瘀血阻络(BHO)组,肝胆火旺、痰瘀闭阻(HLO)组和气阴两虚、脉络瘀滞(QYC)组3组,并选择51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3证型组各血管血流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LO组椎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BHO组,而与QY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BHO组和QYC组;BHO组椎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QYC组,而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QY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LO组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缺血;BHO组主要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缺血;QYC组所有脑动脉缺血。

    2010年35期 v.19 4524-4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8 ]

实验研究

  • FADD蛋白在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

    陈月桥;毛德文;余晶;韦新;石清兰;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抑制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FADD的影响,进而揭示其治疗肝衰竭的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颗粒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用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急性肝衰竭的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肝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结果成模后48 h存活率解毒化瘀颗粒组高于其他药物组;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与其余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促凋亡因子FADD蛋白在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组织中表达量低,而在其他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中则呈现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下调内毒素肝衰竭模型中肝细胞FADD蛋白表达,并发挥其抑制凋亡效应,进而拮抗肝衰竭。

    2010年35期 v.19 4526-4527+4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乌司他丁对大鼠肾脏烫伤后肾脏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早期影响

    生孟军;葛军;王旭文;张树林;

    目的研究烫伤后早期给予乌司他丁对大鼠肾脏组织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烫伤,n=5)、烧伤组(单纯烫伤,n=20)、治疗组(烫伤后给予乌司他丁,n=20)。建立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用HE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创伤后1 h、6 h、12 h、24 h肾脏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对照组肾脏组织中HSP70蛋白呈弱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烧伤组在烫伤后6 h HSP70表达增强(P<0.05)。治疗组肾组织中HSP70表达在1 h、6 h、12 h明显高于烧伤组(以12 h点最为显著,P<0.05)。②正常大鼠肾脏外观呈现马蹄形或蚕豆形,圆润,颜色红。烧伤组外观较对照组肿胀变大,颜色暗红,充血明显。烫伤后12 h改变最为明显。治疗组外观较对照组略肿胀,颜色暗红,充血不明显。③烫伤后各个时间段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6 h最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缩小,肾小球囊腔扩大。肾小管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扩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刷状缘脱落,个别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尚完整。治疗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仅见部分肾小管细胞肿胀、管腔扩张、无明显变性坏死。结论严重烧伤早期大鼠肾脏组织损伤明显,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具有保护肾脏组织的作用。HSP70在烧伤大鼠早期肾脏组织的表达可能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和作为应激反应强度标志的作用。乌司他丁能够明显增强烧伤早期大鼠组织细胞内HSP7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肾脏组织细胞凋亡,保护肾脏组织的机制之一。

    2010年35期 v.19 4528-4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芹菜素抑制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的作用研究

    任秀聪;张宏煜;李彦敏;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培养、光镜观察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芹菜素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芹菜素对SKOV3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10~80μmol/L芹菜素均能抑制SKOV3细胞的生长,且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芹菜素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呈量效关系。结论芹菜素抑制SKOV3细胞增殖,可能通过使SKOV3细胞停滞在G2/M期而诱导其凋亡。

    2010年35期 v.19 4532-4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4 ]

临床研究

  • 凉山州汉、彝族妇女宫颈癌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李雅琪;龚勋;马燕;罗连英;杨炜婷;

    目的从临床流行病学层面上探讨凉山州汉、彝族妇女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住院治疗的40例汉族、40例彝族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性行为和生育史、避孕史及吸烟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结果彝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性生活出血、怀孕次数、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初次分娩年龄、是否常规妇科检查、教育程度、是否吸烟等因素。汉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性生活出血、妇科病治疗地点、生育次数、怀孕次数、性生活时清洗外阴、是否常规妇科检查、避孕方法、对自己宫颈了解情况等因素。彝族、汉族妇女患宫颈癌既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性生活出血、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是否常规妇科检查,又有各自不同的危险因素。结论共同的危险因素在彝、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排序不同(按OR值),所起的作用不同,有明显的临床流行病学差异。

    2010年35期 v.19 4535-4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银杏达莫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于进堂;刁力;张同臣;

    2010年35期 v.19 4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脂代谢紊乱与病程的相关性

    万里;许良银;张慰良;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脂代谢差异,探讨脂代谢紊乱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将近年来经过治疗的1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按病程分为A、B 2组,A组86例为病程<10 a,B组74例为病程>10 a,比较2组患者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BMI)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TG和BMI水平均显著大于A组(P均<0.05),而2组其他各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病程越长,则脂代谢紊乱越严重。

    2010年35期 v.19 4540-4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阿托品与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宫颈封闭治疗产妇宫颈水肿

    周炳秀;王小鹏;李文学;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与阿托品联合宫颈封闭治疗产妇宫颈水肿的效果。方法将380例宫颈水肿产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和阿托品联合宫颈封闭治疗,对照组采取侧卧位,辅以阿托品肌注解痉治疗。结果盐酸利多卡因与阿托品联合宫颈封闭治疗宫颈水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与阿托品联合宫颈封闭治疗宫颈水肿效果确切,能有效地缩短产程,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产妇及家属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35期 v.19 4541-4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5 ]
  • 乳腺增生症150例辨证治疗回顾性分析

    李永刚;

    目的总结中医辨证分型的思路,评估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5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年龄因素参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增生症患者症状体现有年龄特点。30岁以前多体现肝郁的特点,35岁以后多体现肾阳虚的特点。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型和肾阳虚型,分别予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和益肾温阳、化痰散结之剂治疗,总有效率为99.34%,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年龄因素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因子,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有显著疗效。

    2010年35期 v.19 4542-4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0 ]
  • 中药与中药加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对照

    李润霞;宋淑萍;何彩霞;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用中药和中药加艾灸治疗,观察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痛经按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损型4种。将103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51例用中药按4型治疗,治疗组52例用中药加艾灸按4型治疗。结果 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经是因为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排出困难,"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引起。用2种方法按辨证分型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在治愈服药疗程及复发性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010年35期 v.19 4544-4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4 ]
  • 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环切术后脱痂期出血的效果观察

    李玉梅;程艳冬;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后脱痂期创面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104例宫颈环切术后脱痂期创面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观察组宫颈创面用0.5%活力碘消毒后敷以云南白药粉,加以消毒纱布压迫;对照组创面用活力碘消毒后直接以纱布压迫止血,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云南白药粉用于宫颈环切术后脱痂期,使药粉直接接触创面,充分发挥其凝血、止血及抗感染的功效,利于宫颈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创面愈合。

    2010年35期 v.19 4545-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自拟温阳益气散寒汤治疗卫阳不固风寒湿邪阻络型类风湿病的疗效观察

    刘杰;张建英;王永梅;

    2010年35期 v.19 4546-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6 ]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胡建山;黄立新;贾利敏;董雷;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0例感染组和38例对照组患儿急性期的hs-CRP、指血CRP、血沉及血常规,出院前复查hs-CRP,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感染组hs-CRP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其自身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组同时所测血沉、血常规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hs-CRP与同时所测指血CRP比较阳性率显著增高。结论 hs-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方面是一个快速、灵敏的指标,并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的手段。

    2010年35期 v.19 4548-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2 ]
  • 推拿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

    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许海波;刘风岩;

    2010年35期 v.19 4549-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特征研究

    张桂玲;胡金萍;李树丽;卢青军;李树军;张怀强;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的特点,探讨气质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10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23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235例正常体质量健康儿童进行气质测定及分析。结果①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养型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趋避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等气质维度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气质维度可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对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教养要依据其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2010年35期 v.19 4550-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9 ]
  • 卵泡穿刺后人工授精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致不孕疗效观察

    王旭初;刘文轩;

    目的了解阴道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后行人工授精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所致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卵泡穿刺组60例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后行人工授精术;对照组60例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直接指导性生活。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妊娠率23%,卵泡穿刺组患者临床妊娠率48%。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配合人工授精治疗提高了LUFS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2010年35期 v.19 4552-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酚妥拉明加α-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赵优;韦联彬;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加α-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酚妥拉明加α-细辛脑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咳嗽气促减轻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酚妥拉明加α-细辛脑可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2010年35期 v.19 4553-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刘靖;郭璐;李智;

    目的了解本院近5 a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9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败血症中,革兰阳性球菌73例(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3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革兰阴性菌23例(24%),主要为克雷伯菌属(8%);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较为敏感。结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2010年35期 v.19 4554-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5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黄杭珍;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58例GDM患者、62例非糖尿病孕妇(NGT)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CRP水平检测,分析其关联。结果 GDM组CRP明显高于NGT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且与空腹血糖(FBG)具有明显相关性(r=0.425,P=0.017<0.05)。结论 CRP水平是反映妊娠过程中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对妊娠妇女发展为GDM及其治疗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0年35期 v.19 4556-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MP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作用

    吴玲玲;张贵曼;张学燕;

    目的探讨MP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预测的临床符合率。方法对403例正常孕妇按孕周不同分4组进行MP预测、记录,至分娩观察其血压变化,总结预测阳性患者的临床符合率及符合率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403例中预测阳性101例,发生妊高征63例,符合率62.38%;预测阴性302例,发生妊高征16例,发生率5.2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通过MP妊高征监测系统可以很好地筛查出妊高征的高危人群,随孕周的增加,其阳性率及临床符合率逐渐增高。

    2010年35期 v.19 4557-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宫内节育器脱落372例临床分析

    姜玉芹;

    2010年35期 v.19 4558-4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518例分析

    牟静飞;冯军坛;潘新年;

    目的进一步完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转运的518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转运的518例新生儿中,病种以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为主。需要机械通气者104例,治愈好转476例,放弃治疗30例,死亡12例。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伤残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2010年35期 v.19 4559-4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2 ]
  • 秋泻灵合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王艳芹;李胜利;李秀叶;

    目的探讨秋泻灵合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9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13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口服秋泻灵合剂婴儿5 mL/次、幼儿10mL/次,4次/d,西咪替丁10~5 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2组均予综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恢复、止泻时间。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止泻时间分别为(2.85±0.62)d、(4.02±1.93)d;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69.12%,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秋泻灵合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缩短病程,效果确切,使用安全。

    2010年35期 v.19 4561-4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儿童感热清丸在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李志坚;陈赞钢;

    目的探讨儿童感热清丸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保护心肌药物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儿童感热清丸,并对2组支原体转阴、心肌酶恢复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3.90,P<0.05)。结论儿童感热清丸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有明显疗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特别是在退热、支原体转阴、心肌酶恢复等方面,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价廉,值得基层应用。

    2010年35期 v.19 4562-4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宫糜粉与阴道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比较

    刘文兴;索世云;

    2010年35期 v.19 4563-4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9 ]
  • 彩超实时引导下分次水压灌肠加按摩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分析

    程占刚;轩爱军;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实时监视下分次水压辅助按摩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诊断的小儿肠套叠患儿61例,采用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液水压灌肠,对初次灌肠失败者,采用延时分次灌肠复位并加手法按摩。结果 61例拟行非手术治疗患儿中,50例1次复位成功,8例2次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共58例(95%),3例复位不成功者直接转手术复位或行肠切除吻合术。结论彩超引导下延时分次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术整复的成功率高,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35期 v.19 4564-4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

    刘东波;陈志斌;

    2010年35期 v.19 4566-4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王小荣;

    2010年35期 v.19 4567-4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7 ]
  • 氯雷他定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观察

    程颖;丁丽凤;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中药汤剂八珍散合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氯雷他定联合中药汤剂八珍散合四物消风散,对照组30例口服氯雷他定。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统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愈率显著增加(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12例治愈患儿2例复发,对照组5例治愈患儿中有4例复发,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中药汤剂八珍散合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2010年35期 v.19 4568-4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9 ]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阴离子间隙的分析

    任青;郭秋霞;卢宪梅;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阴离子间隙(A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5例HIE新生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气及血清电解质,计算AG值及对比观察。结果 HIE患儿酸碱紊乱者70例,以高AG代谢性酸中毒为主,HIE新生儿组AG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尤以重度HIE组为著。结论 HIE患儿常存在酸碱紊乱,对HIE患儿应密切监测血气及血清电解质,并计算AG值,以尽早发现和处理。

    2010年35期 v.19 4570-4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盆炎清栓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刘娟;

    2010年35期 v.19 4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6 ]
  • 孕妇葡萄糖筛选试验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谢剑平;仲晓慧;李艳;

    目的探讨50 g葡萄糖筛选试验(GCT)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建围生保健卡孕妇行GCT,GCT按血糖值分为5组:7.8~<8.0 mmol/L为Ⅰ组,8.0~<9.0mmol/L为Ⅱ组,9.0~<10.0 mmol/L为Ⅲ组,10.0~<11.0 mmol/L为Ⅳ组,≥11.0 mmol/L为Ⅴ组。比较5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例数的差异。结果 5组GDM的发生率分别为0.98%,2.94%,4.26%,5.26%,16.67%,OGTT的发生率分别为6.86%,12.25%,12.77%,21.05%,50.00%。结论 GCT在GDM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预测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2010年35期 v.19 4572-4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回顾分析

    张小飘;杨进波;

    目的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做回顾性分析。方法测定19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与124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19.07±8.41)μmol/L,脑出血组Hcy水平(18.86±8.09)μmol/L,两者与对照组(12.37±4.143)μmol/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y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检测Hcy水平有利于及早发现原因以及监测预后,同时,亦可作为一种常规体检筛查指标,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010年35期 v.19 4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经验交流

  • 基层医院诊治脾损伤62例临床体会

    金文标;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脾损伤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0年4月诊治的6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动态多点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50例(86%);全部患者行B超检查确诊58例(94%);21例CT检查均确诊(100%)。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53例(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治疗4例),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1例,痊愈61例,死亡l例。结论基层医院B超是脾损伤的首选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是获得早期诊断的简便方法,处理时需依据脾损伤情况、术者经验、基层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保守治疗应慎重,以全脾切除术为主,并努力开展保脾治疗技术,必要时请上级医院会诊或转上级医院。

    2010年35期 v.19 4574-4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大同地区手足口病265例临床分析

    李静;尉晓燕;

    2010年35期 v.19 4575-4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温阳利水法治疗卵巢囊肿59例

    杨茜;叶寒;

    2010年35期 v.19 4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湿阻辨治体会

    周芬敏;

    2010年35期 v.19 4577-4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 ]
  • 幼女外阴阴道炎110例临床诊疗分析

    龚寅芸;

    2010年35期 v.19 4578-4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术的诊治体会

    周漫天;向正敏;胡李男;

    目的探讨介入法输卵管再通术的诊治体会。方法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CG)筛选出18例输卵管梗阻不孕患者,运用介入放射学原理,采用导管、导丝技术,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狭窄、阻塞、粘连病变。结果本组18例,13例复通成功,5例正常妊娠,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法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确切。

    2010年35期 v.19 4579-4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8 ]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析

    杨立颖;张巍;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和药物敏感特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方法对50例符合VAP诊断标准的新生儿在撤机时无菌操作下留取气管插管末端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并且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标本30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6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例,阳性球菌10例,真菌1例。VAP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亚氨培南较敏感,其次为环丙沙星,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感染率与机械通气时间长短具有相关性。结论气管分泌物检查有助于动态监测VAP的病原菌,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尽早撤离呼吸机是减少VAP的重要措施。

    2010年35期 v.19 4581-4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

    任荣强;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电视监视下利用输卵管同轴导管再通系统对263例不孕患者行SSG。结果 263例中64例子宫输卵管正常,199例至少一侧造影剂涂抹不好甚至输卵管阻塞,及时应用导丝疏通,改善输卵管通畅情况,再通成功率87%,随访2 a,妊娠率64%。结论 SSG能明确诊断输卵管性不孕,并能及时治疗,是一种经济、安全且有效的非手术微创治疗输卵管不孕的方法。

    2010年35期 v.19 4582-4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0 ]
  • 眶上神经痛196例病因分析

    王凤翔;

    2010年35期 v.19 4583-4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柯氏产钳的临床应用

    张雪艳;冯晓丽;姜子全;

    2010年35期 v.19 4584-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保妇康凝胶联合热淋清胶囊治疗宫颈糜烂89例体会

    毛珏园;沈华琴;

    目的观察保妇康凝胶和热淋清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保妇康凝胶每日临睡前推入阴道深部,每个月经周期用10 d;同时饭后口服热淋清胶囊5粒,3次/d,共12 d。连用2个月经周期。结果 10例Ⅰ度糜烂中1个疗程痊愈3例,2个疗程痊愈4例,显效3例;59例Ⅱ度糜烂中2个疗程痊愈2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1例;20例Ⅲ度糜烂中2个疗程显效17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结论保妇康凝胶和热淋清联合治疗宫颈糜烂效果较好。

    2010年35期 v.19 4586+4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6 ]
  • 耳穴贴压法治疗妊娠恶阻32例

    朱磊;谢静;李红梅;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皮质下、贲门、内分泌、神门、交感为主穴,根据患者症状分型配以相应的配穴。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每天按压3~5次,每次按至耳红发热为度,5 d更换1次,更换2~3次。结果本组32例,治愈6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耳穴贴压法能有效治疗妊娠恶阻,且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35期 v.19 4587-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7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192例体会

    胡秀侠;周海燕;

    2010年35期 v.19 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6 ]
  • 手足口病218例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

    梁亚荣;李文秀;潘凤;程焕利;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流行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陕西省旬邑县医院感染科2008年3月16日—2009年8月12日收治的218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为4个月~13岁,以1~3岁最多,8例重症患者均在这个年龄段,且死亡1例。男多女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比例有所升高;心肌酶及胸片变化减轻。流行特点:家、校、村、亲戚、邻村、邻乡镇。4月份发病人数最多,骤增161例,占73.9%。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率较高,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是关键。

    2010年35期 v.19 4589-4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临床分析

    张传钰;

    2010年35期 v.19 4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 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31例体会

    何锋云;曾左丹;

    2010年35期 v.19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麻醉

  • 电针罗哌卡因复合麻醉用于PPH术的临床观察

    黄连花;程水勤;

    目的观察电针罗哌卡因复合麻醉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患者术中各生理指标及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Ⅰ~Ⅲ级PPH术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30例选用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电针针刺;对照组30例选用0.2%丁卡因复合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小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电针罗哌卡因复合麻醉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PH术麻醉效果好,对手术患者生理干扰小,并能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2010年35期 v.19 4591-4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7 ]
  • 不同浓度局麻药骶管麻醉用于痔上黏膜环切术的观察

    李红云;

    2010年35期 v.19 4592-4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 改良喉罩在小儿静吸全麻中的应用

    吴前程;覃永安;黄永光;陈啸;罗小红;吴少文;

    目的探讨第一代小儿喉罩改良后在小儿静吸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8例骨科、腹腔镜阑尾切除和泌尿外科择期手术的患儿,采用氯胺酮4~6 mg/kg肌注,维库溴铵0.03~0.06 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后行改良喉罩置入术。术中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h),并持续吸入0.3%~1%的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Sp(O2)、BP、HR、ECG、PETCO2。结果 48例患儿均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一次成功地置入改良小儿喉罩,置入成功率100%。术中改良小儿喉罩稳定性好、无移位、通气良好,无呼吸道堵塞、咳嗽、喉痉挛和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生命征平稳,术后无一例发生咽痛,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结论经我院麻醉科改良后的小儿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安全性能好,在临床上可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35期 v.19 4593-4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5 ]
  • 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孙红梅;杨海扣;拾翠翠;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50例,随机分为2组(n=25),A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B组采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比较2组手术开始时(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术毕(T4)等4个时间点的HR、MBP、PETCO2、Sp(O2)变化及2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各时间的HR、MBP、PETCO2、Sp(O2)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B组的苏醒时间和PACU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可以安全用于小儿腹腔镜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时的非插管麻醉。

    2010年35期 v.19 4595-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6 ]
  •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

    赵建玲;张胜利;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髋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连接一次性镇痛泵,观察各时段的VAS评分。结果 2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用于老年人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2010年35期 v.19 4596-4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丁翠霞;石海霞;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20例,3组麻醉诱导予以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Ⅰ组0.2μg/kg,Ⅱ组0.3μg/kg,Ⅲ组0.4μ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SBP、DBP和HR。结果Ⅰ组SBP、DBP和HR的在T3、T4、T5时均高于T1(P均<0.05),而Ⅱ组插管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Ⅲ组在T2、T3、T4、T5时较T1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0.3μg/kg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是老年患者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2010年35期 v.19 4597-4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张海阳;严火荣;宋剑乔;

    2010年35期 v.19 4599-4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误诊分析

护理研究

  • “鸟巢护理”在NICU护理中的应用

    张晓红;

    2010年35期 v.19 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岳小瑞;郭丽;郑晓静;

    目的观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制定较理想的康复护理方案。方法将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功能训练。采用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评价康复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周,康复护理组Harris评分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2组患者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积分均增加(P<0.05),但康复护理组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时间,更好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对术后功能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35期 v.19 4609-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9 ]
  • 2种不同切口保护法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吴裕华;谢玮娜;于美华;何丽云;

    目的探讨传统纱布垫与一次性切口保护器两种不同切口保护法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择期胃肠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垫缝合保护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器进行切口保护,观察记录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受污染或受炎性侵蚀,切口干燥受损脂肪化,超过正常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次性切口保护器能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2010年35期 v.19 4611-4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9 ]
  • 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刘春玲;

    目的通过实施发展性照顾,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方法将42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早产儿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进奶量、睡眠时间、体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进奶量增多,睡眠时间延长,体质量增长加快,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发展性照顾提高了早产儿生活质量。

    2010年35期 v.19 4612-4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5 ]
  • 高仿真模拟人应用于危重创伤患者培训效果观察

    梁潇;郝素文;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士在危重创伤抢救过程中的非技术能力,培养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方法使用高仿真模拟技术对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现场创伤检伤、创伤包扎以及心肺复苏等模拟训练。结果培训后检伤技术合格率为91%、固定技术合格率85%、包扎伤口技术合格率100%。培训后护士气管插管成功率89%、担架固定成功合格率100%,专项培训的效果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应用高仿真模拟人模拟真实场景、真实病例,使医护在抢救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了责任心和成就感,在非技术性能力上使护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0年35期 v.19 4614-4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 Neuman系统模式在高龄老人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马姗;马容莉;

    目的讨论Neuman系统模式在高龄老人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Neuman的系统模式理论,分析高龄老人5种变量相互影响的结果。结果经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呼吸操锻炼,提高了高龄老人对上机的认知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精神及心理状态良好。结论 Neuman系统模式的三级预防措施对护理对象在接受医疗保健时进行分类并决定需要采取什么护理措施有指导意义。

    2010年35期 v.19 4615-4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

    彭苑妮;胡杏平;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予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整体护理的原则予以中医辨证施护。结果试验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动态的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提高颈椎病的近期治疗效果。

    2010年35期 v.19 4617-4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42 ]
  • 对533例门诊化疗输液患者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

    左丽湘;付淑惠;

    目的通过护理人员在门诊患者化疗期间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对化疗期间所出现问题的预防护理技能。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化疗输液患者533例,对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指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3例患者中在健康指导下得到提高的486例占91%;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的426例占80%。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对家属有效的健康指导能够提高化疗患者化疗知识知晓率;提高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化疗患者与护理人员默契配合的能力。

    2010年35期 v.19 4618-4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

    石瑞兰;安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住院的43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的从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从医行为。

    2010年35期 v.19 4620-4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认知心理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徐淑静;曾德志;甘明霞;钱芳;吴芳;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治疗与一般心理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认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6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4,6周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各时点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各时点临床疗效研究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认知心理护理可显著促进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康复,较一般心理护理疗效更好,起效更快。

    2010年35期 v.19 4621-4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17 ]
  • 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心理影响

    杨映霞;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下肢骨折患者择期在腰麻下行骨折内固定术,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变化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应对方式中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2010年35期 v.19 4623-4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基层医院护士对常规检验项目认识现状及对策

    李艳;

    2010年35期 v.19 4624-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陈晓红;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30例。传统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组针对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状态,查找实证,根据文献检索和护理实践进行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中手术恐惧调查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循证护理组的SAS、SDS评分及术中各项恐惧得分明显比传统护理组降低(P均<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剖宫产初产妇的心理状态。

    2010年35期 v.19 4626-4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4 ]
  •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李素云;

    2010年35期 v.19 4627-4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临床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在快速康复外科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探讨

    王玉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术后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体质量的变化和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2组术后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体质量下降、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结直肠癌快速康复流程中,可以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省住院总费用。

    2010年35期 v.19 4628-4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3 ]
  •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樊及时;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35期 v.19 4630-4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精密输液器不同排气方法的效果探讨

    黄春梅;

    2010年35期 v.19 4631-4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气管内套管初步消毒容器的探讨

    李艳丽;

    2010年35期 v.19 4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运用普通绷带卷加压固定提高置管穿刺止血效果的观察

    何健;

    目的提高置管穿刺止血的效果。方法将动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采用2种不同方法,观察穿刺24 h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出血、瘀血、肿胀、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此方法能有效降低局部出血、瘀斑的发生率。

    2010年35期 v.19 4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综述

健康教育

  • 通过建立健康教育路径提高抑郁症患者认知水平

    赵春海;李尊;张燕芬;代静波;

    目的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水平。方法对照抑郁症患者不同症状和需要,将护理路径理论与临床的系统健康教育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径。结果健康教育的系统化,更有利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接受掌握。结论依据抑郁症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分组管理并设立评价标准和检查监督制度,建立反馈和二次教育机制,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2010年35期 v.19 4649-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2 ]
  • 小儿颅内感染的健康教育

    陈玉华;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减轻颅内感染患儿病情,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颅内感染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只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住院期间的管理、出院后的管理、制订用药计划、心理调节及体能锻炼等,观察2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健康宣教,B组颅内感染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有了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疾病的基本知识,与A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宣传是一种有效的减缓患儿颅内感染的方法。

    2010年35期 v.19 4650-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因人而异的系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张丽华;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6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8例)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系统健康教育方法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2010年35期 v.19 4651-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俱乐部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汤同宣;安珍;黄春梅;

    2010年35期 v.19 4653-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