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2000—2009年国内肝炎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计量分析

    陈磊;吕志平;

    目的探讨2000—2009年国内肝炎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概况。方法选用国内三大权威数据库CBM、CNKI、CMCC与CMCI整合版作为资料源,对其2000年1月—2009年12月正式刊载的218篇肝炎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a间肝炎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发表呈上升-回落-上升的态势,临床研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特点。结论肝炎后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在诸多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2010年30期 v.19 3227-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3 ]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

    韩立坤;狄亚杰;常宏;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了解其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期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片段F1+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42%,对照组2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高凝状态,能及早阻断肠黏膜微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010年30期 v.19 3230-3231+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选择

    黄玉;梅远伦;沈海龙;潘大虎;

    目的比较早晚餐前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OADs)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前调整二甲双胍剂量至2 500 mg/d,以门冬胰岛素30 5~6 IU每日2次或甘精胰岛素10~12 IU睡前注射为起始剂量开始胰岛素治疗,根据测定的血糖数值来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达标。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的HbA1c水平较甘精胰岛素组低(P<0.01)。门冬胰岛素30组轻度低血糖的发生较甘精胰岛素组多(P<0.05)。结论每日2次门冬胰岛素30较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达到HbA1 c目标值。

    2010年30期 v.19 3232-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7 ]
  • 在校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叶建;熊良圣;崔明辰;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病率及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职在校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98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为97.76%。IBS总患病率为12.81%(123/960),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卫生类、二年级大学生IBS患病率显著高于卫生类、一年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史、精神心理异常、服NSAID史等因素与IBS高度相关,其OR值均大于1。结论 IBS是在校大学生的常见及多发病,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

    2010年30期 v.19 3235-3236+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病例报告

实验研究

  •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小鼠小肠黏膜作用及其受体在体内的分布

    韩伟;朱亮;马晓健;宫德正;邹原;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小鼠小肠黏膜的作用效果;检测胰高血糖素样肽-2受体(GLP-2R)在小鼠不同脏器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选用5~6周龄的雄性健康BALB/C小鼠,体质量17~20 g。随机分为3组,腹腔注射组9只,脑内注射组9只,对照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3 d后处死小鼠,做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黏膜的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P-2R在不同脏器的表达和分布。结果①小鼠经腹腔注射GLP-2后,小肠不同肠段黏膜的绒毛高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脑内注射组的肠黏膜无明显形态学变化。②GLP-2R在小鼠胃、空肠、结肠、气管等部位均有表达,而食管、肝、肺、肾与膀胱显阴性。③腹腔注射组的GLP-2R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而脑内注射组的GLP-2R表达无变化。结论 GLP-2能刺激小肠黏膜上皮增厚,增加小肠不同肠段黏膜的绒毛高度;小鼠的胃、空肠、结肠、气管均有GLP-2R的表达,食管、肝、肺、肾与膀胱无GLP-2R的表达。

    2010年30期 v.19 3237-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针刺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中Ki-67和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

    部爱贤;刘桂珍;

    目的观察针刺对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采用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4 mg/kg的方法来复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模型,同时给予相应治疗,共进行30 d。造模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bFGF在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及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腺上皮细胞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均<0.05);药物组、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及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腺上皮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3个治疗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和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针刺能够明显降低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和体积,抑制Ki-67和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2010年30期 v.19 3241-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8 ]
  • 抗吗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吗啡试纸条的应用

    刘荣志;赵树重;

    目的探讨制备吗啡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的方法。方法购买吗啡-牛血清白蛋白(BSA)交联物,免疫BALB/c小鼠并检测免疫血清效价,应用脾细胞与杂交瘤(SP2/0)融合技术制备抗吗啡mAb。用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mAb,利用免疫层析技术进行尿样检测。结果成功地制备了4株抗吗啡mAb,胶体金试纸检查尿样的敏感度达300μg/L。结论抗吗啡mAb胶体金试纸条为各种场所毒品的验证提供有利的条件。

    2010年30期 v.19 3246-3247+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临床研究

  • 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照分析

    李启斌;李广林;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住院治疗的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8周后SA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恶心、头晕头痛外,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均较舒必利少而轻。结论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疗效及安全性好。

    2010年30期 v.19 3248-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中药熏蒸配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老年瘙痒症疗效观察

    鲁东平;张荣;付敏;李湘辉;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老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药熏蒸并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对照组52例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随访1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和5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发率分别为8%和3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老年瘙痒症有良好效果。

    2010年30期 v.19 3249-3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3 ]
  • 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39例分析

    韩颖;齐惠;李来有;国丽茹;史欣;周庆茹;李欣;张伟;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在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病例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观察49例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用美罗培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49例的有效率为61.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结论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2010年30期 v.19 3251-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4 ]
  •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对脑卒中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姜海涛;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对脑卒中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卒中中重度瘫痪患者分为2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仅予西医方法治疗。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2组康复治疗后的差异。结果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评测的FMA上肢、FMA下肢、FIM-ADLs、FIM-Mobility和FIM每周增加值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同时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2010年30期 v.19 3254-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7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7例

    张文军;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静滴西药倍他司汀液;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5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2010年30期 v.19 3256-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9 ]
  • 多塞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疗效

    高志强;王庆广;朱祖福;刘定华;

    目的探讨多塞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疗效。方法 185例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早期合用多塞平,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采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4周后HAMD评分及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塞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具有明显疗效。

    2010年30期 v.19 3257-3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周期疗法治疗女性痤疮78例

    毛胜富;

    目的探讨周期疗法治疗女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经前期疏肝清热,经后期滋补肾阴,结合口服西药罗红霉素、维A酸软膏外涂治疗女性痤疮7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西药罗红霉素、维A酸软膏外涂治疗女性痤疮60例。2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周期疗法治疗女性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0年30期 v.19 3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LDH测定的临床意义

    贾韬;赵利东;陈泽;刘惠杰;毛建平;闫冬梅;蔡志梅;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1例MDS患者(其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2例,难治性贫血(RA)29例)血清LDH,并与30例健康体检人作对照分析,动态观察了7例MDS-RAEB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缓解前后血清LDH的变化。结果 RAEB组患者血清LDH明显高于RA组(P<0.05),RA组患者血清LDH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RAEB组缓解前后血清LD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LDH可作为MDS诊断、分型、判断疗效的一个有益指标。

    2010年30期 v.19 3260-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固齿健周丸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

    霍明进;

    目的观察中药固齿健周丸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固齿健周丸和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君沙、甲硝唑和牙周基础治疗。记录2组检测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PAL)、牙周探诊指数(PPD)、牙周探诊出血指数(BOP)都有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后BOP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固齿健周丸治疗牙周病疗效显著。

    2010年30期 v.19 3261-3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6 ]
  • 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孙艳华;胡晓艳;

    2010年30期 v.19 3262-3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2 ]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疑似患者疗效观察

    徐理;于烨华;张国兵;

    2010年30期 v.19 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1 ]
  • 参麦注射液预防大肠癌术后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区华辉;黎家明;区显立;

    2010年30期 v.19 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0 ]
  • 加味芍药甘草汤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

    周继福;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根据辨证分型,风热型加味芍甘汤治疗,血热型予芍甘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味,脾虚型予芍苷汤合归脾汤加味;配合西替利嗪、塞庚啶口服,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但病情较重者或关节型、腹型、肾型患者加用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滴。对照组20例患者单用西药治疗,用法同治疗组,同时加路丁、维生素C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3%,对照组5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2010年30期 v.19 326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4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疗效观察

    李德干;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的效果及对生殖力的影响。方法 116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2组均先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皮质激素,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三七龙胆汤口服。治疗24 d后观察疗效,3~6个月后检测精液质量以考察急性附睾炎对生殖力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98%,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显效率分别为88%和7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6个月后2组精子成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级精子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畸形率与密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殖力。

    2010年30期 v.19 3267-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4 ]
  • 不同途径输注尿激酶治疗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张树军;陈磊;陈泳;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尿激酶治疗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各25例,分别进行患肢足背动脉输注,患肢股动脉输注,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和上肢静脉输注进行溶栓治疗,7 d后以抗凝治疗维持,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 A、B、C、D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2%,80%和44%。其中A、B、C组与D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经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尿激酶治疗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2010年30期 v.19 3269-3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脑梗死64例临床分析

    王兴山;欧燕;

    2010年30期 v.19 3270-3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综合方法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阎博;

    目的探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3例CRPS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交感神经阻滞和针灸治疗等综合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CRPS临床效果满意。

    2010年30期 v.19 3271-3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
  • 依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杨飞;

    目的评价依立替康(CTP-11)联合氟尿嘧啶(5-Fu)方案(IF方案)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3例晚期胃癌患者,予CTP-11 200 mg/d静脉滴注2 h,第1天;LV 200 mg/d静脉滴注1 h,第1—5天;5-Fu 750 mg/d静脉滴注3 h,第1—5天。结果 2例因经济问题中断治疗。21例可评价患者中,无CR病例,PR6例(29%),SD 9例(43%),PD 6例(28%),有效率72%。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不良反应以血液学毒性为主,多为Ⅰ~Ⅱ度。结论 IF方案对晚期胃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2010年30期 v.19 3272-3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阿魏酸钠及氟桂利嗪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58例

    汪丽玲;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及氟桂利嗪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8例采用阿魏酸及氟桂利嗪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表角胺咖啡因、尼莫地平及天麻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9例。2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治疗组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是治疗偏头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0年30期 v.19 3274-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3 ]
  • 不同材料修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分析

    段西峰;段昆;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不同程度牙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年龄有门诊病例记录的109例患者共468颗患牙分2组进行修复对照,其中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212颗患牙,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256颗患牙,修复后观察其1,2,3 a成功率。结果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1,2,3 a成功率分别为93.40%,91.04%和86.26%,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后分别为82.8%,81.25%和79.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楔状缺损效果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

    2010年30期 v.19 3275-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2 ]
  • 长期氧疗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冯淑琴;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功能FEV1、PEF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氧疗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30期 v.19 3276-3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6 ]
  • 高海拔地区藏族头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诊断及病因分析

    温元善;陈嘉龙;刘景隆;

    2010年30期 v.19 3277-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影响

    邓艳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6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及促进康复方面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2010年30期 v.19 3279-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维生素B_6联合思密达减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李煜杰;

    目的观察维生素B6与思密达联合应用减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8例静滴阿奇霉素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每次静脉滴注前30 min口服思密达,静滴时维生素B6静脉入壶。对照组63例单纯给予阿奇霉素静滴。观察2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B6与思密达联合应用能减少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

    2010年30期 v.19 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局部皮损针刺联合中药外敷内服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黄为阳;

    目的观察局部皮损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局部皮损针刺联合中药外敷内服,对照组30例予中药外敷内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面部皮损的改善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70%,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皮损针刺联合中药外敷内服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010年30期 v.19 3281-3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4 ]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23例临床分析

    张文峰;纪沛君;刘兴元;李太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收集胸外科1999年10月—2010年2月23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内吻合口瘘14例,5例死亡;颈部吻合口瘘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吻合部位、方式及操作技巧与吻合口瘘发生有重要关系,抗感染、营养支持、胸腔引流及冲洗、空肠造瘘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2010年30期 v.19 3282-3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

    孙路建;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与长春西汀联合运用治疗急性闭合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三磷酸腺苷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52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和长春西汀,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视力和视野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视力有效率61%,视野有效率59%;治疗组视力有效率91%,视野有效率90%。2组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有较好疗效。

    2010年30期 v.19 3283-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5 ]
  • 小儿手足口病197例诊疗分析

    门玉梅;李会绒;白阿妮;潘风;程焕利;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转归。方法对2009年3—8月我院收治的197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观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除8例疑似重症者转上级医院外,其余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一例有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医生应向患儿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以增强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对于手足口病要积极行相关检查,密切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及早干预,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30期 v.19 3285-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7 ]
  • 肺癌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郑振光;苏文芳;

    2010年30期 v.19 3286-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5 ]
  •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力尔凡改善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查小燕;贾彦焘;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力尔凡(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上的疗效。方法 9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31例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力尔凡静脉滴注,B组31例单用力尔凡静脉滴注,C组31例为空白组,2种药物均未使用。对3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予以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A、B组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明显高于C组(P均<0.05),并且A组效果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力尔凡治疗乳腺癌,对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用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2010年30期 v.19 3288-3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8 ]
  •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疗效观察

    刘新明;宋一平;顾明峰;

    2010年30期 v.19 3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经验交流

临床护理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