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脂联素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脑利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孙礼玲;柯福升;蔡冬梅;胡健;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和脑利钠肽(BNP)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2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2例无狭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EPCs数量和BNP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再狭窄患者的循环EPCs克隆单位数目和脂联素显著降低,BNP和TG显著增高;脂联素与循环EPCs克隆单位数目显著正相关,与BNP显著负相关。结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0年11期 v.19 1301-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联合应用B超及血清学检测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

    崔晓蕊;古航;温娜;

    目的联合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血清β-HCG及孕酮以早期诊断异位妊娠,防止临床误诊。方法对138例疑是异位妊娠的患者测定血清β-HCG、孕酮及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按最终诊断分3组:A组为异位妊娠(早期未破裂者)78例;B组为宫内妊娠流产35例;C组为宫内正常妊娠25例。结果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β-HCG、孕酮值均大于B组及A组(P均<0.01)。B组的β-HCG值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内膜厚度、孕酮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血清β-HCG及孕酮均可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指标,但三者联合检测可以预测妊娠的着床部位,在防止误诊中更具有价值。

    2010年11期 v.19 1303-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7 ]
  • 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

    胡文瑛;汪蔚青;汪志华;杨伟;刘宗军;欧少君;金惠根;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n=20)和大剂量组(n=16)。按照1.5μg/kg的剂量静脉推注后,小剂量组以0.01μg/(kg.min)继续维持治疗24~48 h,大剂量组以0.015μg/(kg.min)维持治疗24~48 h。分析2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出院时心功能分级、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24 h尿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新活素后,血浆NT-pro BNP都有明显降低,24 h尿量明显增加,且以大剂量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但2组患者整体症状改善情况、出院时NYHA分级、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 BNP2、4 h尿量的改善不同,但并不影响患者出院时NYHA分级、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及整体症状的改善。

    2010年11期 v.19 1306-1307+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0 ]
  • 红花黄色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王成军;毛拥军;蔡智荣;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高血压病伴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组(52例)、红花黄色素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其余2组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地尔硫和红花黄色素,均治疗4周,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二尖瓣前后叶瓣环运动的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用Em/Am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地尔硫组和红花黄色素组Em、Em/Am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且红花黄色素组Am也显著降低(P<0.05),但这2组的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2010年11期 v.19 1308-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1 ]
  • 药物治疗与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刘莎;邵方怡;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与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治疗病例,按保守性药物、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比较2组治愈率及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保守性药物组与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组治愈率分别为79.3%和97.3%,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54.3%和88.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7.8%和65.3%,有显著性差异;再次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0.9%和11.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性治疗,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愈率、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均高于药物治疗。对于HCG较低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2010年11期 v.19 1311-1312+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5 ]

经验交流

实验研究

  • 中药红油膏对大鼠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勇;章敏;施厚银;萧闵;

    目的探讨红油膏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经手术造成背部创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红油膏涂布创面,对照组采用龙珠软膏。观察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动物造模后第3,5,7天,创面取分泌物检测巨噬细胞以及创面肉芽组织测定蛋白质含量;造模后第1,3,5,7天,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能缩短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实验组在相应时间内的巨噬细胞数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经红油膏治疗的大鼠皮肤创面,其组织中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CRP均升高,之后实验组CRP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红油膏能有效促进大鼠创面愈合。

    2010年11期 v.19 1313-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4 ]
  • 何首乌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和二苯乙烯苷对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影响

    孙向红;孙玉维;李红;孙伟;

    目的通过观察何首乌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和二苯乙烯苷对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影响来探讨引发何首乌不良反应的物质基础,为规范中药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TT法观察何首乌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和二苯乙烯苷在不同浓度下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酸在终浓度6.25~50μ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对L-02细胞和BEL细胞的损伤加大、抑制率增加;二苯乙烯苷在终浓度5~400μ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对L-02细胞和BEL细胞的影响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素、大黄酸是何首乌引发不良反应—肝毒性的主要成分,在高浓度、长时间作用下有细胞毒作用,二苯乙烯苷在5~40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影响不明显,无细胞毒作用。

    2010年11期 v.19 1315-1317+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274 ]
  • 脓毒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变化的研究

    占利民;余又新;胡德林;王春华;郭海雷;方林森;徐庆连;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早期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B组,A组仅行盲肠探查术,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2组术后即刻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 mL。各组均于术后3,6,12,24 h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NO和ET-1。结果CLP造模后B组较A组在各时点血清NO和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各时点B组血清NO/ET-1比值均显著低于A组。结论血浆NO和ET-1水平升高是脓毒症大鼠早期出现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降低的重要原因,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11期 v.19 1318-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8 ]

临床研究

  • 阿托品、长托宁序贯使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回顾性分析

    刘世平;曹小平;邱里;罗姝;

    目的探讨阿托品、长托宁序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使用阿托品、长托宁序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出现抗胆碱药物中毒或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发生。结论阿托品、长托宁序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且可减少医生、护士的工作量。

    2010年11期 v.19 1320-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4 ]
  • 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邵天庆;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来判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有缩短HIE病程的作用,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有积极的意义。

    2010年11期 v.19 1321-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6 ]
  • 地氯雷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等治疗慢性荨麻疹

    关博;郁长峰;韩延玲;刘传芝;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卡介菌多糖核酸、复方多雷乳膏及心理疗法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U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予地氯雷他定5 mg/次,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针1 mg/次,隔日1次,复方多雷乳膏1 g敷神阙穴,每晚睡前敷贴,晨起去除。同时采用心理治疗方法: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③暗示疗法;④生物反馈疗法;⑤系统脱敏疗法;⑥行为指导疗法等心理疗法。对照组58例予地氯雷他定5 mg/次,1次/d。2组均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周观察并记录各项临床指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098,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5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7.289,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卡介菌多糖核酸、复方多雷乳膏及心理疗法综合治疗CU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11期 v.19 1323-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4 ]
  •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韩允;黄波;易岂建;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断率,以便及早治疗、降低并发症。方法对78例不典型K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他症状依次为四肢改变,占49%~76%;球结膜充血,占64%;口腔黏膜改变,占39%;皮疹,占33%;颈淋巴结肿大,占32%;冠状动脉的扩张,占77%。结论提早对不典型K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可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及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2010年11期 v.19 1325-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阿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

    杨峻;廖伟强;邓慧延;陈燕霞;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VE)的疗效。方法将65例V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阿昔洛韦15~30 mg/(kg.d)每12 h 1次,炎琥宁注射液5~10 mg/(kg.d)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每日1次。疗程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治愈率85%,总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率59%,总有效率81%,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VE,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

    2010年11期 v.19 1327-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9 ]
  • 三金片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

    燕树勋;王颖;卢新平;吕久省;

    目的观察三金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62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且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患者,均采用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63例选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治疗组9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金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糖、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降低血糖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金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11期 v.19 1328-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舒脉降压汤配合倍他洛克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霍阿兰;邵宏敏;汤立丰;史增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46例,中西医结合组50例,比较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结果西药组总有效35例(76%),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48例(96%),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2010年11期 v.19 1330-1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9 ]
  • 中药配方颗粒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张效君;

    目的检验中药配方颗粒(简称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8月门诊就诊的CKD患者316例,辨证施治用颗粒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水肿消失168例,减轻3例;尿蛋白转阴87例,血尿消失103例;平均肌酐(SCr)104.83μmol/L。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CKD疗效好,可显著改善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11期 v.19 1331-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葡萄糖酸锌辅治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分析

    刘冲;云惠聪;宋玉娥;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将166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与对照组77例,2组治疗均包括口服思密达,纠正代谢紊乱和脱水,加强营养支持,指导饮食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葡萄糖酸锌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45%),有效42例(47%),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25例(33%),有效34例(44%),总有效率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止泻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00±1.27)d,(4.45±1.39)d,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住院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62±1.44)d,(7.05±1.32)d,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

    2010年11期 v.19 13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6 ]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张新军;李建文;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43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在一般保肝、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2例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缓慢静滴,每日1次,治疗15 d;对照组21例应用肌苷注射液1.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临床上治疗肝病黄疸的一种有效药物。

    2010年11期 v.19 1334-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5 ]
  • 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黄怡;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予益气健脾补肾中药治疗。观察血肌酐(SCr)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补肾法能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降低血SCr。

    2010年11期 v.19 1335-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柴胡芎艾汤治疗经期外感发热45例

    赵莉;妥忠;

    目的观察柴胡芎艾汤治疗经期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柴胡芎艾汤口服,对照组予病毒唑0.4 g静脉滴注。2组患者凡血WBC增高者均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2组中若体温高于39.0℃则合用解热药或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1%,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显效率为18%,总有效率为47%。2组经2检验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柴胡芎艾汤是治疗经期外感发热的有效方剂。

    2010年11期 v.19 1337-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丹红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彭中;李程;熊文中;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治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11期 v.19 1338-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分析

    佘燕;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一步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对10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试产组与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再次剖宫产组母体并发症多,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应提高对再次剖宫产的认识,要降低其发生率,必须提倡阴道试产。

    2010年11期 v.19 1340-1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6 ]
  • 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临床观察

    姜菊;田小夏;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安全取出宫内节育器(IUD)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6例要求取出IUD、无用药禁忌证的绝经后妇女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取环术前给予尼尔雌醇2 mg顿服,1周后取环,于取环术前2 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28例不用任何药物,口头安慰后施术。结果观察组用药后阴道弹性增加,宫颈软化,宫口变松,取环器进出宫腔无阻力。2组宫颈松弛度、术中疼痛、手术时间、术中全身不良反应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术前应用,可明显改善宫颈条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提高绝经后妇女取出IUD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2010年11期 v.19 1341-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2 ]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韦家周;罗佳龙;韦新宁;

    目的观察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联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GSS联合PLI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28个月,临床优良率92%,术后5~15个月摄片示34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4%,无固定螺钉松动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GSS联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力强、植骨融合率高的治疗方法。

    2010年11期 v.19 1342-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6 ]
  • 思密达灌肠联合阿托品穴位封闭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郑广群;黄奎军;曹莉;

    2010年11期 v.19 134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作用

    梅萍;

    2010年11期 v.19 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维吾尔族闭经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李改侠;刘爱玲;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闭经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的相关性,并探索其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86例维吾尔族闭经患者,辨证为肾气亏虚证(18例)、气血虚弱证(17例)、阴虚血燥证(16例)、气滞血瘀证(20例)、痰湿阻滞证(15例),检测性激素,并做相关分析比较。结果气滞血瘀证组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5种证型组(P均<0.05);气血虚弱证组孕酮(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种证型组(P均<0.05);痰湿阻滞证组睾酮(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均<0.05)。结论E2、P和T水平在5个中医证型中变化不同,可以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2010年11期 v.19 1346-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5 ]
  • 硫普罗宁钠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王健;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钠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给予一般护肝药物。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普罗宁钠0.2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硫普罗宁钠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效果明显。

    2010年11期 v.19 1347-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7 ]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观察

    张会芳;杨红珍;肖士卿;张国际;

    2010年11期 v.19 1348-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9 ]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赵绍成;

    2010年11期 v.19 1349-1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观察

    胡广银;江瑾;

    2010年11期 v.19 1350-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68 ]
  • 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探讨

    杨敏;廖小萍;岳涛;

    2010年11期 v.19 1351-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2 ]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

    温娜;崔晓蕊;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为602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急诊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在妇科急腹症中,腹腔镜不仅能及时正确诊断,而且可及时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代替妇科开腹手术治疗大部分妇科急腹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0年11期 v.19 1353-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6 ]

麻醉

  • 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后硬膜外单剂吗啡镇痛效果比较

    陈志斌;王敏燕;金孝梁;吕佳;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硬膜外单剂量注射吗啡2 mg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盐酸吗啡2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8 mL,子宫缝合后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硬膜外腔镇痛,评估2组镇痛效果,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但腰硬联合麻醉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其中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率腰硬联合麻醉组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后采用硬膜外单剂量吗啡注射都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可能向脑脊液渗透加强,不良反应增加。

    2010年11期 v.19 1385-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80 ]
  • 全凭吸入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探讨

    杨晓彬;白玉玮;陈永学;

    目的全凭吸入七氟烷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160例小儿唇腭裂患儿,采用全凭七氟烷快速吸入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完毕后,插入异型管,术者做神经阻滞,术中保留患儿自主呼吸,术毕观察患儿苏醒时间,是否合作,有无喉痉挛及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结果160例唇腭裂患儿手术顺利,无一例发生喉痉挛等并发症。结论七氟烷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效能强,麻醉维持平稳,且对呼吸循环抑制较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所以适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2010年11期 v.19 1387-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观察

    李祥福;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Ⅱ~Ⅳ级的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为腰硬联合麻醉,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安全程度等。结果Ⅰ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变化不大,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均<0.05)。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Ⅰ组运动阻滞效果均为Ⅰ级,与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麻醉效果满意率100%,明显高于Ⅱ组78%(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应用于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采用。

    2010年11期 v.19 1388-1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63 ]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观察

    周小玉;

    2010年11期 v.19 1389-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

    何勤威;郑膨;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1~8岁患儿(ASAⅠ级)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分别记录术后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的患儿术后烦躁明显少于七氟烷组。结论咪达唑仑和七氟烷合用能有效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麻醉意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2010年11期 v.19 1390-1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8 ]
  • 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观察

    孙丽香;

    2010年11期 v.19 1391+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护理研究

  • 高龄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服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

    盖秀静;王英;

    目的通过对高龄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服药方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个体化服药方案的降压效果。方法将84例高龄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对干预组患者于入院后至出院前1d内及出院后0.5 a内由固定的专科护师实施综合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个体化服药方案的效果明显提高,对降压的目标和药物服用及注意事项的认识性明显提高,降压控制率明显提高,依从性明显增加,平稳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提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综合的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服药方案可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2010年11期 v.19 1392-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0 ]
  • 平衡罐治疗急性损伤性腰痛的疗效观察及辨证施护

    马立嵩;罗晓曦;

    目的观察平衡罐疗法治疗急性损伤性腰痛的疗效及辨证施护方法。方法将64例急性损伤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唑沙宗片口服,治疗组施以辨证平衡火罐治疗及护理;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护理后第1天、第7天及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疗程结束后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第1天、第7天及2周的VAS评分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辨证施护的平衡罐疗法是治疗急性损伤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2010年11期 v.19 1394-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6 ]
  •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焦虑的影响

    应金伟;黄丽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焦虑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呼吸机脱机锻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焦虑程度。

    2010年11期 v.19 1396-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2种冲管顺序对预防斑蝥酸钠维生素B_6导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

    彭廷云;

    目的比较2种冲管顺序对预防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注射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注射完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后冲管,实验组在注射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前后均冲管,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前后冲管较使用后冲管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010年11期 v.19 1397-1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 ]
  • 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尉晓燕;李京立;李静;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住院期间造成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总结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造成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收治的患者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其特殊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构成了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结论去除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ICU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2010年11期 v.19 1398-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91 ]
  • 新生儿筛查采血方法的护理探讨

    李燕;

    目的探讨新生儿筛查一次成功采血的方法。方法对950例新生儿以改进后的措施进行采血,并与改进前的918例进行采血质量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采血所需时间、一针成功率、血片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凡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采血部位血流量的方法均能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和血片质量。

    2010年11期 v.19 1400-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 循证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中的应用

    何冬梅;

    目的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解决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反应的防治护理问题。方法对37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做出评价,确定结论,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37例患者循证护理前后1个月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循证护理不但为临床护理实践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在透析过程安全、舒适、满意,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血透室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2010年11期 v.19 1401-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9 ]
  • 护理干预对儿童头部磁共振检查的影响

    高淑平;王冠;张惠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头部磁共振检查的作用。方法将52例行头部磁共振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7例),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完成检查的成功率、完成检查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一次性完成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完成检查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儿童头部磁共振检查时的负性心理,提高一次性完成检查的成功率,提高磁共振室的工作效率。

    2010年11期 v.19 1403-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1 ]
  • 心理干预对EICU脑外伤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

    王新;陈惠;徐晓娟;何敏君;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EICU脑外伤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EICU脑外伤患者家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加常规护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结果干预组SCL-90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EICU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

    2010年11期 v.19 1404-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手术室护士性格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

    刘爱民;孙素丽;张景伟;

    2010年11期 v.19 1405-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导乐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分娩影响的探讨

    董艳梅;陈秀芸;

    2010年11期 v.19 1406-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8 ]
  • 硫酸镁湿热敷加保鲜膜包裹治疗静脉炎21例

    陆金华;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热敷加保鲜膜包裹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将42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加保鲜膜包裹,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观察2组治疗后静脉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6%)(P<0.01)。结论硫酸镁湿热敷加保鲜膜包裹治疗静脉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11期 v.19 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0 ]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吴晓怡;

    2010年11期 v.19 1409-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老年患者膀胱镜检查前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万国英;

    2010年11期 v.19 1410-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刘云;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按照LDVT形成高危因素对56例AMI患者进行分级评估。运用循证护理程序,采取一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的综合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LDVT形成的症状和体征。结果56例AMI患者运用循证护理预防后无一例发生LDVT。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AMI患者发生LDVT有积极意义。

    2010年11期 v.19 141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8 ]
  • 塑料方盒微波灭菌后替代无菌盘的可行性研究

    谷小燕;何红燕;陈嘉莉;杨志敏;廖建鄂;

    2010年11期 v.19 1413-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熊衍君;李红艳;许明芳;李晶晶;

    目的探讨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使用医用PVC材料制作的腕带对患儿身份进行识别,并采用问卷式调查表对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身份腕带的使用可以提高护士对患儿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了对患儿的安全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满意度。

    2010年11期 v.19 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1 ]
  •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护理干预

    蔡虎英;

    2010年11期 v.19 1415-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4 ]
  • 纳米银创伤贴治疗Ⅱ期压疮疗效观察

    许章英;陈齐香;赵晓丽;

    2010年11期 v.1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应用循证护理解决静脉采血中的护理问题

    彭秀晴;郭明珂;李雅静;张丽英;任秀英;王红欣;

    2010年11期 v.19 1417-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5 ]
  •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刘旭江;

    2010年11期 v.19 1418-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