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旭红;巩晓红;张利敏;郑凤萧;
目的观察参芪注射液在乳腺癌术后选择性靶向治疗中对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及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方法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希罗达2 000mg/m2口服,每日1次,连服2周,休息1周,每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每周期治疗之前给予参芪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连用3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情稳定率及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芪注射液在乳腺癌术后选择性靶向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病情稳定性。
2010年07期 v.19 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3 ] - 温健;李继云;李国新;李震;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手术时机选择、早期大剂量应用甲基泼尼松龙(MP)分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值。结果手术治疗组各时间段JOA评分改善值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均<0.05)。此外,伤后1周内手术组和1周后手术组以及术前早期大剂量应用MP组与术前未早期大剂量应用MP组各时间段JOA评分改善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大剂量应用MP治疗、并在早期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2010年07期 v.19 783-784+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徐美灵;邓奕辉;葛金文;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全面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纯西医疗法对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59篇,其中14篇观察了高切全血黏度,13篇观察了低切全血黏度,18篇观察了血浆黏度,17篇观察了纤维蛋白原。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的加权均数差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可靠。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的作用均优于单纯西医组。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2010年07期 v.19 785-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5 ] - 张清洁;张俊丽;田艳慧;王耀东;王海鹏;苑立敬;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d静滴,对照组给予金纳多注射液20 mL/d静脉滴注,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全面衰退量表(GDS)的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CD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GDS评分显著降低,但治疗组MMSE和CDR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较金纳多注射液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痴呆程度,2种注射液安全性俱佳。
2010年07期 v.19 78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7 ] - 方梅;陈武鹏;袁丽敏;柳晖;向红霞;黄丽容;曾郎平;邹志强;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为小儿烫伤提供一种良好的创面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Ⅱ度烫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采用早期清创+外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烫疮油治疗,对照组50例在早期清创基础上单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结果实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愈合后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可大大缩短疗程,减少患儿痛苦,促使创面早日愈合,且减少愈合后的瘢痕增生。
2010年07期 v.19 790-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6 ] - 杨菊;傅茂英;顾雪峰;季雪良;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方化肝解毒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湿热瘀毒证之慢性乙型肝炎后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将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替比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 a以上,治疗组在口服替比夫定100 mg/d的基础上加服化肝解毒汤,治疗12周,然后单用替比夫定,疗程1 a以上。观察2组治疗12周后肝脏病理组织学及临床症状、肝功能及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肝组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改善。结论化肝解毒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显著。
2010年07期 v.19 792-793+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5 ] - 吴远华;朱广旗;邵勇;左彬;
目的观察督脉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针刺加哈伯因治疗,对照组仅用哈伯因治疗,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MMSE积分、ADL积分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刺法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2010年07期 v.19 794-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83 ] - 刘顺杰;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并探讨其与颈性眩晕的鉴别要点。方法选择100例BPPV患者,其中后上半规管性患者60例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复位法水平半规管性患者40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复查,痊愈95例,改善3例,无效2例。近期治愈率为95%,有效率为98%。对于改善及无效的患者行颈椎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椎不稳。结论Epley法和barbecue翻滚法是一种快捷、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BPPV的方法。但对于中老年人,有颈部外伤史、长期伏案工作者、尤其伴有颈部疼痛和耳部症状者,应与颈性眩晕相鉴别。
2010年07期 v.19 796-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4 ]
- 高华;潘妙君;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临床DN及健康人的C反应蛋白(CRP)、微量蛋白尿(MA)水平。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对无DN组78例、早期DN组37例、临床DN组20例和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CRP、MA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DN组、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的CRP、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DN组CRP、MA水平比早期DN组高,早期DN组CRP、MA水平比无DN组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RP、MA测定对判断T2DM的发生及早期DN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帮助,可作为T2DM及其并发症的监测和疗效观察指标。
2010年07期 v.19 803-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郭铁柱;任新亮;王向阳;王彦宏;王向东;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急性原发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外伤后6 h入院的成年急性原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尼莫地平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GCS、GOS评分,颅内压,重残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GCS、GO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重残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原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重残率及病死率。
2010年07期 v.19 804-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1 ] - 杨全德;卜迟文;
目的探讨伴有常见疾病的老年急腹症患者的疾病特殊性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的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死亡5例,病死率14%。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客观全身情况评估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而尽可能创伤小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的ICU监护治疗及器官功能保护措施可提高老年患者急腹症治愈率。
2010年07期 v.19 806-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7 ] - 赵伟;袁云枝;王颖;徐秀英;陈晓艳;
目的观察中药芪参四味散联合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由耐药所致的难治性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26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中药芪参四味散联合二线抗痨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二线抗痨药,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芪参四味散联合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小,是耐多药肺结核新的治疗方法。
2010年07期 v.19 808-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4 ] - 彭澍;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稳心颗粒口服,B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80%;B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83%;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均可有效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症状,且安全。
2010年07期 v.19 810-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6 ] - 梁雪峰;罗佳龙;张建福;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自拟痛风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秋水仙碱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痛风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07期 v.19 81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6 ] - 林莉;张三川;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68例和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变化,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82%)(P<0.05)。2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2010年07期 v.19 813-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8 ] - 李金恒;刘永杰;
目的探讨枕额对冲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以求提高疗效。方法对68例枕额对冲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41例(60%),中残14例(21%),重残4例(6%),死亡9例(13%)。结论枕额对冲伤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较为危重、复杂及特殊的脑损伤,提高对其的认识,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提高疗效。
2010年07期 v.19 814-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周莉;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婴幼儿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剂、妈咪爱、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迅速纠正脱水,明显缩短急性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2010年07期 v.19 816-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蒋德斌;庾俊雄;谭永星;林高翔;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组(Ⅰ组)4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Ⅱ组)48例,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30 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2组有效率均为100%,但Ⅰ组的治愈率(76%)明显高于Ⅱ组(52%)(P<0.05)。结论小针刀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颈椎病的治愈率。
2010年07期 v.19 817-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1 ] - 吴青云;周丹;孙东明;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院内感染(NP)的病原菌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55例NP患者,研究其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并对病原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P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88.8%),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舒普深耐药率低;其次为G+菌(11.2%),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结论NP感染以G-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对舒普深敏感;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2010年07期 v.19 818-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杨福龙;
目的观察自拟附子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55例加用自拟附子救心方,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附子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2010年07期 v.19 820+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高国太;蒋明华;张顺华;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脂症患者在降脂治疗前、后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探讨高血脂与hs-CRP浓度的关系。方法对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高血脂症患者在服降脂药前和服降脂药2个月后分别测血中hs-CRP浓度及血脂水平。结果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高血脂导致冠心病的过程中,hs-CRP浓度升高也为其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010年07期 v.19 82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王晓宇;周红军;张戟风;
目的评价银杏叶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银杏叶滴丸,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每次10 m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用药后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57%)明显高于对照组(39%)(P<0.05),且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银杏叶滴丸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2010年07期 v.19 822-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郑扬清;夏俊杰;郑隆宝;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择82例单侧拇指指腹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植术,B组47例行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A组手术中有2例坏死,4例出现动静脉危象;B组手术中有1例出现静脉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5 a,存活皮瓣拇指外形均满意。A组术后出现皮瓣异指感觉28例,示指功能受限12例;B组术后感觉、功能均满意。结论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2010年07期 v.19 82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1 ] - 康玮;曹亚薇;王建忠;马宝景;
目的探讨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24 h尿蛋白定量(UPE)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相同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4 mg/d,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血糖、血脂、尿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糖、血脂、尿蛋白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短期罗格列酮治疗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胰岛素抵抗以及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2010年07期 v.19 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李孟泽;张达义;唐俊;李非;
目的分析后侧入路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切口积液产生的原因,探讨积液的分型并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37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后侧入路截骨矫形手术,将17例出现切口积液的患者分为2型:感染型4例,非感染型13例。感染型患者予清创、切除坏死组织、置入引流管、敞开创口更换敷料和按药敏给予足量抗生素治疗,非感染型患者予穿刺抽液、营养疗法和预防应用抗生素。结果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感染型为87.4 d,非感染型为12.7 d。结论由于手术的复杂,切口积液发生率很高。给积液分型有助于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感染型患者治疗困难,积极手术干预和敏感抗生素的使用是主要治疗方案。非感染型患者应尽快处理积液,防止向感染型转化。
2010年07期 v.19 826-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顾红;蒋胜贤;
目的观察煎膏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给予煎膏剂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发作症状、夜间症状进行分级计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根据服用煎膏剂的年限分成A组(3 a及以下组)和B组(3 a以上组),比较服药年限对治疗作用的影响。结果本组痊愈1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组在发作症状方面的改善程度较A组明显。结论煎膏剂可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控制发作时的严重程度。
2010年07期 v.19 827-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9 ] - 常达;宋俊建;2010年07期 v.19 828-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7 ]
- 朱铭卿;吴燕勤;姚巧珠;2010年07期 v.19 829-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7 ]
- 商月娥;冯中贤;王建一;2010年07期 v.19 830-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9 ]
- 徐一丹;2010年07期 v.19 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 李梅琴;陈云生;陈邑岐;钱海华;邵万金;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14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9例行藏毛窦切除+直接缝合术,2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2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1例行藏毛窦切除+"Z"形皮瓣转移术。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仔细检查,明确手术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保障手术切除取得成功。
2010年07期 v.19 83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9 ] - 朱晓芬;吴斌;胡知朋;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实施序贯通气的经验。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7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均实施无创-有创序贯通气。结果治愈率100%;住院(17.14±3.52)d;有创机械通气(6.22±1.17)d,无创机械通气(9.6±4.52)d;再插管者2例占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9%。结论选择合适的COPD急性加重期病例,序贯通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010年07期 v.19 833-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 谢晓荣;杨克强;张鑫;
目的探讨非稳定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38例非稳定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18个月,骨折均Ⅰ期愈合,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O)评定标准,优24例,良10例,可4例。结论非稳定型三踝骨折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恰当的手术方法,合理、有效、牢固的固定,早期功能训练,对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2010年07期 v.19 835-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9 ] - 马永;曹红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的治疗方法。方法对LC术后综合征患者行B超、胆管核素显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测定Oddi括约肌基础压,排除胆管残留或再生结石、胆管狭窄及胆管肿瘤等病变,对最后诊断为SOD的20例患者分别进行药物、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开腹手术治疗。结果4例经药物治疗症状缓解,15例患者行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基本消失,1例行开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成形术后缓解。结论LC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问题,针对不同分型的SOD患者,分别应用药物、内镜下治疗和开腹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07期 v.19 837-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胡玉超;仲超祥;江飞;毛善英;杨杰;
目的总结一次性手术治疗肛提肌上、下肛周脓肿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08例肛周脓肿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肛周脓肿患者中15例为肛提肌上脓肿,采用切开、内口虚挂、胶管引流术,治愈率47%;93例为肛提肌下脓肿,采用切开、内口虚挂、对口引流术,治愈率95%。结论一次性手术治疗肛提肌上肛周脓肿治愈率低,建议分期手术治疗;而肛提肌下肛周脓肿治愈率高,疗效确切,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2010年07期 v.19 838-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姬淑芸;王晓坡;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遇到的电子血压监测出现误差的原因,摸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应用典型病例的临床观察及综合分析,发现电子血压计失误的原因。结果袖带放置不规范导致压力传感器工作状态错误,以致误传或不传递血压信息;另外,个别血压监护仪主机的工作不稳定,也可以造成失误。结论对于血压监测出现的异常信息,应综合患者全身情况,分析其结果的可靠性;护理人员必须应用传统汞柱式血压计至少每天2次手动测量血压。
2010年07期 v.19 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袁汝均;郝永康;
目的观察采用内收肌切断术、闭孔神经切断术及股骨头钻孔减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2007年收治的成人股骨头坏死0~Ⅱ期患者161例采用内收肌切断术、闭孔神经切断术及股骨头钻孔减压术,于治疗后1~3 a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回访147例,优59例,良55例,可28例,差5例,优良率78%。结论采用内收肌切断术、闭孔神经切断术、股骨头钻孔减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好疗效,手术方法简单,费时短,手术创伤小,术后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自然进程,推迟股骨头置换的时间。
2010年07期 v.19 841-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5 ] - 薛永新;
目的探求减少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避免肛门狭窄、残留痔发生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多切口外剥内扎术,术后辅以药物等治疗。结果4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大出血,疼痛轻、水肿率低,无任何后遗症,短期治愈率100%。结论该术式可行,安全可靠。
2010年07期 v.19 84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杜晓辉;董素云;肖永峰;刘耀猛;2010年07期 v.19 84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3 ]
- 罗太行;余锋;熊松;邓伟;2010年07期 v.19 844-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0 ]
- 雷运贵;2010年07期 v.19 845-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5 ]
- 胡学华;王华静;2010年07期 v.19 846-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张亚平;2010年07期 v.19 847-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周宏年;2010年07期 v.19 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 黄柳明;2010年07期 v.19 849-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0 ]
- 陈勇;吕建元;王根福;王勇;2010年07期 v.19 850-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陈良;2010年07期 v.19 85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2 ]
- 王蕾;石磊;2010年07期 v.19 852-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6 ]
- 张军伟;2010年07期 v.19 853-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余英磊;2010年07期 v.19 85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吴伟华;2010年07期 v.19 855-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张春英;2010年07期 v.19 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4 ]
- 李毅;秦逸辉;金雨青;余研;江威;2010年07期 v.19 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5 ]
- 吴宝音;2010年07期 v.19 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艾长富;李国新;崔巍;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颅内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皮样囊肿的病例资料,对其CT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欠均匀低密度影;周边无水肿、钙化者8例;边缘钙化5例,瘤内散在钙化2例;2例CT可见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和间质性脑水肿。1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高密度影,2例未发现病灶。术前误诊3例。结论多数颅内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CT表现;对于CT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漏诊。
2010年07期 v.19 857-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莫瑞嘉;周重东;梁於凤;陈著;蒙爱琼;马凌波;
目的探讨动态CT复查对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动态观察。结果发现迟发性病变32例占16.67%。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25例(脑内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4例)占13.02%,迟发性脑梗死7例占3.65%。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动态观察,能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病变。
2010年07期 v.19 859-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岑冬梅;赫崇安;张建成;
目的探讨MRI诊断应力骨折的价值。方法对12例应力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CT检查,并使用0.2T永磁型MRI对患肢进行扫描检查,观察分析应力骨折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本组MRI诊断12处骨折,包括X线平片所显示的肱骨上段疑似骨折1处,CT所显示的足跖骨基底部骨折2处,MRI所发现的明确骨折9处。结论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能力和良好的软组织对比,能清晰而敏感的显示应力骨折及局部骨髓内和软组织损伤等信号变化,对应力骨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2010年07期 v.19 860-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宁政;莫瑞嘉;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特点以及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新生儿颅内出血75例,分析各类型的CT表现。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占56%,此型出血多数与脑缺氧有关;硬膜下出血8例占11%,硬膜外出血3例占4%,这两型多与产伤有关;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5例占7%,脑实质内4例占5%,这两型多为早产儿;混合性出血13例占17%。结论CT检查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简便、可靠、准确的方法,临床对怀疑颅内出血的患儿应及早行CT检查。
2010年07期 v.19 861-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苏莉莉;黄中红;徐光;2010年07期 v.19 863-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常玉英;郜新春;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共27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二维超声显示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的内膜及内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23例,大动脉炎4例,其中早期盗血3例,部分盗血9例,完全盗血1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盗血程度。
2010年07期 v.19 864-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4 ] - 张川;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50例患者133个浅表淋巴结的纵径/横径(L/S)值、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部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L/S值分别为2.09±0.22和1.38±0.27,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多数呈类圆形,淋巴门髓质消失、且常多处肿大。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19.52±13.36)cm/s(、35.56±15.27)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分别为(7.98±4.48)cm/s、(6.35±3.86)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9±0.13和0.78±0.11。4项指标中L/S值及R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良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多呈髓质增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恶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则反之。CDFI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较丰富、规则,多呈树枝状分布;而恶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呈不规则紊乱血流信号,非淋巴门型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淋巴结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2010年07期 v.19 86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 张韡;李宁;张小胜;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中医证候分型与X线影像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30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的肠梗阻患者影像学资料。结果30例中小肠低位梗阻22例,小肠高位梗阻1例,结肠梗阻7例;在CT检查后均能明确梗阻点及病因:肠道肿瘤5例,粘连13例,肠扭转7例,肠套叠3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中医诊断肠梗阻分型为气滞血瘀型、里热内结型、气血不足型、脏腑失调型。结论影像检查在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中,能基本明确梗阻点,对肠梗阻的中医证候分型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10年07期 v.19 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1 ]
- 赵利姣;郭锋;朱明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38例患儿初诊时和经治疗感染控制后的CRP和WBC计数,并比较其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75.2%,WBC计数明显升高;病毒感染组CRP阳性率为9.6%,WBC计数无明显异常;支原体感染组CRP阳性率为10.8%,WBC计数无明显异常。细菌感染组患儿经治疗感染控制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BC则轻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测定对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儿童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疗效判断亦是较好的参考指标。
2010年07期 v.19 868-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 唐娟;李东明;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尿巨细胞病毒(CMV)在婴儿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怀疑CMV感染婴儿血、尿CMV-DNA,分析阳性检出率、病毒含量及治疗后的病毒含量变化。同时与ELISA法检测CMV-IgM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96例婴儿中,FQ-PCR法血、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1%和61.87%,尿阳性检出率远高于血(P<0.01);ELISA法阳性率为31.06%,尿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治疗前后尿CMV拷贝数均高于血,治疗后血、尿CMV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FQ-PCR法检测尿CMV在婴儿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动态监测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10年07期 v.19 869-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9 ] - 姚丹燕;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便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5月—2009年4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等标本2 871份。用血平板、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分离,法国生物梅里埃ID 32C酵母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ATB FUNGUS 2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得到338株11种酵母样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77株占81.95%,热带假丝酵母菌32株占9.47%。痰液标本酵母样真菌检出最多为267株。338株酵母样真菌来源于呼吸内科、心脏肿瘤内科、内分泌肾内科I、CU及其他科室。5种抗真菌药中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而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标本中的酵母样真菌以呼吸系统的深部感染最常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真菌药,避免药物监用。
2010年07期 v.19 871-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刘其爱;秦艳玲;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PVT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有无PVT。结果23例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PVT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均升高,术后未有PVT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二聚体正常的患者全部被多普勒超声排除了PVT。结论D-二聚体对PVT具有非常高的预测和诊断价值,可用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PVT的预测和辅助诊断。
2010年07期 v.19 872-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7 ]